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飢餓三十會引爆媒體話題、佔據新聞版面?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吸引力?

(圖片來源:台灣世界展望會)

  每年一次,連續15年,不但要頂著酷暑,還要飢餓30個小時,加入的人不但不覺得累,還有參與的成就感,不得不令人好奇,這活動有什麼樣的致命吸引力?

  每年7~9月,由台灣世界展望會及統一超商聯合主辦的「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今年是第15屆。過去15年透過「飢餓三十」,台灣民眾所捐輸的愛心在世界各地展開人道救援工作。說明了台灣人對國際人道救援屆的愛心。

  第15屆的飢餓三十,是首度為兒童所設計的體驗營,活動於8月14日下午1點於台大綜合體育館正式鳴鑼起跑,參與這項盛舉的「飢餓勇士」與「救難小英雄」人數刷新了歷史紀錄,共有7,500人參與挑戰──完成30小時不進食固體食物,並以捐款救援響應的愛心任務,是台灣少見的參加人數年年創新高的公益活動之一。

  探究「飢餓三十」能夠成功地在台灣引爆議題,塑造鮮明品牌印象的原因,可分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看: 

一、廣告形象走出悲情 

  透過7-ELEVEN、教會的宣傳,成功地將飢餓三十所訴求的體驗飢餓、救援飢餓的理念傳遞出去,更以感人故事,吸引了媒體一年又一年的報導。從早期採取悲情訴求的公益廣告,轉型以創造希望,隨手行善為廣告訴求的主軸;從「是救命,不是救濟」,到「找錢來救命」、「一塊來救命」、到今年的「少了你,就少了他」,更清楚呈現出飢餓三十是台灣全民共同的成果與責任。
 
二、代言人運用得宜 

  善用代言人為飢餓三十活動造勢,為飢餓三十的媒體曝光增加了契機。歷年來,飢餓三十的代言人已樹立了一個形象良好無酬、親身到受助國服務、也配合飢餓三十長達三個月的宣傳工作,並全程參加飢餓30小時營會,有別於一般蜻蜓點水做公益的藝人。透過台灣世界展望會的連續幾波公關操作,藝人黃立行、范瑋琪成功扮演了代言人的角色,幫助活動的媒體曝光從社團版面跨越至影劇新聞。 

  30小時的飢餓體驗營中,每個整點都安排名人來到現場鳴鑼,為營友們加油打氣,陪伴營友遊戲,他們帶頭義賣相關義賣品。證言的名人,包括台北金融大樓101董事長陳敏薰、大小S、蕭薔、蔡康永、鄭弘儀,民視、TVBS、年代主播群等都來到現場,而天后張惠妹也以神秘嘉賓身分,意外現身於營會,掀起營友驚呼,也吸引媒體重回營會守候。 

三、通路策略助長成效 

  7-ELEVEN與台灣世界展望會12年的合作默契與彼此信任、適切分工,樹立了台灣公益團體與企業合作多贏案例中少見的典範。

  展望會為鼓勵大眾以小額捐款(一塊來救命)的方式,幫助許多有急難需要的國家與人民,所以在全省7-ELEVEN門市設立捐款箱,以「找錢來救命」強而有力的口號,讓民眾在進入便利商店購物之餘,不忘投入手邊的零錢,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7-ELEVEN門市通路與廣告策略功不可沒,在每年的募款中,來自7-ELEVEN門市捐款約佔總募款金額的三分之一。 

四、異業結盟的成功 

  在行銷預算缺乏的條件下,台灣世界展望會嚐試以爭取異業結盟的經營模式,為非營利組織爭取市場利基,展望會運用靈活的公關與行銷策略,發展原本有限的資源,以連結更多企業及媒體的贊助與支持,來創造企業、非營利組織與媒體間的多贏局面。

  與民視、TVBS合作的「飢餓三十整點看民視」,及「飢餓三十整點看TVBS」,不僅提供居家飢餓的現場感,也達到強勢的媒體宣廣效果。 

五、國際經驗 世界連結 

  全球有96個國家設立世界展望會,其中已有17個國家舉辦飢餓三十,經驗的累積和分享成為各國舉辦飢餓三十的基礎。活動中也準備了來自各個受助國家,為飢餓營友的加油打氣影片,以及受助國家的兒童感謝台灣的影帶,縮短營友與受助者間距離,傳遞了「台灣不小、非洲不遠、世界有愛、我飢餓不寂寞……」等訊息,加深了飢餓三十在營友和民眾心中的印象。

  拍攝影片分別來自加拿大、紐西蘭、阿富汗、伊朗、南韓等國家的兒童,不同國家的兒童以不同語言感謝台灣,讓不少營友為之動容,感動落淚。另外還邀請北韓世界展望會會長,為兒童講述北韓糧荒景況。營會兒童回以700多封卡片,問候及祝福北韓兒童,成為了媒體報導的焦點。 

六、創意募款活動 

  營會中「一塊來救命」遊戲,讓營友們以小隊競賽方式收集一元銅板捐款,收集數量最多者為優勝隊伍。在短短十分鐘內,募集金額高達18,477元新台幣。這筆款項全數做為台灣今年七二水災中,受災戶兒童購買學用品之用,讓營友們透過遊戲,深切的體會一塊錢聚沙成塔的力量。

  此外,展望會也想出創意點子,讓營友們更了解飢餓三十募款精神,推出「飢餓Yahoo!」大拍賣遊戲,競標項目有如為阿富汗建學校、搶救蒙古雪災等,營友以體適能競賽當籌碼,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運動勞力搶標,並且邀請年代和民視主播群帶頭和營友們同樂,讓營友們大呼好玩過癮。 

七、年輕族群熱情投入 

  參加體驗營的目標族群鎖定在年輕族群,其中不乏全家老少一起參與的營友,但絕大部分仍是18~30歲的年輕營友,原因在於募款訴求為社會大眾小額捐款,所以採用年輕人同儕之間的群聚效應,吸引大批夥伴一同加入。有充滿熱情與活力的年輕族群參與,使飢餓三十成為歷久彌新的公益活動。

  今年的「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除了持續12年的贊助夥伴統一超商以外,也加入了更多的贊助廠商,其中包括了台灣固網(30小時電話中心)、Yahoo!奇摩、頂好蒸餾水、101、全球人壽、台灣太古可口可樂、道地食品、台灣可果美、家鄉事業、金百利克拉克、泰山企業、源士林等。

  這次活動人數,已超過台灣世界展望會之前所預期的7千人目標,募款金額也達到約8,500萬元新台幣,近逼今年度的募款目標一億元,期待明年的參加人數與金額,能更勝今年。

《資料來源:動腦雜誌341期/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