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0)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的研究報告警告,氣候變遷會威脅食物供應,只有大幅度改變飲食習慣,並縮減農業用地,才能抒解...
(2019-08-20)本月初,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了一份由107位科學家所做的研究報告,警告說氣候變遷會威脅食物的供應,只有大幅度改變飲食習慣,並縮減農業用地,才能抒解。
如果人類再不改變飲食習慣,仍然繼續大量吃肉,那本世紀末的地球溫度,就沒有機會保持在工業化前的2°C以下,如眾所周知,2°C是地球暖化的魔咒。
食物的生產,需要土地,大片的土地,無論是畜牧、種植、或其他農用,土地的開發以及在這些土地上的活動,製造全球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所以縮小農地、重建森林,地球才不致接近2°C的升溫,也就是在未來十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需要減半,而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大量種植樹木,增加綠地,並大量減少牲畜排放的沼氣,也就是俗稱的「牛屁」。
食物與氣候相互影響,與食物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至少有一半來自肉與奶。牧場需要廣大土地,飼養牲畜需要廣大農地種植穀類,地球上的自然土地逐漸減少。農業、畜牧及食物處理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四分之一,與製造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相近。
反芻動物如牛、羊,對環境的影響尤其嚴重。同樣重量的牛肉、羊肉與其他肉類或蔬菜比較,需要5倍的土地,同時排放10倍的廢氣,用水量更是大得驚人,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15,000公升的水,生產一公斤的雞肉、豆類、或別的蛋白食物,僅需4,000公升的水。
已經砍伐的森林,務必重新造林,以吸收空氣中的溫室氣體,同時也能預防土質乾燥。當地球溫度升高,農業生產變得愈為困難,迫使農人清理更多自然土地來耕種食物,也就排放更多溫室氣體。惡性循環的結果,食物的產量減少、成本提高、營養品質下降、供需鏈斷裂,氣候變化就成了食物的安全問題。
ICPP報告中提到,我們生產的食物有三分之一丟掉了、或浪費了,丟掉與浪費的原因在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差別很大,但減少丟掉與浪費,一定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增進食物的安全管理。
目前全球50%的綠地是農業用地,30%的農田種植穀類、飼養牲畜,所以生產肉類是主要問題的源頭。既然有的食物需要更多土地、水、又排放更多溫室廢氣,那我們是不是要改變一下我們的飲食習慣?下面是IPCC研究報告的幾項內容。
減少消費紅肉,改用植物類食物,不但讓人活得更健康,且延續到2050年,至少可減少15% CO2排放。地球表面僅有30%是大片陸地,且正雙倍升溫,CO2固然幫助植物生長,但也是地球暖化的主因,科學家發現,在高濃度CO2環境中,有些穀物如小麥的營養價值下降了6%-13%。
當氣候更加嚴峻,會打斷食物鏈,預估在未來10-30年,地球將升溫0.5°C,一些危險現象如永凍土解凍、野火普遍、不穩定食物供應,發生的機會就會升高;而未來50年,地球若升溫1°C,發生這些現象的機率就非常高。
農林業排放了全球23%的溫室氣體,如果把包裝、運輸、能源等消耗加在一起,就高達37%。良好的土地與土壤管理,可以增進食物安全,改善農耕作業如對象化施肥與除病,當然就可以對抗氣候變遷。
少吃肉可以救地球?ICPP確實給我們上了一課,溫室氣體的排放來源,我們多想著是燃煤電廠、工廠、汽車,卻沒想到三分之一來自農耕與畜牧,我們吃肉的同時,也排放了讓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有人提議每週有一天不吃肉,這也許是對地球最起碼的尊敬。
沒有肉,照樣誘人可口。(圖:Pixabay from Pexels)
本文取材自2019年8月18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113)」:少吃肉、救地球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分享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