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雜誌調查近兩萬名準媽媽及新手媽媽,評選了32項品項中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前三名,讓消費者可以獲知更多有口碑的母嬰產品品牌。
(Brain.com 台北 2007-12-13)台灣出生率持續降低,嬰幼兒市場越來越小,競爭也越激烈,媽媽永遠想要給孩子最好的,哪些品牌是這些媽媽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媽媽寶寶雜誌主辦的「第六屆媽媽寶寶最愛商品大調查」,調查了將近兩萬名準媽媽及新手媽媽,票選32項品項最受消費者的前三名,希望成為家中有嬰幼兒的新手父母最佳消費指南。
而調查針對每一個品項,分析消費者最在意的特質,如對母親來說,如果要儲存臍帶血,最在意選購條件為廠商的「醫學專業」,再來是「儲存品質」及「服務態度」,生寶和訊聯並列第一名。如果就購買嬰幼兒產品通路的選擇來說,新手父母最在意的是「產品齊全」,其次是「價格優惠」及「賣場舒適」,丁丁藥局、奇哥和麗嬰房則是消費者的最佳選擇。而越來越多懷孕媽媽或帶孩子的新手父母不方便出門,選擇網路購物,挑選通路的首要條件是「價格優惠」,其次是「便利性」和「商品齊全」,除了Yahoo!奇摩及PChome等大型網站,還有專門嬰幼兒產品的MallDJ親子購物網。
媽媽寶寶雜誌社長鄧懿真表示,舉辦這個調查活動,是觀察到新手媽媽在嬰幼兒消費品上選購的困擾,而有很多媽媽也願意分享自己的產品使用心得和經驗,就想把這些資訊集結起來給其他媽媽參考。舉辦之後,發現廠商也格外重視這個調查結果,因為是廠商和消費者之間很好的互動和瞭解管道。從一開始,只有數千人參加,到今年(2007)已有近兩萬人參與調查,透過網路參與調查的人數成長更多,明年將會推廣網路認證,讓調查結果更具公信力。六年來,調查品項也越來越完整,如以往只有奶粉,現在會細分成牛奶粉及羊奶粉,或以往只有坐月子中心,但現在會細分成外送和坐月子中心細項,讓廠商分類更精準。
而鄧懿真也分享她的觀察,在該雜誌刊登廣告的品類來說,瘦身產品類有顯著成長,代表現在的媽媽比以往更在意自己產前後的體態變化。雖然說,每年嬰幼兒人數衰減,但是就廣告量而言,某些品項降低,相對地其他品項就提高,媽媽寶寶具實用性的工具雜誌,整體的廣告量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廣告量最多的廣告主,最大宗還是母嬰用品,瘦身產品、臍帶血、奶粉及副食品等為其次。
現場邀請到許多明星媽媽,女兒剛滿一歲的女藝人季芹表示,這個調查給她很多購買產品的方向,因為從廣告上只能知道新產品訊息,很多歷史悠久的好產品,需要透過這種調查讓更多人知道。這次有七個品項獲獎的奇哥行銷企劃部協理鄭玲玲即表示,該品牌經營嬰兒用品以有33年的歷史,雖然現在新生兒人數大幅衰減,從十年前的每年34萬人,到今年只有不到20萬人。但因為生得少,願意花費在小孩身上的錢更多了,除了紙尿褲和奶粉等每個小孩定量的消費品衝擊比較大,其他嬰兒用品的總體市場量其實沒有太大的衰退。
鄭玲玲分享,目前全台灣奇哥的通路店面約有60家,主要針對0-3歲的嬰幼兒用品,在行銷方式上,奇哥主要都將預算投注在準媽媽會閱讀的雜誌,如媽媽寶寶、嬰兒與母親等,以及廣播媒體,以強化品牌形象的方式,讓更多準媽媽及新手媽媽接觸到品牌。也因為奇哥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市場上屬於中高價位的產品,就算沒有生小孩的消費者,也會選擇購買有品牌的嬰兒產品送給親朋好友的新生兒,奇哥因此拓展了新生兒禮品的市場,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然而就雜誌經營層面,調查結合特刊的方法很常見,如果調查可以讓好的產品或品牌順利成為雜誌的廣告主,或讓既有的廣告主獲得更多曝光,不失為互蒙其利的做法。如何讓調查更具公信力,讓產業內的廠商都認同這個調查內容,並為消費者提供客觀的品牌選購方向,才是這類消費者調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