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562期動腦雜誌)共享概念突破傳統框架是新興世代的潮流,去中心化的概念讓資源可以獲得更有效的運用,就讓本期《動腦》帶領各位進入共享服務,體驗生活新篇章。
(2023年2月562期動腦雜誌)溫室效應逐年增加、汙染問題也愈發嚴重,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人們開始重視資源的利用,共享概念也推進永續環境的成熟,在科技力量的協助下得以獲得更多資源妥善分配的方式。
在聯合國公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中,2022年底預計全球人口數將達到80億人,顯示全球人口在12年間成長了將近10億,也間接引出未來將可能有更多資源及能源危機。
企業品牌渴望以各種形式搭上環保趨勢熱潮,除了從產品原料及製程下手外,共享產業鏈也開始變得活絡,除去許多新創概念產業,許多老牌大企業也試圖乘上「共享」的商機,在創造利潤的同時,也可以為社會責任盡一份心力。
況且經過疫情的洗禮,本來可望蓬勃發展的共享產業雖然遭受打擊,卻不減其熱度,現在 市場將迎來許久未見的活耀,相關產業也都摩拳擦掌,伴隨這樣的氛圍,期望能恢復往日的熱度,或創造更多商機。
如今「共享」以更多元的面貌出現在生活中,基本會藉由以網路平台作為串連,存在在各個領域中的方式都不大相同,但在食、衣、住、行、育、樂中,無一不見以共享概念發想的品牌或服務。(省錢又減碳的共享惜食平台如何拯救美食?速閱「剩食運動」了解新概念。)
共享趨勢流行 經濟發展勢不可擋
共享經濟的核心機制為「去中心化」,透過與以往租貸概念的不同,以市場供需為動力,在資訊透明的前提下,將本來存在於人與人之間(Peer to Peer)的分享行為,發展成為具有規模的商業方式。
共享經濟至今定義眾說紛紜,也沒有明確的出處,不過會將重心主要放在兩點上:網路平台作為媒介、閒置資源的利用。
科技發展讓資訊得以快速傳遞與交換,以網路作為媒介,不論是透過架設平台或使用App,都讓共享品牌可以擴大覆蓋範圍,即時掌握服務狀況作出回應,也拓展至有時效性的商品,促成更多資源的流動。
共享產業龍頭趨勢
疫情間全球觀光旅遊產業受到巨大打擊,Airbnb住房業務直線下降高達80%,讓其忍不住暫停許多營運項目,並進行裁員,將目光放回「功能」面,專注於產品及其功能。
Airbnb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在經過疫情之後,宣布永久遠距工作,員工可以選擇所在的國家或自由搬遷,薪水將不會受到所在地區的影響,雖然仍有細項準則需要遵守,如每季一次一周的定期聚會……等等,但這項公布也在企業間投下震撼彈,許多人認為這將會是疫後改變工作模式的先驅。
Airbnb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表示:「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彈性,而這種彈性,只會發生在你相信團隊的成員時。」
就如同共享產業的中心理念,追根溯源也是建立在人與人的互信上,需要依靠長期積累的文化素養來維持,並在社會中樹立規範,成立在高公民道德社會之中,才有機會得以順暢運行,促進全民共同獲得高品質生活。
Airbnb頁面清楚簡潔
提供簡單使用的平台,讓用戶可以進行彈性選擇。(圖片來源:https://www.airbnb.com.tw/)
共享也是環保永續的一環
CORT是一間家具租貸的公司,曾經在2000年被股神巴菲特收購,秉持成立的初衷,希望延續環保的精神,為永續作出更多貢獻。
自 1972 年以來,CORT走在家具革命的前端,提供數百萬人使用家具租賃才能擁有的靈活和自由,租期約3到4年,家具在官方清潔及運送管理下,可循環使用6次左右,發揮其最大效益。
輕鬆地讓任何房子都可以成為專屬自己的家,根據租用者的喜好靈活挑選家具,也能在生活有任何改變時,無須被家具拖累,自在自適的移動。
除了居家空間另外也提供辦公室設備,可以幫助企業在沒有固定成本的情況下靈活地調整,優化辦公室成為良好工作環境,協助建立專業形象,最大化執行業務時的效率。
單次目的性的租貸任何用品,諸如活動用桌子、椅子和數量龐大的杯具,輕鬆轉變空間功能,透過CORT共享家具或其他設備,掌握生活自由,且可以更靈活的讓計畫實現。且會有專業人員協助收送和設置家具。
時常會有個人搬家、因臨時任務長途旅行、在大學租屋的狀況,CORT利用共享家具的服務,降低大眾購買實用性低物件的機會,減少垃圾的產生,降低不必要的浪費。
也因為可以隨時變換布置風格,增加新鮮感,也提高生活品質,讓生活可以專注在比買沙發更重要的事情。(直接承租空間更便利?速閱「共享空間」了解新概念。)
CORT多元陳設
提供款家具或設備,讓使用者可以自行搭配出最舒適的空間。(圖片來源:https://www.cort.com/)
CORT家具拍賣
提供仍然可以有良好使用功能的家具以低價進行拍賣,讓資源利用最大化。(圖片來源:https://www.cortfurnitureoutlet.com/)
共享經濟盲區 是共享還是擴大中心化?
企業或品牌想在共享經濟之中分一杯羹,無疑是希望獲得收益,但這與資源分配降低成本的概念似乎有些許背離,且共享平台在增加使用者創造便利的同時,也會讓平台擴大,所以這樣的話共享的概念還有存在嗎?還是這只是另類的擴大了中心化呢?
「共享」平台利用大規模的使用,將其轉為實質的經濟利益,以共享乘車輛為例,每次載客都會被抽取高額成本,且優惠方案有時更要求司機自行吸收,且若業務不達預期有可能會被施以警告,讓平台方的權力被無限擴大。
數位經濟之父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曾表示,主張是共享經濟的平台及程式,他們的成功因素恰好就是「不共享」,表示平台只是將服務進行整合,或許應該稱之為整合經濟才對。
另外,還有許多平台存在著個資外洩的問題,由於資訊大多藉由網路來做傳遞,使用第三方雲端空間來管理也增加駭客入侵的疑慮,因此共享經濟在發展的同時也會產生更多問題有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