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史上成長最快的國際集團M&C Saatchi來台灣發展了﹐這個重視創意勝於財務報表的公司有何獨特之處﹖台灣廣告界又怎麼看他們﹖
還記得1994年底喧鬧一時的上奇廣告爭霸戰嗎﹖當時上奇集團的股東因為公司股價鉅幅滑落﹐決定將總裁Maurice踢出上奇﹐結果Maurice Saatchi和Chareles Saatchi兩兄弟從一手創辦的上奇﹐挖走了主管業務和創意的三劍客﹐另外成立M&C Saatchi﹐順便搶走上奇的大客戶—英國航空。業界當時戲稱﹐上奇兄弟離開後﹐上奇只剩下「&」。(Saatchi & Saatchi減掉兩個Saatchi)
新舊上奇榮景互換
1995年把名字改成Cordiant的上奇集團﹐到2003年因為財務危機﹐以4.25億美金被WPP集團併購﹐旗下的上奇廣告更早在2000年就成了PUBLICIS陽獅集團的一員。
至於M&C Saatchi﹐活得可好的哩﹐現在已經是英國排行第5的廣告公司﹐預估全球15個分公司今年業績將近7億美金﹐可說是廣告史上成長最快的集團。以中國市場來說﹐他們2001年才進去﹐2002年業績就有5千萬人民幣﹐並爭取到BMW﹑惠氏藥廠諾比冰心和可口可樂非碳酸飲料等廣告代理權。
對台灣而言﹐更重要的是他們今年9月來台成立分公司﹐中文名字叫謀奇廣告。他們為何來﹖值得廣告主期盼嗎﹖會不會像在別區市場一樣迅速崛起﹖
M&C專注於廣告專業
已有香港﹑上海﹑新加坡3個據點的M&C﹐之所以將觸角伸進台灣﹐主要是為了補足大中華區網絡﹐以及配合Metropolitan Cosmetics(旗下有Dunhill香菸)和足跡線上旅遊公司兩個客戶來台發展。
談起企業精神﹐M&C大中華區Managing Director陳若詩的眼睛閃爍著熱情﹐她表示M&C是世界級廣告集團中唯一沒有股票上市的﹐他們重視創意勝於財務報表﹐非常在乎作品品質與員工的生活平衡﹐利潤與成長並不是最重要的事。看起來Maurice已經得到教訓﹐不再一味追求成為世界第一大。
此外﹐M&C專注於廣告專業﹐不打算成立公關﹑媒體服務等公司﹐將自己變成龐然大物。如果客戶有廣告外的需求﹐他們會找該領域最適合的公司合作﹐不受限於必須用集團資源﹐例如實力媒體就是他們長期的合作夥伴。
謀奇帶來挑戰者精神
至於創作理念﹐陳若詩強調M&C很重視「意念精簡」﹐而且覺得為客戶提升銷售比得獎重要很多﹔作品比較有英式幽默﹐在呈現訴求的同時﹐也機智的給觀眾一些娛樂效果。
有趣的是﹐他們常常舉辦自願性內部比稿﹐兩岸三地常常幫彼此出點子﹐而且相當樂於能接觸到別區市場的案子﹐不會計較業績歸屬與所需投資的時間。追問之下﹐原來他們的文化中有一條是「不壓榨員工」﹐不像有些廣告公司喜歡把員工的腦力與體力用到極限﹐害員工自顧不暇﹐更別說要幫忙別人了。
謀奇在台灣的營運由Business Director孫佩玟負責﹐她以前在台灣智威湯遜擔任過Planning Director﹐5年前覺得台灣市場的品牌運作已經到了顛峰﹐未來將受制於通路﹐為了體驗完整的新品牌成長﹐毅然決定去中國發展﹐一待就待了5年﹐服務過華威葛瑞和M&C Saatchi。
重新回到台灣的孫佩玟﹐對於品牌經營已經有新的體驗﹐在廣告業相當成熟的這裡﹐她打算發揮M&C擅長的挑戰者精神﹐幫助非領導品牌成為第一品牌﹐讓第一品牌不斷超越自己。她的左右手是來自意識形態的副創意總監曾家怡。
值得梅可漢尊敬的對手
在一向誠懇而坦率﹑像位英國紳士的奧美廣告董事總經理梅可漢眼中﹐M&C是個值得尊敬的對手﹐相當具有野心﹐在剛成立時很善於運用以前的人脈。他表示謀奇在台灣是否能成功﹐取決於有沒有很棒的員工。
雖然有人覺得M&C擁有上奇兩位創辦人和三劍客﹐比上奇更有上奇精神﹐但台灣上奇總裁費杜甫認為他們的國際集團優勢﹐是M&C比不上的﹐所以才會擁有P&G等大客戶。不過他也大方地說樂見謀奇成功﹐很願意和他們一較長短。聯廣客戶總監鍾志佳則表示﹐上奇人很以自己的品牌為榮﹐他以前在上奇就工作得很快樂。聽起來﹐沒有上奇兄弟的上奇﹐仍有獨特活力。
9月成立的謀奇﹐月底已經比稿得到遊戲橘子的廣告代理權﹐可說是開張大吉﹐人性化團隊氣勢如虹。雖然孫佩玟說他們並不急著追求業績表現﹐但是以M&C以前的成長曲線來看﹐台灣7個人的規模1年後會變成怎麼樣﹐蠻讓人好奇的。
喔﹐忘了告訴你﹐讓Maurice 30年來在廣告業快速竄起的信念是「Nothing is impossible.」。?(動腦洪儷容採訪整理)
M&C做的BMW廣告以停車格象徵該汽車能上山下海。
謀奇團隊﹕前排中坐者為孫佩玟﹐後排左四為曾家怡。
《資料來源:動腦雜誌330期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