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號569期動腦雜誌)
週年慶奪客戰不只發生在百貨公司,更發生在全通路上,近3年的疫情,讓民眾更習慣於網路消費。根據資策會統計,計畫性購物比例來到64%,行銷人員要如何佔據消費者的購買清單上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以週年慶為例,消費者行為趨勢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一、網路影響力:根據調查顯示,台灣人每日平均花費2小時6分鐘在使用社群平台,約四分之一社群媒體用戶(23.5%)使用是為了尋找購物靈感,社群媒體經營成為企業行銷不可或缺的工具。消費者在進行產品評估時,容易受到群體討論聲量影響,70%消費者認為其他消費者推薦或評論的內容更值得信賴。網路評論和推薦成為影響購買決策的重要推手。
二、OMO效益:隨著數位科技的普及,越來越多消費者在線上購物,但是並非所有的購買都是在網上進行的。事實上消費者透過網路進行研究和價格比較,然後走入實體店面體驗,最後再選擇自己最方便或優惠的管道下單。因此品牌必須妥善規劃OMO 商業模式,經由多元通路,創造全渠道完整無縫的顧客體驗。
三、大量消費:聰明的消費者在研究完週年慶的各種特價促銷及刷卡回饋之後,往往會一次購足所有商品,他們買下一年份的化妝品、入手憧憬的奢侈品、更換家電。Statista的數據顯示,節慶檔期通常約佔品牌年銷售額的「至少」四分之一,如何借助精彩的廣告訊息強調消費誘因,回應消費者潛在需求,就會是重要的課題。
從搜尋趨勢發現,週年慶相關搜尋於八月開始快速攀升,各種商品開箱文、戰利品分享、購買攻略都是被參考的主題。尤其2023年景氣回溫,消費意圖大幅提高。如何加深消費者好感度、持續曝光成為行銷成敗的關鍵之一。這邊提出幾點策略建議:
一、利用KOL的短影音,結合outstream影音版位清楚傳達活動訊息及主打優惠。
二、根據電信數據篩選目標受眾,整合下上、下足跡,針對消費者瀏覽過的文章、拜訪過的地點等行為將消費者做貼標及分群,提供更精準的互動行銷。
三、透過相似受眾與再行銷,結合創意互動形式廣告,擴大流量池,建立品牌的能見度。
週年慶大戰開打在即,電商、百貨業者都想分一杯羹,搶下顧客回購創造業績長紅。在行銷中沒有賣不出去的商品,有沒有用對方法把行銷廣告推送給對的消費者才是關鍵。週年慶此類大檔期廣告競價激烈,回歸數據分析、運用科技了解消費者行為趨勢、制定出精準的奪客策略,促使顧客主動回購,才能創造源源不絕的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