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叵測,消費者的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大概是每個行銷人員一直以來最想知道的。尼爾森購物研究發現決定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四大模式,將有利於行銷人員了解能讓消費者心動並且採取行動的關鍵。

(Brain.com 台北 2007-08-20)根據尼爾森公司最新的消費者研究發現,消費者消費動態非常不同。當消費者在購買食品雜貨品時,會採用四大不同購物模式中的其中一種。

  消費者會因購買產品或品類的不同,而處於下列四種模式之一,自動購物行為模式(拿了就走)、尋找變化模式(尋找新口味及形態)、高度受到大眾影響模式(對廣告持開放支持的態度),以及純粹「尋特價」(只關心價格折扣及促銷)。

  根據尼爾森公司最新的消費者研究指出,當消費者在採購食品雜貨時,會經歷約四種不同的採購模式;藉由了解不同採購模式在超級市場走道中如何形成改變,有助於快速流通商品的製造商及其行銷人員,規劃如何藉助包裝、定價、促銷及陳列規劃,甚至進店前行銷,如:廣告及口碑行銷,來達成更有力的店頭行銷。
 
  台灣尼爾森公司執行總監蔡翠真表示,如果將促銷活動及新產品上市訊息,與研究結果一起加以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哪些品類、產品已經過度促銷(也就是虛擲預算),以及哪些新產品已經成功地佔據了消費者的心,也因此得到市場佔有率。
 
  通常消費者處在「自動購物行為」模式時,是仰賴平日的習慣,像咖啡、麥片、起士、人造奶油及美乃滋等物品,他們不會費心去嘗試任何新東西,為了簡化生活,消費者常是「拿了就走」,直接走到經常購買的品牌前,不再閱讀標籤或檢查價格的方式購物。

  而要如何破除消費者自動購物行為模式呢?知道「何時」以及「如何」能讓透過外來刺激,以中斷自動購物行為模式就是關鍵。當自動購物行為模式被打斷時,消費者將會重新評估他們的決定,尋找其它替代品,考慮新產品或新價格。尼爾森公司將這些中斷情境稱之為Delta Moments(改變時刻)」,這「Delta Moments」正是行銷人員可以把握「機會之窗」。

  蔡翠真建議,在自動購物行為的品類中,如果已經是領導品牌的話,要避免激進的重新定位或包裝改變,因為你可能會冒著中斷消費者慣性忠誠的風險。
 
  不過,但同樣的準則卻不能適用在「大眾影響」的品類上。根據尼爾森研究結果,大眾影響的品類包含了運動及機能性飲料、巧克力、即飲茶及優酪乳。蔡翠真分析,消費者在購買上述產品時,並不是處於自動購物行為,取而代之的是,消費者會完全打開他的「搜尋雷達」,積極尋找其它替代品。屬於大眾影響品類的行銷人員,就需要透過吸引人的廣告、新介紹及創新,能從貨架上眾多的陳列物品中脫穎而出的包裝,來獲得消費者的興趣及注意。
 
  在購買「尋找變化模式」的品類時,如消費者在冷凍食品及穀物脆片的貨架走道上瀏覽時,「自動購物行為」機制經常會被關掉。消費者對於同樣的選擇會感到厭倦,或是身為家中主廚,希望帶給家人不同選擇及驚奇。

  因此,當消費者積極地四處瀏覽,並尋找有趣且新奇的產品創意時,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就在於令人興奮且富有資訊的包裝上,餅乾、口香糖及沙拉醬都屬於「尋找變化」的購物模式。

  另一方面,「搜尋特價模式」的品類,則純粹是透過價格比較與促銷來驅使。包括鮪魚罐頭、蕃茄罐頭、罐裝水果與義大利麵醬。

  四大購物模式,是可以讓行銷人員進一步了解,消費者在購買特定產品或品類時,會處在何種模式;但是影響消費者購買因素百百種,包括社會情境、心理情緒、環境氛圍等,行銷人員除了可以參考四種模式之外,還是要同時輔以其他深入、長期觀察,才能精準的射中消費者的心,正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