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3)觀察台灣網友日常購物行為,整體網購頻率已逼近實體購物,顯示台灣消費型態也逐漸從「線下」轉移至「線上」,而本篇專題將探討熟齡網購族帶動的橘色商機...
網購已是生活日常
「再買就剁手、我要放火燒大家!」這兩句話聽起來像是暴力分子的狂言,其實是當今網購族群在社群平台上常發出的宣言,顯見當今網購行為已經成熟,消費者不僅愛買,也在網路交流商品資訊。網購的行為已經不再是潮流,而是平常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觀察台灣網友日常購物行為,整體網購頻率已逼近實體購物,調查指出,2018年曾網購的人數比例已達45%;除此之外,資策會(MIC)網購調查也發現,2018年的年網購金額較前一年微幅成長至26,587元,顯示台灣消費型態也逐漸從「線下」轉移至「線上」,對網購依賴逐年上升。本篇專題將以電通安吉斯CCS資料庫觀察熟齡網購族帶動的橘色商機。
資料/圖片來源:MIC(2019.06)、MIC(2017.03)、東方線上資料庫〈2019年科技與人口結構改變,看消費者生活型態趨勢〉
不只是年輕人,橘色消費力不可小覷
根據創市際調查,目前網購的主要族群為24-38族群,網購率和消費金額皆突出,不過55歲以上熟齡族群的消費實力卻不容小覷。這群人目前正是處在經濟穩定、卸下家庭重任、秋高氣爽的人生時期。
他們擁有財富,懂得經營生活、重視生活品質,因此雖然他們對於網購的黏著度不如年輕人高,但單筆購買的金額卻高於年輕人許多。
根據聯合信用卡中心數據,2017年60歲以上消費者雖僅佔整體網購群眾的5.5%,平均單筆信用卡交易金額卻最高,達6,000元,且網購交易平均金額成長率高達81%,工研院評估,台灣整體橘色商機2025年預估將達3.6兆元。
217萬熟齡族有網購行為
一般說到網購,我們總是直接聯想這是年輕人的行為,的確,年輕族群(20-34Y)有高達80%的人有網購經驗,而中年族群(35-54Y)也大約有76%的人曾經網購過,那麼熟齡族呢?
根據電通安吉斯CCS資料庫,台灣55歲以上熟齡族59.4%有網路購物行為,約2,170,000人,即超過一半熟齡族在網購!
這群人大多為高學歷,且對於自身的財務狀況都比較樂觀,覺得「我非常放心有餘裕」(14.7%/i133)的比例高於整體熟齡族,近七成認為「我覺得還過得去」(43.7%/i105)、「我覺得放心」(24.8%/i101),表示退休人士的經濟狀況沒有問題,也願意花錢買東西,包含網路購物。
網購族定義為每月至少網購一次(含上網購買產品/服務、網路拍賣、預定旅遊行程)
最敢花錢的世代:懂得享受、願意學習
熟齡網購族樂意學習新事物,且手頭寬裕,他們網購的商品類型遍及食、衣、住、行、育、樂,龐大消費力,令人驚訝;其中他們最主要在網上搜尋、網路購買的品項為「假期旅遊」(36.7%/i125)。
- 我對於自己的治裝費用捨得花費(27.1%/i121);我買最新的時尚品牌和流行商品(24.7%/i135);我喜歡購買名牌精品/服務犒賞自己(20.5%/i136)我比大多數朋友更早知道最新流行趨勢(30.4%/i124)
- 我會主動找尋設計師品牌(22.9%/i131)
過去熟齡族群總是被視為數位絕緣體,常常被科技業忽略他們的重要性,誰說老人家只能使用笨重非智能的老人機?他們追劇、自拍也網購。根據CCS的調查, 熟齡族群在網路上購買智慧型手機的需求也大增(21.4%/i148),有了熟齡族這塊市場,許多科技大廠也推出熟齡專用3C產品,滿足這個客群。
口袋好深,熟齡族刷起來
政府大力推動以行動裝置為支付媒介,而熟齡族該如何適應?根據CCS,目前熟齡族還是習慣以現金交易(90%)為主,其次為信用卡(87%)以及預付卡(51.5%)。根據東方線上調查,熟齡族不願意使用行動支付的原因,主要還是擔心交易安全。
雖然熟齡族行動支付使用率偏低,但是根據熟齡族願意學習新知的特性,他們認為學會使用新科技是很炫的事情,因此兩年間的成長倍數有2.88倍之多,是三個年齡族群中最有潛力的。
根據CCS,55+網購族對線上支付系統也相對成熟,如Paypal、Apple Pay(20.8%/i144),也會直接使用網銀轉帳付款(32.1%/i139)。最近很夯的全聯PX PAY,婆媽甚至刷贏年輕人,表示只要步驟簡單、使用方便,熟齡族會願意學習使用。
假如未來若能降低此族群對於線上交易的不安全感,以及簡化交易的複雜性,相信能大幅提升熟齡族的行動支付的使用率。
瞄準熟齡商機,企業推出熟齡專用商品
熟齡族常用的網路購物平台以Pchome(41.1%/i141)為首,目前商城也推出熟齡族專區;此外,他們使用momo購物網(40.9%/i145)和年輕人最愛用的蝦皮(27%/i152)比例也高。
除了購物需求之外,生活上的服務也因社會逐漸高齡化,而有了不同的服務,例如特力屋所推出的友善服務,提供年紀大的長者更換燈泡等簡易服務,讓他們提高信心,進而回購商品之外,還與工研院合作開發行動版「樂齡生活裝修平台」,只要將需要修繕的地方拍照上傳,即可獲得線上電話估價與預約派班的熟齡友善服務。
Uber則是推出了關懷優步,不同於復康巴士必須持有身心障礙手冊才能申請,或是需提前預約無障礙接送,關懷優步能提供即時性協助,顯見Uber開發熟齡乘客的野心。
不服老的族群,重新定義「大人」
隨著熟齡人口數量日益龐大,企業也瞄準橘色經濟推出特定服務或商品,但有些商品雖然是針對他們的需求設計,卻因為「不夠貼心」而失敗。例如食品大廠亨氏(Kraft Heinz)1955年曾針對60歲以上人士推出「長者食品」(Senior Foods),主打不必費力咀嚼,最終產品卻滯銷。
報導推測長者食品銷量不加可能的原因可能是長者愛面子,寧可購買嬰兒食品,因為別人分不出是否幫孫子購買,但拿著包裝上註明長者食用的產品去結帳,卻令人感到受辱。
另外,根據東方線上調查,近八成已婚熟齡族認為自己的外表比實際年齡年輕,一半認為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五歲以上,相較2014 年,他們更正向看待自己的外表,也期待被這樣看待。
上述案例和調查都顯示,熟齡族並不服老,在產品設計、包裝及廣告上,品牌應盡量避開敏感字眼,不僅重新包裝產品,也要重新包裝「大人」。以前我們認為的大人為30-50歲,現在,我們將50-70的族群,重新定義為「新大人」。
擁抱科技的「新大人」界 KOL
這群新大人對自己有信心,對打扮不馬虎,樂於和同齡人分享他們新學會的最新科技或新訊息,是朋友間的意見領袖,引領著其他想跟風的熟齡族。
- 我是個很有企圖心的人(41.2%/i121);我比大多數朋友更早知道最新流行趨勢(30.4%/i124)
- 我喜歡領導他人(35.2%/i122);別人買東西前,會先問我的意見(43.5%/i122);我經常規劃朋友間的活動(38.6%/i123)
也因他們具有這些人格特質,在面臨科技時代的改變時,他們不畏懼、不退縮,反而擁抱科技,主動學習。
熟齡網購族每天上網的佔比(97.9%)已超過每天看電視的佔比(86.5%),上網(30%/i125)以及使用社群網站(25.5%/i125)的目的主 要是為了與他人有共通的話題,例如了解親友狀況、親近兒女。
雖然他們比一般熟齡族常上網,但依然重視傳統媒體,紙本報指、廣播、雜誌都是他們的生活娛樂與取得資訊的管道。
新一波消費主流就在這!
預估2020年,全台熟齡人口將達912萬人,對於商家來說,這群人絕對是下一波的消費主流。
迎接高齡社會的來臨,迫切需要改變是對「新大人」的觀感,撕掉「老殘病窮」的標籤;「老」有太多深層負面影射,特別對這群充滿自信的熟齡族來說,他們不服老,他們也樂於健身、旅遊,甚至是追星、聽演唱會,比年輕人還要更熱血。
品牌若能找到對的切入點,提供善解人意的服務或產品,有機會透過熟齡界的KOL快速擴散,在熟齡圈中打造高品牌忠誠與黏著度。
這些「新大人」不再是大家認為資源消耗者,他們積極擁抱新科技,在社群的黏著度愈來愈高。他們對自己的外表有要求、有信心,更樂於透過穿搭增加自己的時尚感,過著充滿自信與質感的生活,誰說上了年紀就離開了時髦圈?
消除熟齡族的「不安、不滿、不便」,提供「溫度、人味、情感」的貼心服務成為橘色商機的新趨勢,讓「新大人」愈活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