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4)疫情改變消費者行為,眾多品牌著手佈局電子商務市場以瞄準目標族群各個數位接觸點,廣告主迫切追求各個媒體成效,因此代理商對於品牌的業務勢必將承擔更多責任。

(2022-08-24)為了回應客戶對成效的要求,GroupM群邑媒體超前佈局,率先進行組織調整,將集團旗下媒體代理商:Mindshare傳立媒體、Wavemaker媒體庫、MediaCom競立媒體,將其內部所有的媒體採購專員集中轉移至GroupM集團內進行訓練與執行採購計劃。

GroupM Chief Transformation Officer 俞曉芳Alice Yu說明,由於數位環境日新月異,GroupM藉由集中採購專家於同一組織架構中以利與集團的全球資源接軌、定期訓練與升級和在地化。「雖然轉型過程相當艱辛,但不往前邁進,就會被市場淘汰。既然知道客戶的期待,這就是必要的過程。」

 

GroupM的專業媒體採購專家透過AI科技工具,系統性地處理客戶的需求,進行更有效的跨媒體購買與投放。除了增加效率與品質,也透過AI數據的運用尋找洞察,再賦予創意規劃媒體策略;同時,也能即時更新成效資訊。

而GroupM旗下3家媒體代理商未來將更偏向作為客戶的夥伴,在前端回應廣告主需求及量身訂製解決方案,專注成為服務提供者。

結合科技產品 長期評估媒體綜效
「成效」變為貫穿GroupM所有作業的重要目標,不過市場上仍普遍缺乏縱向統一衡量各平台成效的方式。

俞曉芳表示,若品牌與消費者在不同媒體上的每一個接觸點缺乏綜效評量的方法,就無法讓成效最大化。或許廣告主會以為:「單一媒體沒有轉換,便代表沒有效果。」這樣的認知可能會錯失更多機會,甚至造成往後媒體資源的浪費。

俞曉芳認為,要衡量媒體綜效,需要代理商與客戶共同動腦策劃;而且除了「銷售」之外,還要納入「品牌塑造」的角度來觀看媒體的效果。

GroupM不只鑽研技術產品的開發與服務團隊的訓練,也攜手全球的媒體績效組織、資源與龐大合作夥伴,讓媒體成效資訊能中立呈現明確的定義和結果,在所有投放渠道、平台及設備上,更加地負起責任。

如凱度、尼爾森、GfK……都是GroupM合作的第三方機構,協助衡量跨平台成效。俞曉芳提到,成效的測量是一個持續消長的過程,客戶必須了解這是一項長期投資,媒體綜效不會是由單一廣告來決定,還包含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如何接觸、產生需求的時機等等,觀察哪些因素會影響到銷售?

而「個性化」就是最終有效的方式,考慮曝光時機、設計合適的內容,並且融合線上線下渠道進行追蹤和描繪,審慎評估每一項環節讓受眾產生購買行動,才能在消費行為萬變的環境中,最大化媒體成效。

目前GroupM瞄準CTV聯網電視市場,推出以家戶為單位、定址為本的電視廣告投放產品Finecast,協助品牌鎖定家戶輪廓及興趣進行溝通;另有專精AI技術的Xaxis,能為每個消費者打造客製化創意訊息,增強品牌與顧客的關聯度。

針對疫後成長的電商市場,GroupM也提供社群電商及INCA產品服務,為品牌尋求合適的意見領袖人物/平台,打造跨社群的消費體驗。GroupM藉由開發最新技術,讓客戶在數位行銷的平台上,除了Facebook、Google外能有更多其他的選擇,俞曉芳說:「這同樣是作為媒體代理商的責任。」

延伸閱讀
GroupM佈局新世代數據驅動整合行銷服務 打造全方位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