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號572期動腦雜誌)
我相信很多人都一定看過這樣的場景:初來乍到一個新環境,你要睜大眼睛,看看這新的叢林當中,聚落各自的地盤是怎麼分佈,規模大小又是什麼樣的生態;誰是這個聚落的頭目,誰又是身邊的嘍囉。聰明的新入園者會先安靜的觀察這個生態圈會如何運作後,再看看何時才是適當表達的時機。
小圈圈是一個組織當中最不意外的產物,從人性與人類演化的角度看,幾個職場上氣味相投的朋友們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甚至彼此一起分享一些職場小八卦,在同溫層裡相互取暖,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小圈圈的存在如果只是幾個人聚在一起互相吐吐苦水,或者容我十分正向的「認為」大家會互相找尋解決問題的方式,鼓勵彼此更積極正面的面對困境,一起挑戰工作上的成就,那就是職場上對許多人來說非常有益的互助團體。
但實情是,我更怕這樣的小圈圈到最後就變成了吐槽大會,大家除了開始罵主管、罵同事及罵客戶之外,更糟的是還開始變成了一個個獨立的「派系」,大家眼中並非以組織的最高利益做為考量點,反而是落入意氣之爭,徹底發揮穀倉效應,彼此之間的發聲、提議與辯駁,全部以派系的最大利益化為考量。
但更糟的還在後頭。如果身為組織的主管,發現這樣的情況,能夠透過或硬或軟的方式,即使無法消弭掉派系或小圈圈,但至少可以讓大家回到以組織宏觀的角度來處理事情,那麼情況總算還是在一個可被控制的範圍當中;但如果主管不但不思如何降低派系或小圈圈的影響力,甚至還優游自得的耽溺在派系或小圈圈的互毆及角力當中,那麼這個組織會出狀況,大概也是在預料當中的事。
從現實的角度分析,小圈圈其實是從一種從彼此互相理解,不想被孤立,然後再一層一層的演化與蛻變。但從小圈圈進化長成派系時,無論是排除異己,或是人情壓力,怕被貼上標籤,又或是想要從中分一杯羹,都是免不了的人性使然。除非是從小含金湯匙出身,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之驕子,不然任何一個曾經從組織當中基層做起的人,都會經歷過這些職場上的洗禮。
但小圈圈有時並不單純只是同事間自己串聯,甚至有可能是主管閉一隻眼刻意為之,為什麼呢?
(此文為系列文章,敬請期待下期)
作者為台灣奧美集團世紀奧美公關總經理,超過30年行銷暨公關經驗,專長為公關議題策略規劃、雇主品牌、內部溝通、高階主管公關形象建議及危機管理/處理。旅行及閱讀是人生最堅定的信仰,除此之外人生雲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