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7)信用借貸在現代社會是常態,可以讓需要用錢的消費者獲得金援,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借貸是以益交換為基礎,如果信用破產,不但從正常的金融機構借不到錢,若是用到地下金融卻還不出錢,只怕下場更加淒慘...
(2020-02-17)最近的話題都圍繞在武漢肺炎,本週來談談一個新的老話題「P2P個人借貸」商業模式。所謂的「P2P個人借貸」是指在網路上透過平台進行借貸,有別於跟銀行體系貸款,P2P是網路平台提供的線上直接借貸。
不受金管會管轄,目前台灣有「鄉民貸」、「LB信用市集」等數家網路平台在營運,有資金需求的消費者可以透過網路平台要求提供的「還款能力」調查來給予評等,讓「投資人」(即提供資金的人)來選擇是否要「借款」。
借款利率的高低依借款人的償債能力來評量,網路平台也各有一套評估機制,當然,依市場法則「高風險高報酬」,對於償債能力較低的借款人來說,必須付出較高的利息才能吸引「金主」投資,是一個有趣的商業模式。
每個消費者都有資金調度的想法,而借貸在現在社會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像是買東西用信用卡延遲付款,或是購買房子、車子的分期付款,都是一種借貸行為,其原理都是拿未來會賺到的錢「提早消費」。
甚至許多大企業即使不缺現金,也會用借貸的方式來分擔風險或操作財務槓桿,因此,借貸也是金融體系的「基礎」,銀行用消費者存進來的錢去做投資,相當於銀行跟消費者「借錢」並付利息,然後去做更高獲利率的投資來賺錢。
網路的P2P借貸,其實也不是什麼新創意,在沒有網路時代,民間就已經有「標會」的作法。鄰里間成立「互助會」,大家先講好一個月要「存」多少錢在這個「互助會」中,需要用錢的人喊出要用多少錢來標下這個會,相當於付利息給其他繳會費的人。
比如,一個互助會的金額是一個月1萬元,共有20個會員,當要用錢的人喊出一個「標會價格」,例如500元,有意「競標」的人跟著出價,價高者得,如1,000元是最終的標金,則這個會就被標下來了;但若標到的人是以2,000元標到,代表其他19人只要交9,000元即可,1,000元即是利息,而在一個會期(20個人即每月每人要繳20次會錢),每個人只能標一次,在標到後的每一期都得交10,000元,所以不缺錢的人最後才標到,所得到的利息也愈多。
P2P網路個人借貸就是聚集想借錢的人和有餘錢想賺利息的人在一起搓合的平台。要借錢的人喊出利息(由媒合平台計算),願意「跟會」的人選擇投入來賺取利息,當然,這樣的利息收入會比銀行收入要高,相對而言,付出利息的借款人也要支付比銀行借款要高的利息費用。
但因為這些借款人的資格沒辦法跟銀行借到錢,或是沒時間等銀行的審核過程,所以才會使用這種P2P網路借貸,因此對投資人來說,這種借貸的風險較高,所以要用更高的利息收入來吸引投資者也是合乎市場法則。
信用市集是台灣P2P借貸平台中最積極的品牌,日前又播出電視廣告讓消費者評估自己的信用「值多少錢」。以話題而言,評價自己的信用是一件「有趣的事」,因此即使沒有借款需求,也可能會進網站來「評價」一下自己的信用評等。
比較幾家P2P平台,雖然都是網路借貸,但其中的操作方式各個不同,像鄉民貸發展出進階會員和一般會員的「債權轉讓」模式,相對來說有點「複雜」,對只想借錢和投資賺錢的消費者而言,信用市集的「互利金融」模式則單純的多,借款人提出信用資料讓系統給予評等,投資人則可以自選標的或讓AI系統來投資,讓借貸雙方回到彼此間最單純的需求。
信用借貸在現代社會是常態,除了銀行外,也有很多租賃公司或地下金融的操作,可以讓需要用錢的消費者獲得金援。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借貸是以益交換為基礎,且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如果信用破產,不但從正常的金融機構借不到錢,若是用到地下金融卻還不出錢,只怕下場更加淒慘。
相對來說,想要靠「貸款」獲利的消費者,也要有風險觀點,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根據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和意願來評估「投資標的」,才不會只看到「可能」的獲利,卻沒注意到「可能」的後果。
延伸了解
筆者的行銷社群:行銷金三角臉書社群
筆者的行銷部落格:行銷金三角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