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收視率代表的涵義為何﹖又存在哪些迷思﹖

  拜讀動腦雜誌4月號中﹐莫季雍與陳嘉彰兩位先生所撰「電視人的現代迷信」一文﹐對文中收視率與節目品質的關係云云﹐深表贊同。然其中對尼爾森公司之收視調查雖多所著墨﹐卻未盡詳實。這或許反映出部份讀者對尼爾森公司的電視收視調查﹐仍存有似是而非的理解有待釐清。

迷思一﹕尼爾森目前提供的收視率是以「戶」為單位﹐無法反映觀眾個人的收視行為。

釋疑﹕尼爾森每日提供的收視率﹐本就以個人樣本計算。至目前為止﹐尼爾森電視收視調查的有效樣本﹐超過1040戶﹐相當於3800位個人樣本。

迷思二﹕目前台灣家戶擁有多台電視的比例很高﹐現行以個人收視紀錄器的調查無法涵蓋一家多台的收視情形。

釋疑﹕根據尼爾森電視生態調查﹐台灣每個家庭平均擁有1.7台電視機﹐而尼爾森是完全按照樣本戶家中電視機台數裝設記錄器﹐而非一戶一台。

迷思三﹕樣本需隨時更新才具代表性。

釋疑﹕從對市場長期觀察的角度來看﹐大幅的樣本變動﹐才會影響對電視生態趨勢的觀察。尼爾森的樣本家庭採用固定樣本﹐主要原因在於固定樣本能排除因樣本不同而產生的誤差﹐並有效掌握因節目調整所造成之收視變化﹐。但樣本戶每年會因家中人口變動﹑遷移等因素﹐改變原有抽樣結構﹐因此尼爾森每年也會更新10%~15%之樣本。

迷思四﹕樣本數愈多收視率愈高。

釋疑﹕樣本數的多寡與收視率的高低無關﹔但確實影響抽樣誤差。若以收視率10來看﹐當個人樣本為2600時﹐其抽樣誤差為±1.15%﹔當個人樣本為3800時﹐其抽樣誤差可降低至±0.95%。

迷思五﹕樣本在收看電視前﹐須鍵入多項個人資料始可觀賞電視節目。

釋疑﹕台灣尼爾森是採用最先進的個人收視記錄器收集資料﹐樣本個人僅需在手控器上按下其代表按鍵一次後﹐即可依正常方式收看電視﹐無需再鍵入其他個人資料。

《資料來源:動腦雜誌301期200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