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行銷風潮持續火熱延燒全球,這一次,將帶你徹底深入運動行銷的世界裡,讓你摸透箇中的奧妙與神奇

贊助賽事最常看見的,就是在賽事場地周圍製作廣告看板,讓品牌曝光。

(Brain.com 2007年8月動腦雜誌)王建民進入大聯盟後,媒體上從沒少過他的名字,各類代言活動紛紛找上門;台灣職棒走出賭博陰霾後重新出發,重現台灣職棒的盛況,企業贊助也蜂擁而上;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一個月賽程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更是無可計算;別忘了!還有撞球、網球、游泳……,甚至是接下來2008年的北京奧運。

  不管是運動品牌,還是非運動品牌的企業主,都有特殊的妙招寶典,迎戰如此龐大的市場;在競爭激烈的運動世界裡,有的依然可以虎虎生風、怡然自得,有的氣喘吁吁、苟延殘喘,再來就是那些兵敗如山倒的傷兵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城牆被攻進,而束手無策。

寶典1:要贊助還要體貼

  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台灣和歐美各國對運動行銷的投入有非常明顯的差異;運動行銷在歐美國家是兵家必爭之地,看準了運動的人口及消費力,經費和資源的投入都相當龐大,效果也比較好。在台灣,賽事的贊助是較普遍的方式,和其他行銷不同的是,由主辦單位尋找企業主贊助,除了要像灑大網一樣,評估各企業的適合度,企業在投入贊助之前,更應該先找出可以結合的曝光點。運動賽事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全方位的包含各種產業,但又具有排他性;即使與企業的連結點有點勉強,大部分是可以被接受的。雖然如此,也不是只要製作幾塊廣告看板,就一定能達到多大的效果;體貼球迷,讓球迷感動才是贊助商應該思考的,從最基本的製作加油棒,或是在炎炎夏日,現場發送扇子等,才能讓贊助賽事不再只是一塊場邊的板子。

  智林運動行銷董事長施宣麟表示,運動的置入性行銷,約有50年以上的歷史,因此觀眾也已習慣成自然,即使球員身上貼滿品牌商標,球賽周圍都是各式各樣的旗幟,球迷也不在意,反正比賽精采好看、包裝的精緻又美觀,才是重點。
施宣麟認為,一個絕佳的舞台對於選手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支撐;企業對賽事的謹慎及尊重,會使得球員增加自信心,認為有了更多觀眾,就擁有了更大的舞台,便會全力以赴把比賽打到最好。運動行銷就是這樣相輔相成的關係,只要操作成功、運用得宜,得利的不只是廣告主,更造福了球隊和球迷。

 

寶典2:選手型操作
  
  另一方面,選手型的操作,是類似企業贊助球隊或球員,或是找知名的運動明星當代言人。藉由運動選手的高知名度,將品牌結合、鋪陳再曝光,除了運動員個人的特色、風格較易結合,發光的舞台也更能擴展、延伸到全球。

  悍創運動行銷業務長游上林指出,投資在球員或球隊身上,就像買股票,需要長期觀察、分析,你不知道何時會爆出什麼驚人的問題。一般來說,與選手簽約一簽就是3到5年,這段時間內,選手的身體狀況又是一項極大的考驗;若是受到不小的運動傷害,需要長期復健,也許就會造成過去的投資慘賠。因此,對於球員的過去、現在及未來,都要能清楚掌握;而整個球隊的分析又要更複雜、更全面。

  悍創本身設有運動球員經紀,專門經營及培養具有潛力的運動選手,並與其簽署職業球員運動經紀約,球員的職業運動生涯及未來發展,運動經紀人都要包辦,並且會再與美國球隊簽約,簽約金一次大概是美金30萬到50萬不等。目前有幾位培養中的選手已經進入波士頓紅襪隊,一些也都已經打入美國小聯盟。

  另外,為了防範球員可能會被中途挖角,就必須「動之以情」,和球員甚至是球員的家人搏感情,即使對方開出更好的條件,球員也會靠著那份情而留守。

寶典3:媒體通通包

  運動行銷的好處在於,任何媒體都可以彼此互惠合作,從報紙、雜誌、網路、電視,甚至到手機的運用,運動行銷無孔不入,也就是商機無限大,機會人人有。

  只專屬於電子媒體,也是運動行銷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方式,就是賽事轉播。不管是體育頻道或是非體育頻道,連網路也積極加入,想分食這塊大餅,尤其是國際知名的運動賽事,帶來的廣告收益是相當驚人的。

  台灣電通運動文化部資深業務總監黃英華表示,愈知名愈盛大的賽事,轉播權利金也就越高,單一頻道會彼此合作,共同分攤權利金,以及賽事轉播時間。

  另外,緯來廣告事業處整合行銷部行銷一組副理謝明霞提到,頻道獲得轉播權,為了宣傳及包裝賽事,會提供場內各種贊助商,不同的配套及專案活動,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例如福特的Focus車款就結合「精彩好球回顧」,前後押廣告標語,一場球賽下來,就達54次的曝光量;麻將遊戲明星三缺一,也充分利用計分板製作廣告;其它還包括回答問題的促銷活動、插播換投等方式。每當賽事即將開始,除了基本的賽事宣傳記者會,記者會背板可以替贊助商露出標誌,一連串的球隊、球員專訪,馬不停蹄的通告,不斷丟出一個又一個的話題,等待媒體接招,創造新聞性,大量在各種媒體曝光。

  黃英華指出,賽事宣傳帶置入,也是一個有趣的妙招。在賽事開打前或是期間,賽事的預告廣告中,雖然播放的是賽事畫面,例如投手在投球、揮棒等畫面,卻可以清楚看到贊助商的在本壘板後方看板,不經意的置入在畫面當中,達到有效曝光。

  另外,除了主辦單位可以架設官方網站或部落格,與球迷產生互動,並提供即時的賽事報導、比賽結果等;贊助廠商也同樣可以比照辦理,一方面吸引原本的消費者知道賽事的情況;另一方面,球迷也會連結到贊助商的網站,讓接觸到訊息的人可以更加倍。

  最直接、主動的與球迷互動,是利用手機簡訊,和球迷產生雙向溝通,每當賽事舉辦期間,最常看見的就是賽事預測的簡訊活動;預測球隊贏得比賽可以獲得獎品等。球迷除了獎品的誘因,另外也透過簡訊表達對球隊的支持與忠誠,這樣的行銷方式,回饋最快,贊助商更能清楚了解,接收到訊息的人到底有多少。

  游上林提到,台灣平面媒體結合運動行銷的方式,比較淺層,像蜻蜓點水般,大部分是與票務結合,這是比較節省經費的作法。2008年奧運即將到來,接下來必定會看見許多「送你去北京看奧運」的廣告宣傳。

寶典4:冠名盃賽才夠看
  
  安麗盃花式撞球錦標賽、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這兩個賽事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企業冠名盃賽。安麗長期贊助及支持,今年已經邁入第10年;ING因為舉辦的相當盛大,並且結合城市的概念,加上廣告創意令人印象深刻,因此為企業塑造相當良好的形象。

  游上林表示,企業建立一個有價值的盃賽,最能成功打響企業知名度,提升形象,現在也逐漸成為趨勢;但是建議企業主,應該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如果只像煙火,燦爛一時卻無法持續,也只能造成短暫的印象,無法激起消費者共鳴;而持續性的經營,那種親身體會的感動,是一般行銷無法達到的效果。

  部分企業看準運動行銷帶來的有形及無形效益,配合產品目標族群,結合相關的運動項目;或是根據企業形象,創造專屬盃賽,期待獲得消費者的迴響及青睞。

  遠傳電信公關部協理高治華表示,遠傳盃3對3鬥牛賽已經舉辦第四屆,每屆參加的人數愈來愈踴躍,業績也在盃賽之後,成長2到3成,但是這只是附加價值,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是,只要說到3對3鬥牛,就會想起遠傳盃。MAZDA也積極想藉由運動行銷,一方面提升銷售數字,另一方面,當然希望贊助冠名瓊斯盃的同時,能夠讓企業的精神和籃球做連結。MAZDA行銷處長王文錕表示,今年是第四年以MAZDA3和瓊斯盃結合,效果很好,MAZDA3在所有MAZDA車種裡,佔有率達5成,每賣出兩台MAZDA車款,就有一台是MAZDA3。

玩運動行銷 先賭賭看吧
   
  運動行銷絕對不是製作幾塊廣告看板就行了,與其他配套活動的結合,才能真正打進消費者的心坎裡。如果企業贊助賽事,只是不斷的打廣告,或是選擇在賽事轉播穿插廣告,有時候,不但無法增加銷量,還有造成反效果的可能。游上林說:「運動行銷是不會立竿見影的。」配套活動的設計很重要,一定要讓消費者感到貼心和驚喜,並且最好對執行的運動項目有一定的了解。施宣麟說,智林在經營上,採長期的規劃及運作,且必須就活在高爾夫球圈裡,對於任何細節、流程及活動設計都瞭若指掌,才能清楚摸透表演者,也就是職業球員或是廣告主的心態,進而規劃出符合廣告主目標及球員期待的行銷活動。

  好的比賽、好的宣傳加上周全的配套,若是再有剛好的天時地利人和,運動行銷要不成功也難;在這裡,運氣也很重要,黃英華認為,運動行銷就像賭博,其他一定要靠投入的心力而定,多為消費者想一點,收到的回饋也會多一點,就看你要達到什麼樣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