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台灣的民主選舉已趨成熟,但兩黨制的制度,卻容易讓政策發生不一致,這是台灣近二十年政黨輪替但經濟發展未能再創高峰的原因之一...

(圖:newtalk.tw)

(2020-01-13)2020年總統大選終於結束了,近半年來的媒體轟炸也可以告一段落。有關本次總統大選的分析、討論、批評,在各媒體和網路上已有各家不同見解,筆者想以行銷角度來分析,只能說本次選舉結果的勝負並不意外,至於票數差距,也不代表藍綠版圖的真正變化,因為本次選舉主軸都不在政策上的討論,操作的是感性的人心,而不是理性的台灣未來,情緒性的結果,勝者不用驕傲,敗者要真正的自我反省,而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未來要何去何從。


​(圖:筆者「行銷金三角」部落格-政治版圖的市場區隔)

 

筆者在去年九月即撰文「政治版圖的市場區隔」,分享對台灣政治「色彩光環」的分析,也已預言賴清德歸隊,和張善政加分有限,本次選舉結果,是深綠和淺綠充分結合,中間選民往淺綠靠攏,淺藍和深藍分裂,部份淺藍又往中間移動,所以選舉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筆者觀察,本次投票給蔡英文的不代表都是綠營支持者,而是有大量中間選民在藍綠中做出選擇,特別是年輕選民,是本次勝負的關鍵,但年輕選民也未必認同民進黨,只是在自己的觀念判斷下,覺得國民黨跟自己的想法差距更遠,所以選擇民進黨。

而藍營的分裂自第一次民選總統就已開始,這些年來分裂加劇,雖仍有「忠黨愛國」的基本支持,但隨著時間拉長,這些長一輩的人逐漸逝去,在政治圈的人卻仍不自知,還在「小市場」中再區隔市場,勝負的結果其實很合理。

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也不代表藍營獲勝,而是大量中間選民不認同民進黨的執政結果,所以選擇給藍營一個機會,但藍營卻自以為是支持者轉向而為未戰先驕,此次大敗也是昝由自取。

本次大選,蔡英文總統的得票率是57%,顯示仍有近4成民眾並未支持現在的政府,加上投票給綠營的民眾不代表就是支持或認同過去三年半的執政結果,所以台灣現在最大黨是「中間選民」,這顯示沒有一個政黨是讓大多數民眾放心的,也是因為如此,才會讓台灣長期以來「藍大於綠」的市場版圖,在這場選舉中確定不復存在。

若單以藍綠來分,綠大於藍已是事實,時代力量本來就被歸在小綠,而台灣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柯P)雖然在選前竭力攻擊民進黨,並拉攏郭台銘,也只是要「往右」擴展版圖的手段,事實上,都跟藍營有一段距離,也因為是中間偏綠,所以這兩個小黨還能分到態度偏綠的選票,而偏藍的親民黨和新黨,則在本次大選後,就更沒有生存空間了。

以市場區隔的角度分析完本次選戰後,筆者更想分享的,是在民進黨再次完全執政下,台灣的未來該何去何從,首先試著以SWOT分析來解讀目前台灣的狀況。

筆者已於上週分享「意外下的危機處理」,提及每個人(政黨)的背景和資源不同,外界發生的變化,不一定都有相同意義,也就是別人的機會,很可能是自己的威脅,而機會和威脅也必須要搭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才能形成策略;也就是說,即使是機會,若沒有優勢可以掌握,也只能看著別人用,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機會。

民進黨再度完全執政,國民黨在短期內已無力抗衡,在民進黨主政下的台灣政局來看,多數民意強烈回應要民主與自由,是執政的最大優勢,而中國當局的文攻武嚇,及對香港的處理態度,反而成為突顯台灣價值的「機會」,這也是民進黨本次總統大選大勝的主因,但台灣在國際外交、兩岸關係、全球經濟發展等大環境下,仍有很多威脅,這是台灣未來必須要面對的。

威脅可以用優勢來轉移,或是改變劣勢來閃避,但如果相關的劣勢無法改變,就只能被迫退出。台灣除了強大的民意,現有的優勢在於部份高科技業的研發能力和許多隱形冠軍的中小企業等,但台灣是否還可以用中小企業的螞蟻雄兵來對抗外交和全球複雜的經濟情勢?在過去幾年內鬥大於禦外的狀況下,實在很令人擔心。

台灣沒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市場較小等、都是無法改變的劣勢,若沒有新的優勢,光以自由民主的意識,很難轉移面對的威脅,加上劣勢無法改變,若外在威脅持續存在,會讓台灣的民生經濟愈走愈困難。

正如各侯選人所言,選舉是一時的,獲勝的一方要肩負起帶領台灣走出困境的責任。台灣在全球動盪的局勢下,政經地位已不如以往居於全球的重要位置,在優勢漸減,威脅日增的情況下,即使全球局勢出現新的機會(例如5G、AI等),若沒有相對的優勢,也無法掌握新機會。

台灣在1960、1970年代所創下的經濟奇蹟,憑藉的是完整的基礎建設和清楚的產業發展政策,因而能掌握到全球經濟起飛的機會;現今網路的興起加快了科技發展的腳步,若沒有好的產業政策引領台灣產業往對的方向發展,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鞏固自己的重要位置,徒以爭自由民主的意願,不但無法轉移威脅,稍有不慎,可能會被威脅吞沒。

台灣的民主選舉已趨成熟,但兩黨制的制度,卻容易讓政策發生不一致,因為兩黨為了政權,勢必相互批評,想要另創新局,這也是台灣近二十年政黨輪替但經濟發展未能再創高峰的原因之一。

除非有政治家的高度,真正超越黨派,堅持對的方向,而非只是打壓對手,才能讓台灣的長期發展策略得以形成,在台灣中間選民最大的情況下,希望執政者能以更高的視野來帶領台灣,以政績而非口水來爭取民眾認同,發展出對全民有益的政黨政治,讓台灣真的能長治久安,民眾能安居樂業。


延伸了解
筆者的行銷社群:行銷金三角臉書社群
筆者的行銷部落格:行銷金三角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