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1)所謂行話是說給行業裡的人聽的,但行內人也未必都聽得懂。氣候變化攸關人類永續長存,每個人都得在意,但因為專業行話,把很多人隔絕在外...

(2021-08-31)不是新的挑戰,早就有了,也不僅是氣候變化,每一領域莫不如此,那就是專業的行話(Jargon),一般大眾聽不懂,也許剛開始聽個一知半解,時間長了仍不深入,興趣就漸漸淡了。

所謂行話是說給行業裡的人聽的,但行內人也未必都聽得懂,記得以前有人統計過,專業會議至少有一半時間用在名詞術語的解釋上,行外的人就更不用說了。不是物理學家,對量子力學可以全不在意,但氣候變化攸關人類永續長存,每個人都得在意,也就因為專業的行話,把很多人隔絕在外。

 

去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實驗,說明了專業行話教人畏懼,在不瞭解之下對這一專業喪失興趣。而氣候變化是每一個人的事,每個人都要參與,專家們說的話先要讓大家瞭解,都聽得懂。

為了這件事,南加州大學用月前公開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氣候評估報告為藍本,找一些對氣候變化不同想法的人做調查,瞭解他們對報告內容的理解,特別例舉一些氣候專家常用的名詞術語,問大家怎麼解釋。一共有八個名詞如下:

mitigation, carbon-neutral, unprecedented transition, tipping poi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rbon dioxide removal, adaptation, abrupt change

看起來多是普通用字,但專家們用在氣候科學上就有特殊的意義。這一調查,讓參與者從已公開的IPCC報告內容,對這八個名詞的難易度評分,同時也可以有些建議。

結果認為mitigation(減弱)一詞是最難瞭解,因為這是指對不同溫室氣體排放層級的動作,而abrupt change(突變)則認為是最容易解釋,指氣候系統快速變換到新的狀態,對生物系統帶來嚴峻的後果。

至於建議,則一致認為用字要簡化,例如unprecedented transition(前所未有的轉變),IPCC的定義是"rapid, far-reaching and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all aspects of society(社會各方迅速、深遠與前所未有的變化)",參與者的建議就直接了當"a change not seen before(以前沒見過的變化)"。

另一個名詞tipping point(引爆點)的IPCC定義是"an irreversible change in the climate system(氣候系統不可逆轉的變化)",參與者說這就是"too late to fix anything(為時已晚)"。

可見專家們咬文嚼字,使用「文言文」,應是為了嚴謹沒有語病。但以前的學者們都提出過簡化的建議,像一句話限制在16-20個字、每個字不超過兩個音節,更有學者說,寫給大眾的文字,要在12、13歲的程度。

南加大教授Wandi Bruine de Bruin、也是這一調查的主持人,對調查結果評論說,科學家需要更換他們的行話,用日常用語讓外行人聽得懂,氣候變化雖然是複雜的議題,但不需要用難懂的語詞,讓議題變得更複雜。

負責氣候的聯合國基金會副總裁Pete Ogden附議:「我們必須要進一步溝通,建構更強大的支援能量,來停止氣候變化的嚴重威脅,首先要從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做起。」

科學家有著實的研究方法、分析技術、以及與同儕科學家溝通的能力,卻少有與非科學家溝通的訓練。

十年前有學者指出這個問題,因為廣大群眾需要瞭解基礎科學來做非正式的抉擇,這些抉擇可以影響政府的政策,而當年氣候變化對公眾的宣導,很多素材之中唯獨沒有對公眾危害的數據,以致氣候變化遭到誤解、甚至不相信科學的研究。十年之後,現在各有改善,而氣候變化的危及也加深,專家們都說現在就要大幅度的行動以免太晚,而對大眾溝通用語的簡化,也成為重要的一環。

網路改變了人與人的溝通,改變了語言,改變了閱讀,也改變了寫作。語言學家Gretchen McCulloch著作《Because Internet Understanding the New Rules of Language》,她在書中說,當無邊無際的網上語言從線上流過來,我就忍不住去瞭解是怎麼用的。

網路語言的傳播型態與內涵在不斷改變之下,對氣候變化的公眾宣導,是否又加一層挑戰?


本文取材自2021年8月29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219)」:氣候變化的另一挑戰:行話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分享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