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號585期動腦雜誌)世界的食物分配不均情況早已超乎想像,歐洲一年扔掉的食物總量,就夠讓全世界的飢餓者飽腹兩餐。改變食物不均的難題,或許可以回歸價值觀思考,把「剛好」當作生活決策的優先指標。
你也熱愛美食嗎?食物是許多人的精神慰藉,尤其在低潮的時候,食物能帶給人們最即時有效的療癒。你知道這世界有多少食物被丟棄嗎?光是歐洲扔掉的食物量,就夠讓全世界正在挨餓的人飽腹兩餐,可見食物分配不均情況超乎我們想像。如果從近幾年的平均統計數據觀察,全世界每年有將近1/3供應給人類的食物被棄置。實際上,我們所生產的食物總量足以養活1001億人。而地球總人口其實只有81.6億。
出自多家聯合國機構與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共組的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組織(Global Network Against Food Crises)的《2024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進一步顯示細節,同時捎來了警訊。受到地區衝突、戰爭跟極端氣候、經濟因素影響,2023年有59個國家、地區,將近三億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處境,這個數字比2022年更多,增加2,400萬人。其中糧食不安全人數最多的前3名國家,分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奈及利亞與蘇丹。
糧食危機與富裕地區的飲食消費習慣關聯密切。全球每年浪費掉的食物大概有13億公噸,此數字就是最初提到的那1/3被棄置食物。更令人無奈的是這其中2/3的食物浪費集中在零售端點。不止如此,農業生產前端也有需要處理的問題:糧食生產種類及產量極度失衡,企業化經營為主流,導致生產種類多是特定高產品種;為了提升生產效能,又慣性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影響土壤健康,最終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局面,成為氣候危機的前因。目前人類的糧食系統造成了80%的森林砍伐、29%的溫室氣體排放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俄烏戰爭更放大了糧食系統的脆弱處境。
當我們願意正視自身對全球貿易和高度工業化的農業生產有多麼依賴,看見人類糧食系統已千瘡百孔這個事實,或許改變有望從此開始。
針對糧食危機,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組織也提出具體建議。他們認為有賴國際社會投入長期投資催化糧食體系轉型、農業聚落發展,並且在高需求地區強化他們的危機應對能力,提供關鍵援助。儘管此前已有大量非營利組織主理的人道活動投入糧食危機議題的處理,小規模處置雖有部分成效,終非整體性規劃,其效果相對受到限制。藉由全球經濟治理層面切入,由跨國聯合機構介入主導將有更明顯的成效出現。近期為求改善突發性糧食危機加劇的趨勢,國際社會開始聯合倡議,這將是全面治理的務實基礎。
糧食危機也屬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關注範圍。SDG 2 消除飢餓:終結饑餓,確保糧食安全並促進永續農業,就連結到糧食危機。為了讓永續目標更容易被大眾共同參與,聯合國「永續消費與生產十年計畫」(UN 10YFP)、永續顧問公司Futerra還有日本、挪威等國的環境與能源部門等組織共同推出「美好生活目標」(Good Life Goals)。
這份白皮書是永續發展目標的「個人指南」,針對17項永續目標提出具體的個人行動要求之外,也提供藍圖給有心宣導的各級組織參考。個人也能向受到衝突、自然災害和氣候危機影響的饑饉者獻上一份心意。當你願意了解農作物的生產歷程,吃下更多蔬菜水果,盡可能購買在地當季或遵守公平貿易的食物,協助孩童、長者與孕婦達成健康飲食,關心消除全球飢餓問題,將上述行動都付諸實踐,就更靠近永續生活。
檢測與人工智慧雙管齊下 個人化精確營養成為近未來
英國新創生技公司ZOE順著健康產業的長浪,躍入個人化營養應用行列。聯合創辦人Tim Spector在倫敦國王學院擔任遺傳流行病學教授,他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雙胞胎研究、微生物學以及飲食專家。2017年與具備人工智慧專業的Jonathan Wolf和George Hadjigeorgiou聯合創立ZOE。公司商業模式為將研究收集而來的生物數據,透過機器學習取得模型,預測個人對於飲食的不同反應,讓人們了解自身的新陳代謝與腸道微生物群,進而調整健康有關決策。
這款App前身主要用於收集資料、統計分析疫苗效果以及確診症狀與新冠病毒的關聯性判斷,並且預測哪些初期症狀可能發展為重症。
疫情後轉型個人化營養App,收集用戶健康數據,如血脂、血糖及腸道微生物群健康狀況。再根據用戶數據對各種食物進行個人化評分、菜單建議和營養指導,協助用戶建立準確的飲食模式;同時應用App所收集的受試者資料,與來自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共同進行總受試者超過十萬人的營養研究「PREDICT」計畫,期待量化並預測個體對不同食物的代謝反應。作為個人化營養建議的先行者,ZOE的企業估值目前已達2.5億美元。
生物數據打造個人專屬健康指引
英國新創生技公司ZOE研發App分析收集到的用戶生物數據,透過機器學習取得模型,預測用戶的不同飲食反應,讓人們更精確掌握健康生活的趨向。
圖片來源:https://zoe.com/how-it-works
碳搖身變成食物,無農業生產食物大進化打破你的想像框架
美國加州新創公司Savor開發出了一種以二氧化碳製成的無動物奶油。這種奶油是利用熱的化學過程所製成。首先提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其中的與氫和氧結合,合成出脂肪。最後添加水、乳化劑、成色用的β-胡蘿蔔素,再加入迷迭香油增味。
這項技術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明顯降低食品系統所造成的碳足跡問題。一般情境下,製造脂肪含量80%的無鹽動物奶油,每卡路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約2.4克,但Savor團隊研發的合成脂肪碳足跡每卡路里低於0.8克。兩者的碳足跡整整差了三倍差異之多,相當驚人。
加上這款無動物奶油的製程並非排放碳,而是反向的直接用碳。換句話說,這款採取非農業生產製程創造的奶油甚至可以消耗碳。另一方面,合成食物具有不依賴農業生產的特性。如果應用廣泛,還能夠釋出土地,讓土地回歸環境保護用途。Savor觀察到棕櫚油和椰子油的生產仍造成極大的環境破壞,需要砍伐大面積森林才能進行大規模商品化種植,他們期望在未來開發出棕櫚油和椰子油的替代品。
過去人們對合成食物或多或少有些負面印象,但時代和科技進步之下,無農業生產食物在環保永續議題確實提供了人們不同的想像空間。
氣體變奶油?
美國加州新創公司Savor把氣體合成奶油,期望可以降低食品系統所造成的碳足跡問題。
圖片來源:https://www.savor.it
從共好精神出發的影響力經濟,為NG蕉增值競爭力
美國B型企業Barnana主打NG有機香蕉再製休閒食品。企業核心價值是透過擴大產業應用量能的方法,讓更多上游生產者一起享受商業模式創造的利益。Barnana共同創辦人Caue Suplicy表示NG格外品升級重製新商品的作法,和現在主流的線性經濟食品產業運作是相反的。
但他們始終相信——永續商品的價值會逐漸被零售通路和消費者接受。另一方面,整個產業的原料使用量如果增加,採購範圍和影響力將會同步擴大。
Barnana在前端原料採購方面便已釋出極大的共好誠意,選擇支付比行情高三成的價格進行合作採購。合作對象中有1500位是使用有機農法種植的小型原住民農民。Barnana在新冠疫情期間銷售量翻倍,趁此契機擴大,整併原本在拉丁美洲協助供應原料和部分商品製造的長期合作夥伴Agroapoyo,至今持續推出新品。
Barnana利用符合永續、有機飲食概念的NG品創建突破傳統產業認知的常態,成為食品產業的「異軍」之後力圖守穩商業模型,他們明白那樣才有機會靠近理念,長久照顧他們的前端供應夥伴,也是推廣有機農業的一種途徑。他們或許非典型,卻嘗試發揮綿密的影響力。
我們永遠都有選擇。從現在開始,可以改變下一刻。只要我們願意做出更永續、更公平的承諾,有意識的去實現它。例如在生活中加入「適當」這把尺。享受食物前聆聽身體的訊號,在吃撐過量之前停手,意猶未盡的回味更美。當你聽見自己身體的聲音,適當會引你走向低耗損的能量守恆狀態。
選擇剛好的食物,恰到好處的飽腹感,而且沒有絲毫食材的浪費,減少垃圾等同降低個人碳足跡。從日常飲食進行「剛好」的練習,一點一滴消去過與不及的無意識。不知不覺中,永續概念就這樣靜靜在你的生活裡生根。
NG蕉的影響力經濟
美國B型企業Barnana將NG有機香蕉再製成休閒食品。
圖片來源:https://barnana.com/pages/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