(2019-12-24)地球暖化越來越觸及我們的生活環境,2016年各國簽署「巴黎協議」,同意把地球溫度維持在不高於工業化前2°C,但幾年下來未見成效。2020年應該是地球的一個機會,因為有三場聯合國屬下的高峰會議,都與地球暖化關連...
(2019-12-24)地球暖化,越來越觸及我們的生活環境,大家多認知是排放溫室氣體的結果,無論個人、家庭、企業、工廠、乃至政府,也都朝節能減碳方向思考。
2016年各國簽署「巴黎協議」,同意把地球溫度維持在不高於工業化前2°C,幾年下來,化石燃料、農業、運輸等領域,溫室氣體排放依舊,各國幾乎都沒有依照協議盡力。現在已經較工業化前的溫度升高了1.1°C,且有繼續升高趨勢,如果再不制止,地球會面臨重大災難。
2020年應該是地球的一個機會,因為有三場聯合國屬下的高峰會議,都與地球暖化關連。第一場是氣候變化會議,這是一年一度的會議,2020年11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第二場是生物多樣性會議,2020年10月在中國昆明舉行;第三場是可持續發展目標第14項會議,關係海洋水資源保存與永續使用,2020年6月在葡萄牙里斯本(Lisboa)舉行。
這三場關連的國際高峰會議在同一年舉行,有凝聚全球各國思維的作用,且除了延續每年的氣候會議之外,更有生物多樣性、及海洋資源的保存與運用。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明年的目標大約在促進各國依照巴黎協定盡力,以及建立透明的碳交易規則,每年召開一次,內容多為大家熟悉。本文現就另外兩個議題,生物多樣性及海洋水資源保存與永續使用,做概念性的介紹。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生命變化的程度,物種與生態的變化,指所有不同種類的生命,包括微生物與霉菌,生活在一起,相互交替得到的生態平衡,也可解釋為單位面積內生物種類的數目,顯示生態多樣化。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生態平衡的環境,可以取得食物、藥物、原料、燃料,帶給我們健康與福祉。聯合國訂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近兩百年的工業化,三分之二的原始林遭到砍伐,破壞了吸收溫室氣體的功效,導致地球暖化,更嚴重的破壞了地面上的生物多樣性。過去40年來,哺乳、鳥、魚、爬蟲、兩棲類等動物減少了60%,其中41%的兩棲類、25%的哺乳類、34%的針葉樹、13%的鳥類、31%的鯊魚、33%的珊瑚礁、27%的甲殼類......,都面臨滅絕危機。
對地球物種的滅絕,有來自各方的預估,幾年前德國的專家預估,三分之一的物種將在2050年滅絕,也有人預估每年有14萬物種滅絕,所以許多專家提出警訊,認為這是地球有史以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前五次都是大自然天災,恐龍是在第五次被滅絕,這第六次卻歸咎於人類活動,人口的增加消耗大量自然資源,城市擴充、道路修建、農業開發、環境污染、氣候暖化,莫不縮小了生物多樣性。
2020的昆明高峰會有190餘國參加,希望重新檢討十年前名古屋會議的「愛知目標」(名古屋是愛知縣首府),愛知目標共有20個項目,為2010-2020十年間各國減低生物多樣性損失的目標,十年下來,70%的國家都沒有盡力保護生態平衡,森林、海洋、河流,以及維繫我們生存的資源仍然下降,野生生命仍持續減少,專家們對這次高峰會議寄以厚望,希望各國拿出魄力,簽署類似巴黎協定的作法,來保護地球環境。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系列新的發展目標,2015年在紐約高峰會議通過17項目標,作為2015-2030年全球發展工作的指導,第14項是水下的生命,意指海洋的溫度、化學、洋流、與生命所驅動的地球系統,足以讓人類宜居,所以要妥善管理這些活力資源。
全球有30億人依靠水產與海岸的多樣生物維持生命,但今天30%的魚類群種被過度開發,到了可持續繁殖的臨界點。海洋吸收了90%的人為熱能,30%的CO2,而海水自工業革命後卻增加了26%的酸化,這些對海洋生命都是嚴重衝擊。加上地球暖化,兩極冰雪溶化,水面升高,多樣生物面臨存活壓力。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5%,卻占了99%的生命空間,有20萬已知物種,實際可能超過百萬。40%的海洋受到嚴重污染影響,主要的污染源來自陸地,已經到了警戒程度,每平方公里的海洋就有13,000件塑膠垃圾,且持續增加。海洋有美麗的外表,但在水面之下雖然難以想像,卻像似人類的垃圾場。里斯本的高峰會議,應該是讓全球各國拿出行動的時候了。
人類製造的污染,導致氣候極端變化與陸地及海洋物種的減少,影響所及,對人類是一大警訊。所以憂心環境的學者們認為,2020年這三場高峰會議,是扭轉地球「生或死」(Make-or-Break)的一次機會。
本文取材自2019年12月22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131)」:2020:地球的一次機會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分享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