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疫情讓許多企業應變不及;公關專家提出,這時才是深耕企業品牌的時機,只要做好5面向工作,危機也可變良機!
(2021-06-07)疫情讓許多企業應變不及。有些企業深怕影響產線,有些則擔心與消費者脫節,即便疫情好轉後也將面臨市場洗牌。公關專家提出,這時才是深耕企業品牌的時機,只要做好5面向工作,危機也可變良機。
為了配合台灣防疫,不少企業正忙於強化分流居家上班等措施,有些索性選擇停業,跟員工一起度小月。在整體市場緊縮和供應鏈不穩定的情況下,各企業存料、生產、銷售都面臨考驗,甚至影響到品牌忠誠度。
剛拿下年度最佳公關公司的戰國策傳播集團董事長吳春城表示,大環境衝擊業績由不得企業,如果企業焦點都放在與環境對抗,所得有限。企業這時應該著眼於大環境帶來的放大鏡效應,將自己的品牌與防疫作為結合,讓消費者或客戶覺得「有你真好」、「疫情後我一定買爆」,才是長遠之計。
吳春城指出,社會需要什麼,企業就要提供什麼。這時全台灣的焦點都在防疫,而不是個別企業的業績,所以企業的行銷資源應該聚焦在「可以幫台灣做什麼」、「可以幫社會帶來什麼正能量」。而要做到這點,「政府政策掌握度」、「市場情勢連結度」、「危機管理完備度」、「關係人溝通執行度」、「行銷策略應變度」等5面向工作要做好。
首先,企業要建立自己的情報中心,而非閉門造車。不論是政策與法規的變動、競品的防疫措施、媒體風向、網路輿情熱度曲線等,都要有一定掌握,才能最好地定位自己,做好產線與市場避險、營運應變計畫等危機管理方案。也才能進一步運用自己企業的優勢,設定品牌在防疫大環境下的角色扮演。
接著要即時啟動員工、股東、客戶、供應商、甚至大眾媒體等關係人的溝通計畫。就像網路上瘋傳的「企業防疫政策普查」匿名問卷,有些企業因為溝通不足,或是防疫措施本身有缺陷,就被拿出來批評,對品牌很傷。而有些企業因為處置得宜,反而為品牌累積許多疫後復甦的能量。
吳春城表示,前4項做好,最後才考量銷售的應變措施。除了轉型電商、LINE社群誤導性資訊澄清等技術作為外,最重要的仍是行銷議題的切角變換。真正以保護他人為策略規劃前題的企業,一定會在台灣這段防疫歷史中留下足跡。
戰國策傳播集團董事長吳春城提出企業五大抗體自檢表,齊心抗疫。(資料來源:戰國策傳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