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不確定環境導致金錢至上,但為所愛事物仍願勇敢消費,疫後「隱形泡泡」消費習慣成形 一人商機崛起。
(2024-12-20)2024消費趨勢脫離疫情的陰霾逐漸復甦,然邁進2025年會是什麼樣的趨勢?知名消費者生活型態與消費市場研究顧問-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於12/18舉辦「2025東方線上生活型態趨勢研討會—我的隱形泡泡與消費邊界:探索∞動進」,公布最新消費數據並解析市場趨勢。「隱形泡泡」的成形與影響帶動下,消費模式也不斷探索與動進,面對大環境與戰爭的不安與變動,即使消費降級以不變應萬變,面對感興趣話題事物,也願意跨出舒適圈。同時,一人經濟崛起、小宅商機看漲。
面對通膨壓力 消費降級、守緊荷包賺錢第一!
為興趣仍敢花錢 大巨蛋商圈整體增長40% 出國旅遊年增9%
壟罩在消費通膨與烏俄戰爭的影響下,金錢、健康、安定、親情、青春、生活意義六項裡,僅重視「金錢」比例攀升,其餘全數下滑;以健康為例,「保健作為」回到疫前水準或更差、運動強身保健比例下滑、健康飲食習慣減少、三成消費者靠保健品簡易換健康;此外,對外貌的投資也相對保守,對於外貌打扮、服飾裝飾的需求都逐漸下滑。可見,消費者品味實踐敵不過物價上漲壓力,大多數人會更重視金錢,並以此建立安全感。
根據調查,消費者對於「金錢/財富」的渴求全齡走高。(圖片來源:東方線上提供)
另外,透過東方線上E-ICP 2024年版調查,東方線上副總經理蘇湘婷發現2024年3-11月台北大巨蛋進場觀看球賽總人數達123萬人次,包含了球賽與演唱會共計55場,帶動500公尺內商圈整體銷額顯著增長40%,餐飲類成長31%、便利商店銷售成長7%、停車場收益成長89%。
此外,國外旅遊持續樂觀看漲,2024年成年人出國旅遊比例達58%,較2023年增長9個百分點、2024年有出國者平均出國1.8次,較2023年的1.6次有所增加。且23%的受訪者增加出國意願達23%。可見消費者仍願意為所愛的興趣買單,無論是旅遊或看一場喜愛的演唱會,都成了通膨壓力中平衡的小確幸。
大巨蛋2024年進場人數達123萬人,引爆商圈新動能。(圖片來源:東方線上提供)
「自己過得好就好」達新高 五成以上人偏向不婚不生
獨居人口達12.3% 帶動一人經濟革命
疫情期間,消費者養成設立「隱形泡泡」的習慣,保留安全距離與自在空間。政大企管系特聘教授別蓮蒂認為:「獨處成為日常、專注於自我照顧與小確幸,從美食、保養到輕旅行皆擁抱簡單的快樂。然而泡泡不是與外界隔絕,而是消費者習慣選擇性的互動。對於感興趣的話題,消費者隨時願意跨出舒適圈,追求意義非凡的體驗與嚮往的活動。」
根據東方線上統計,消費者對政治、社會或鄰里的關注程度都降低。(圖片來源:東方線上提供)
以社會參與度為例,民眾偏向自己過得好就好,「國內政治情勢」的關心度達五年來最低57.8%,而「管好自己就好」則達五年來最高,來到43.5%。此外,享受一人時光也較受青睞,「隔窗觀察人們在做什麼 (72.2%) 大大高於「走進人群一起參與」 (27.8%),偏好「一個人享受靜寂時空」 (70.6%)也遠大於「一群好友歡唱聚餐」 (29.4%);且「不一定要有小孩」(51.4%) 和「不結婚也無所謂」(67.5%)的比例逐步增加。
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照顧好自我,對「小孩」的需求持續下降。(圖片來源:東方線上提供)
東方線上執行長蔡鴻賢也觀察到:「台灣目前12.3%的獨居人口,這不只是人口結構的改變,還是消費行為的一場革命。單人火鍋、一人沙發、小型冰箱,甚至一人旅遊服務,這些一人經濟的風潮背後,其實是在為自由選擇買單。」
根據東方線上2024年11月的調查,一人經即崛起,一人購物(78.5%)、一人用餐(75.6%)、一人娛樂(44.4%)、一人旅遊(43.0%);且對「小孩」的需求持續下降,然而77.8%的獨居族群認為目前市場上針對單人族群的產品或服務不足夠,最期望在飲食(78.1%)、旅遊行程(64.8%)、休閒娛樂(54.1%)領域推出更多單人商品或服務。逐漸攀升的獨身經濟與需求,將帶動更多小而美、專為一人服務的商業模式。
除了一人消費經濟,住宅的需求也逐漸改變;根據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結果以及實價登錄資料顯示,平均每戶居住面積為40.1坪創20年來新低、全國25坪以下中古屋交易占比躍升至23.9%,其中台北市小宅比例更高達36.1%。東方線上副總經理蘇湘婷認為,「面對居住空間不足,消費者解決方法多會從最容易執行以及花小錢就解決的方法下手,延伸出諸多小宅商機,例如家電/家具的多功能與小體積需求、提升有效空間與收納的重視、租賃與共享空間服務、小空間設計諮詢等。」
東方線上副總經理蘇湘婷認為,小坪數住宅成主流,衍伸出小宅服務與商機。(圖片來源:東方線上提供)
AI風潮來襲 重新改變商業與生活模式
台灣新社會重構 跨文化、跨世代、跨物種、跨業態
AI逐漸應用普及,已經開始逐漸改變商業與生活的模式。根據調查消費者最常使用的 AI 工具類型為「人臉辨識(39%)」、「個人語音助理(36%) 」以及「機器人客服(28%)」,顯示其已成為輔佐消費者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工具。20代民眾過去三個月79.1%有使用AI軟體,相較之下50代民眾僅45.2%,顯示年輕世代對AI工具的接受度明顯高於中老年族群。然而,整體AI服務仍處適應期;72.8%民眾表示,當知道客服系統為AI,會有負面情緒的產生,其原因為「缺乏與人溝通的管道(21.5%)」、「必須要花更多時間來溝通(19.4%)」。
東方線上執行長蔡鴻賢也觀察到,台灣目前正處於新社會重構的階段,台灣朝向跨世代、跨文化、跨物種、跨業態的形式邁進。台灣老年人口達到409萬人,佔比日益上升,但台灣登記在案的居家寵物也高達222萬隻,當許多人變成「空巢老人」,狗狗和貓咪可能已經成為新的「家人」。此外,台灣身心障礙者約120萬人,身心障礙/失智人口群體需要的是更多的無障礙設計產品、貼心的科技輔助,以及友善的生活服務。另外,新住民與外籍勞動者是文化與消費的雙驅動軸,緩解了勞動力短缺,也促進了跨文化融合,成為台灣社會的隱形推動力,也是潛在商機之一。政大企管系特聘教授別蓮蒂也表示,「在不確定的市場中,品牌若能成為這探索與穩定的平衡夥伴,將在共創未來中找到新契機。」
台灣目前新社會重構中,產生許多隱形商機。(圖片來源:東方線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