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81期動腦雜誌) 2006年電影《博物館驚魂夜》描述每到夜裡,博物館的展品都會活了起來,或許真的距離這天將越來越近?新媒體藝術在世界各大展覽型態中風行,近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怎樣在策展中融合沉浸式體驗,為國內外的來訪者帶來嶄新的文物鑑賞方法、打開藝術之眼。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全球博物館業者,為迎接數位媒體閱覽時代,均紛紛轉型、運用科技打造新的沉浸觀展體驗。疫情更加速如此現象,現在,世界上網際網路觸及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走入線上虛擬場館,觀賞到各大世界知名博物館的展品。

作為台灣重要文物典藏機構的故宮博物院,這些年如何打造「沉浸故宮」,使觀展體驗早已和國人畢業旅行的記憶大有不同!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主任謝俊科表示,透過數位代理人,能夠協助將文物融入在各層面傳播之應用。早前博物館以搭載數位媒體機台與民眾互動,知識傳遞性強,藉由設計許多故事脈絡,將內容傳遞給近端(博物館機台)到遠端(操作手機或電腦)的觀眾。

到了這幾年,沉浸式觀展的科技體驗備受矚目,無論是頭戴式工具或投影技術,相較過去肉眼可見的單元(博物館機台),良好的沉浸式體驗能讓你走入一幅畫,不會產受到桌椅的存在,除了知識以外,將感官、情感也融入其中。

而打造絕佳體驗的前提,創意發想便至關重要。謝俊科形容,如果將文物轉化成創意的過程,看作是一個光譜,一端是故宮團隊希望維持文物的真實性,另一端則是將文物以非常當代翻新的方式作呈現,例如Q版公仔,距離真實就有很大變化。

目前故宮在數位內容的創意上,若與內部單位合作,會鼓勵保留更多文物真實性;若是外部的工作團隊,則會給予更多天馬行空的空間。謝俊科解釋,「磨合」可能反而磨掉新的想法。有時合作方會將文物做的非常新潮或可愛,但不具備原先的藝術感受;或者即使搬到數位世界,還能還原其藝術感。從「忠於文物」到「新創手法」,不同合作目標,都有不同的創意手法。

光影教科書 文物世界別有洞天

故宮自2023年開始,已連續兩年舉行期間限定的「沉浸故宮數位特展」,去年沉浸故宮以《坤輿萬國全圖》做起頭,藉由沉浸式劇場呈現東西文化交流的故事。

而今年的「沉浸故宮2.0-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展演形式,有鑑於現代人壓力大、更少願意花費時間閱覽大量知識,故宮期望可以藉由減少腦力、輕鬆觀展的方式,規劃三階段展演來打開民眾的藝術之眼。
第一階段以數位光影動畫來提升觀眾感官的敏銳度,引領進入微觀的物中世界。第二階段呈現清晰寫實的文物影像,超越感官尋訪千年山水的筆墨畫境。

這次不只用新媒體科技重新演繹了國人熟悉的《翠玉白菜》及《肉形石》,還有《早春圖》、《清 雍正 琺瑯彩赭墨山水碗》等經典名作;或者讓大家進入瓷器紋樣打造的萬花筒空間,民眾可以在裏頭拍照、體會瓷器款式之美。

謝俊科以《早春圖》為例,回溯畫中的早春時間,透過動畫演藝冬季至早春的大自然變化,「可看到雪逐漸融化,地面長出枝枒」,藉此民眾看真正的早春圖, 就能理解畫中元素。


沉浸故宮2.0(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他表示,許多文物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歷史後,上頭的顏色,早與當初畫家的用色有很大不同,較難以獲得感動。但藉由多元的展演手法來開發人們感官,可以讓文物再次撼動內心。

在一步步引起觀展者的興趣後,第三階段提供文物知識的查詢。特別的是,民眾可以手拿盒狀的偵測裝置,再經由螢幕觀看古董文物如同持在手中,用以把玩轉動查看細節,以更有趣的方式查詢資訊。

沉浸故宮2.0展期已在7月結束,謝俊科補充,現在故宮內仍有運用虛擬科技來展現古文物的精采看點。例如中國山水畫的創作哲學,必須讓觀畫者有身歷其境、到畫中遊玩的渴望,因此故宮推出體感偵測的投影裝置,讓民眾可以張開雙手,像鳥兒一樣在畫中世界飛翔,遊歷各個角落。

此外,坊間時常在特殊時節,將影像投射在建築物上,故宮亦採用這種光雕技術,於場館內打造一隻馬的雕像,並將《百駿圖》中10匹馬隻輪廓與花色投影在上頭,不時變換肌理,讓民眾能實際360度觀賞畫中的馬兒。


飛入山水畫
故宮打造體感偵測的投影裝置,讓民眾展開雙臂遊歷山水畫世界。(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百駿光雕
透過光雕投影,在空白的立體雕像上,變換《百駿圖》中多種馬匹形貌,畫中生物仿佛在眼前現身。(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謝俊科說明,顯示科技是值得關注的新媒體藝術呈現方式,像是運用浮空投影來展示多寶格打開的有趣過程,讓觀展不需要花費太大的思考力氣,就能將古文物精巧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看,同時也是吸引民眾願意前來觀展的看點,有感動、有口碑,才會讓人有興趣進一步鑽研。

另一方面,近來AI應用也隨之興起。而早在4年前,故宮就運用AI來進行藝術教育。由於每個畫家的風格各有千秋,但對一般人來說不同張畫難以比較,因此打造出一台AI裝置,來創作出莫內、塞尚、梵谷……執筆下的《富春山居圖》,以東方傳統畫作為範本,來理解寫實派、印象派、抽象派等風格的具體差異。

如今AI可以協助越來越多的工作事務,謝俊科表示,對於博物館來說,如何將大量文物內容,投入至AI學習,來產生效益,既是挑戰也是機會。或許未來展覽上,你可以直接詢問AI關於作品的任何訊息,或者是在Open data政府資料開放平台上釋出AI模型,運用至教育研究場景,例如以王羲之的書寫風格來寫字。

謝俊科總結,無論是技術、設計、內容上,產生一個好的作品,必須保持開放心態,打造開放資料、開放平台,迎接來自台灣及國外各種背景的民眾,來成就更美好的事物。因此我們不能堅持己見,如同每個畫家的粉絲都各有所好,才能每一次不拘形式且無邊無界地透過藝術之美感動人心。


多位名家風格的《富春山居圖》
在「故宮魔幻山水歷險」新媒體藝術展中的亮點展件「富春印象」沉浸式劇場,透過AI引領觀眾穿梭東、西方美學的新藝境。(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