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還記得嗎?2011年立法院通過禁止開車使用手機的處罰條例後,藍牙耳機瞬間成為市場上的超熱門產品;到2016年蘋果推出Airpods無線藍牙耳機引領風潮。
(2019-10-22)或許有人還記得,在2011年立法院通過禁止開車使用手機的處罰條例後,藍牙耳機瞬間成為市場上的超熱門產品;隨後路跑開始流行,帶動耳掛式藍牙耳機的風潮;到2016年蘋果推出Airpods這款無線藍牙耳機引領風潮,而在藍牙5.0支援更多進階技術之下,讓發展即將邁入第十年的藍牙耳機市場,進入真無線的戰國時代。(以下數據期間:2018/09-2019/08)
「真」無線藍牙耳機當道 消費者普遍歸類為3C產品
i-Buzz透過獨家ID消費者輪廓分析技術了解藍牙耳機的網路討論概況,可以發現討論藍牙耳機的網友性別比相當懸殊,男性占8成之多,顯示消費者定位產品在3C專業領域,因此討論版位與男性族群有高度重疊。
其中,藍牙耳機主要分為四大種類,「耳道式」、「耳塞式」、「耳罩式」與「耳掛式」。那「真」無線藍牙耳機和無線藍牙耳機又差在哪呢?無線藍牙耳機類似於藍牙喇叭,雖然縮短了傳輸線,但兩耳仍以線纜相連,經配對左右耳實現立體聲播放;而「真」無線藍牙耳機則無線纜傳輸,基本上是左右耳是獨立運作的。
而目前討論熱度最高的主流,例如Apple推出的Airpods就是耳塞式的代表。介紹完耳機種類後,接著我們來看看消費者在購買藍牙耳機時都在討論什麼吧!
無線款式最適合運動與通勤 音質、防水是挑選重點
i-Buzz透過語意分析技術,捕捉討論關鍵字,發現網友最在意的八個主要面向當中,以「使用情境」、「價格」與「功能」為最主要的討論關鍵,分別都有9,000筆以上的討論聲量。
進一步對照個討論面向的第一名關鍵字,綜合發現網友最在乎的其實是「音質」,包括選擇「入耳式」耳機是直接貼合耳道,通常較舒適且脫落機率小,相對來說與環境之間的隔音好,能充分地享受音樂不被干擾。
規格方面挑選支援aptX無損音樂傳輸協議的產品,能減少傳輸時的延遲性,讓音質保真更貼近現場演唱的感覺,但使用iOS系統的朋友則要看是否有支援AAC傳輸協議。
另外,許多網友會想要確保耳機在低頻的表現,這也與使用情境以運動為首有關,低音能讓許多節奏性的音樂聽起來更帶感,雖然在人聲的細節表現會稍嫌沒那麼好,但透過上述提到選擇較先進的傳輸協議還是能獲得改善;而在運動前提之下防(汗)水功能也相對來得重要,尤其游泳也能使用更是造福許多使用者。
深入分析前三大討論面向的關鍵字,「使用情境」主要還是以運動及通勤兩大類型為主軸,對應到功能與價格也會產生相似的結果,例如以運動為首的族群最在意防水防汗的功能。
通話需求為主的族群會在意是否搭載麥克風,值得注意的共通點是「在意音質」的族群,無論是運動或通勤,有音樂需求就會在意主動「降躁」的功能,這與入耳式或耳罩式耳機透過硬體的物理性阻隔不同,而是透過感測及演算法來主動調整環境噪音,但相對來說就會比較耗電,也因此支援無線充電或快充功能也逐漸受到重視。
回到現實面來說,音質基本決定產品的價格,當然支援藍牙5.0技術、防水防塵功能、續航力強弱與搭載的晶片等級都是關鍵,一般不指定品牌的話在2,000~3,000元就可以找到音質有保障的產品。
5,000元以上已經可以找到高音質的產品;至於對聽覺有相當敏感度的金耳朋友們,則可以考慮直接攻頂萬元以上的旗艦機型;當然以通話需求為主的族群,在1,000元以下也是有很多選擇,因此耳機市場的「CP值」相對來說其實是見仁見智的。
品牌排行以Airpods暫居冠軍 Sony之後百家爭鳴
在2016年之前,藍牙耳機的定位其實相對小眾,主要以Sony的運動型有線藍牙耳機為主;然而隨著無線時代的來臨,以及許多手機品牌紛紛取消耳機孔的設計,iPhone市佔率的提升讓Airpods在一推出的時候造成市場轟動,在外型跟價格都刷新平均值,讓藍牙耳機瞬間成為潮流代表甚至日常必備的消費性產品,也因此除了最早進入市場的Sony有其明確的定位能穩坐亞軍之位,其他品牌紛紛跟緊腳步。
例如在有線耳機市場也相當具知名度的Bose、Beats加入戰局,手機品牌如小米、三星都推出自家產品,靠藍牙耳機起家的Mavin、Sabbat、TaoTronics等新創公司在消費者之間也都有相當的好評。
雖然Apple靠著iOS系統的部分限制與粉絲忠誠度仍在風頭上,但隨著iPhone11銷售的盛況不比從前,加上「Airpods」遺失一耳的悲劇實在太過頻傳,其他品牌無論從平價優質的替代品角度或是持續優化功能性都是相當有機會上位,甚至發展成為智慧產品串聯的聲控中心或許都是一個可以思考的突破點。
消費者最在意方便性與延遲性 Apple正負評表現平均、小米價格有優勢
觀察前五大品牌的正負評價內容,從品牌交叉分析中可以看出幾個有趣的特點。首先在正評部分,無線耳機的攜帶方便與小巧還是擄獲網友的關鍵,尤其時下小包當道,隨身配件能小則小,取用的過程也相對輕鬆。
至於功能性網友們一致表示如果手上都是Apple產品則Airpods絕對是無線耳機首選,在裝置間的互換速度大概只需要2秒,且電力也蠻持久的;音質方面則是推薦Bose的低音呈現,但款式比較容易有單一功能取向,例如Soundsport free就真的只能運動限定;若考量價格以小米不到600元就能擁有支援藍牙5.0與長續航等功能的AirDots 超值版,最值得入手,遺失也不會感到太心痛。
在負評方面,延遲問題仍是消費者使用真無線藍牙耳機最在意的痛點,由於其傳導方式是透過主耳機再傳送到副耳機,基本一定存在延遲問題,只是容不容易被感知到的差別。
一般來說高於200毫秒的延遲就會比較明顯,尤其對於遊戲玩家來說,聲音與畫面不能同步是最大的困擾,偶爾會出現主副耳機不同步的情況也會讓使用體驗變差,甚至有網友表示拿太鼓達人遊戲來測試,看看能否順利得分就知道延遲性高或低。
但也有部分網友覺得如果不是特別有需求其實從規格就可以避免掉這個問題,例如支援藍牙5.0的產品傳輸速度一定比藍牙4.2快,搭載aptX傳輸協議的產品優於AAC或SBC傳輸協議等,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持續縮短延遲速度肯定是各大品牌持續發展的目標。
此外,由於現代人使用耳機的時間頻率跟時間都有所提升,入耳的舒適度也成為一個主觀的考量點,不易脫落跟長時間使用不疼痛等尤其是女生會特別在意的,例如有網友說「Jabra音質不錯但戴了4個小時就會痛」或「新型的骨傳導耳機本來很有興趣,但因為頭髮的關係很容易滑落就直接放棄」,顯示在硬體與設計方面消費者仍是有隱性需求與個體性差異的存在,也因此蠻多網友都推薦可以到店面試聽看看再決定。
藍牙耳機市場潛力無限 找出品牌定位與獨特性就是機會
綜觀藍牙耳機在技術的成熟上還有相當大的空間,也帶給無論是耳機品牌、手機品牌或新創品牌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
以大品牌而言,如何透過已經深植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結合既有的產品創造獨特性的功能,例如Airpods可以呼叫Siri對於Apple使用者來說就是其他產品無法比擬的體驗;以新創品牌來說,無論是運動情境專用、與遊戲平台結合、專注音質的調整等,或者是主打CP值爆表,各類型耳機找到符合使用者需求,甚至帶有客製化的產品,或許就能在專門的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欲了解更多,請進入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