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新冠肺炎全球爆發,經濟活動暫停,工廠煙囪不再冒煙,辦公大樓不再開燈,建築停工不再製造塵埃,頓時空氣品質大為改善;如果疫情加重,國際貿易活動縮減,那是不是地球會更綠化、更環保?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健康與經濟優先之下,原本脆弱的環保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圖:Markus Distelrath from Pexels)

(2020-03-17)新冠肺炎全球爆發,經濟活動暫停,工廠煙囪不再冒煙,辦公大樓不再開燈,汽車停開不再排放廢氣,建築停工不再製造塵埃,頓時空氣品質大為改善。

如果疫情加重,國際貿易活動縮減,那是不是地球會更綠化、更環保?專家說,這種想法大錯特錯,疫情過後復甦,經濟活動必然比以前更為活躍,來彌補疫情中的損失,且所用到的資源極可能排擠環保。

 

疫情有立即的危險,把注意力與資源用在公共健康,理所當然,但疫情的擴散使氣候變化的挑戰更為嚴峻。氣候變化的嚴重性大家都知道,不能再任其繼續發展下去,但正當重大步驟啟動之際,疫情爆發,經濟活動停滯,使氣候變化本身更加惡化,專家們舉幾個明顯的例子。

當資本市場緊縮,一些企業對停頓的綠能開發,如太陽能、風電、電池,所需用資金的取得會非常困難。國際油價下跌,比燃油車價格高出很多的電動車,經營更為艱困,特斯拉(Tesla)股價因此受創。

中國製造全球大部分的太陽能光板、風車渦輪、鋰離子電池,來供應電動車與數位儲存,但由於疫情的發展,業者已經提出供應問題,減少生產與出貨,使得海外的再生能源計畫遲滯。

疫情使健康與金融的恐懼升高,也轉移公眾對氣候變化的焦點。氣候變化已漸漸成為優先討論的議題,尤其是去年由年輕人帶動,成為全球的活動,給政治人物施壓,採取認真的行動。但在經濟停板與健康危機之中,人們都會想到立即的切身問題,健康、工作、退休...,氣候變化的危機是長遠的,至少沒有明顯的立即危險,自然暫時被拋諸腦後。

疫情也阻擋了國際重要的氣候會議,預定今年11月在格拉斯哥(Glasgow)的高峰會議也許正常舉行,但先前的一些預備會議,像日本的世界海洋高峰會、美國休斯頓的CERAWeek,都因疫情無法如期召開,原訂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化會議,為了避開疫情轉到羅馬,義大利又爆發疫情。根據「巴黎協定」,今年格拉斯哥的高峰會,各國要重新提出減碳承諾,如果順利召開,或可以決定巴黎協定的成功。

新冠肺炎來的真不是時候,疫情阻礙了格拉斯哥高峰會的重要會前協商,各國又忙於防疫,取代了對氣候的關切,尤其在關鍵時刻,更可能在政策上鬆軟,甚至鼓勵使用化石燃料,重啟因疫情重創的經濟,這也是氣候專家們最擔心的。巴黎協定的底線是,在2100年,地球的溫度不超過工業化前的2°C,最好是1.5°C,現在已經超過1°C了,而且缺口越來越小。

少開幾個會能有多大影響,那就要看會議的重要程度了。像生物多樣性會議,相關生命變化的程度,物種與生態的變化,對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生態平衡的環境,可以取得食物、藥物、原料、燃料,帶給我們健康與福祉。

地球近兩百年的工業化,三分之二的原始林遭到砍伐,破壞了吸收溫室氣體的功效,更破壞了地面上的生物多樣性,過去40年來,哺乳、鳥、魚、爬蟲、兩棲類等動物減少了60%。

世界海洋高峰會,談的是水下的溫度、化學、洋流、與生命,這些活力與資源,驅動了地球系統,讓人類宜居。全球有30億人依靠水產與海岸的多樣生物維持生命,但今天30%的魚類群種被過度開發。

海洋吸收了90%的人造熱量,30%的CO2,而海水自工業革命後卻增加了26%的酸化,這些都對海洋生命是嚴重衝擊,加上地球暖化,兩極冰雪溶化,水面升高,多樣生物面臨存活的壓力。

人類製造污染,致氣候的極端變化,陸地及海洋物種減少,影響所及,對人類是一大警訊。所以憂心環境的學者們認為,2020年的這些高峰會議,是扭轉地球的一次機會。新冠肺炎的爆發,恐怕讓這次機會有些渺茫了。

那福忠專欄-新冠肺炎疫情相關閱讀
疫情中的環保挑戰
疫情讓生活轉向數位
疫情過後
不是何時、是如何
手機競爭對手 合作追蹤抗疫
新的正常生活


本文取材自2020年3月15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143)」:疫情中的環保挑戰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分享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