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一對孿生兄弟,哥哥坐進太空船遨遊星際,一個月後回來,發現他弟弟怎麼變成一個老頭?

虛構的孿生兄弟,解說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現在的兩位孿生兄弟, 對今後太空旅行提供貢獻。(圖:Pixabay)

(2020-12-01)再老不過的故事了,一個人被一朵祥雲接上天去,在天庭遊歷了一天,回到家裡一看,竟然過了一年。換成現代的故事,一對孿生兄弟,哥哥坐進太空船遨遊星際,不亦樂乎的飛了一個月回來,看他弟弟怎麼變成一個老頭?

這對孿生兄弟自然是虛構的,卻為我們解說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運動與靜止對時間有不同的觀測,運動的人越快,相對於靜止觀測者的時間越慢,想哥哥的太空船必然非常的快,讓自己的時間變慢,害得在家的弟弟變老。

 

在現實的世界,有一對孿生兄弟,同為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人,Scott與Mark Kelly,兄弟兩人都多次出勤太空任務,四年前退休,Mark這次選上亞利桑那州的聯邦參議員。

太空人每次出任務回來,都要做詳細的身體檢查,瞭解太空的環境對人體的影響,這兩位兄弟正好用上了,Scott在國際太空站一年,回來之後與在地面的Mark身體檢查對照,成為NASA的「孿生研究」。

Scott與Mark是同卵雙胞胎,也就是兩人有相同的DNA,而且Scott是在太空站時間最長的美國人,這就說明研究的珍貴意義了。

孿生研究先是確認了已知的太空飛行對身體的變化,像是長時間在微重力與輻射線之下,免疫系統的受創,眼睛形狀的改變,以及肌肉與骨質的流失。但在Scott的身體裡更發現新的狀況,包括腸道菌群的改變、認知能力下降、特定基因的變化,以及染色體在結構上變化。

專家們認為這是人體的分子狀態,對太空飛行反應的第一張草圖,必須要把圖填滿,於是引發進一步的研究,以孿生研究為基礎,用細胞剖析與基因排序等新技術重新分析,並與其餘太空人比較。

研究結果日前公布,發表了一系列19項研究,引用56位太空人的資料,成為最大一次的類似研究。研究結果歸納成太空飛行的人體六種生理變化:

  1. 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
  2. DNA損傷(DNA damage)
  3. 線粒體障礙(mitochondria dysfunction)
  4. 基因調控改變(gene regulation change)
  5. 端粒長度變換(telomeres length alteration)
  6. 腸道菌群的改變(gut microbiome change)


這六種身體變化之中,線粒體特別引起科學家注意,因為線粒體為細胞活動提供化學能量,有細胞發電機之稱,發電機故障勢必影響整個房屋的供電。研究人員認為太空人的一些症狀,像免疫功能下降、晝夜調節混淆,甚至身體器官的併發症,都可能因為線粒體障礙導致。

端粒長度的變換是另一重點,端粒是細胞染色體的末端,隨年齡變短,但發現Scott在太空站一年(實際是340天),端粒反而變長,雖然回地球一段時間之後恢復變短,學者們卻找不到變長的根據。隨後的研究發現有10位太空人也有類似現象,最後另一位學者提出與登山有關,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也有端粒變長的例子,這就解釋了與太空人同樣產生氧化壓力所致。

上面說的過於科學專業,我們多不是專家,僅能覽其概念,也由此可知進入太空就像走進另一個座標象限,身心都經歷前所未有的改變。

像太空的輻射、微重力甚至零重力、狹小空間與孤獨感、封閉的環境、遠離地球的不安等等,都是太空飛行中的障礙,影響了我們多重的生理機能。為今後月球、火星、乃至更遠的旅程,科學家們會繼續研究,發掘足以影響旅途安全的細枝末節,讓太空醫學益為成熟。

Scott回到地球後,與Mark一起參加了一個會議,Mark向人抱怨說,Scott繞著地球飛了一年,讓他變老了。老了幾歲?當然還不能用歲,有人計算過,Mark比Scott老了5毫秒,千分之5秒。感謝愛因斯坦!

參考:Fundamental Biological Features of Spaceflight: Advancing the Field to Enable Deep-Space Exploration


本文取材自2020年11月29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180)」:孿生兄弟的太空貢獻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分享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