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諧音、雙關語來傳遞概念的廣告時有所聞,不過要做得輕鬆、讓人記得住可就不容易了!

利用諧音、雙關語來傳遞概念的廣告時有所聞,不過要做得輕鬆、讓人記得住可就不容易了! 創意,要不器,誠不易,既要取之經驗,又要忘之經驗,才能有顛覆的佳作。在經驗法則中,我們不容易犯錯,但也成了無形的束縛,取與放,存乎一心。年輕的商品要年輕化,老化的商品更要年輕化。 命名的趣味 創意的樂趣,不只在廣告影片,而是從命名開始。像「得意的一天」、「多喝水」,命名命到人的心窩裡,從商品到心理和生理,都為你著想。現在,味全搵醬、小心點、什麼玩意兒,則從命名到創意,更是玩得不亦樂乎。 味全搵醬 鄉土小吃,親切溫馨 命名好記即是成功了一半;其實運將和搵醬在細推之下,「將」的台語不發醬,只是國語發音的「搵醬」和台語「運將」相似,就這麼好玩地把搵醬有趣的命名植入記憶;也因為命名較鄉土的關係,決定了日後廣告片的走向。 不靠明星名人撐腰,它也給了我們一個好的示範。廣告並不一定要靠明星表演推薦,就像到班長家開同學會一樣,演員自然猶如真實生活,甚至把兩種口味塞在一支片子裡,也不會減損流暢感。 另外在吃相方面也恰如其分。如何適當地拿捏出美味好吃,本屬不易,吃前、吃時,都很重要,搵醬就是要用沾的,無關優雅,即使含在嘴裡邊吃邊講也允許,連白切肉用手拿也可以,的確表現出鄉土家常菜的自在! 什麼玩意兒 復仇小丸子,蠱惑演出 把從前的科學麵、王子麵乾吃的方式,改變成新的丸子造型,然而吃法一樣,這種「新瓶裝舊酒」的方法,不管是模仿日本人、或者是前人,都是翻新炒作,再創新市場。 而所謂廣告比電視節目好看、廣告走向「娛樂」觀眾,指的就是像「什麼玩意兒」這類型的廣告,娛樂中不忘商品,商品成了復仇的種子、發洩的媒介,最大的不同在於,從零嘴的「嗜嘴性」,改為「心理調理丸」,創造一個新的「吃的藉口」,偉大的林經理,犧性自己,卻成就了「什麼玩意兒」的江山,蠱惑的演出,把廣告的娛樂性質發揮到極致。 小心點 繼之而起,如影隨形 相信許多人會把「小心點」和「什麼玩意兒」弄混了。這兩種產品命名的走向都朝人際溝通路線,挖掘潛藏在內心的不滿,將時代的口頭禪,變成嘴上的寵兒。 巧的是,兩者都是生活型態的演出,創意都一樣,從不講商品如何,炒作一粒丸子、一張利嘴、一句口頭語,加上中度媒體溫熱,流行零嘴就如此誕生。 小心點的廣告影片裡,先有計程車開車門,後有盲人走路要小心,在些微誇張的劇情動作下,刻意做作。創意的空間這麼寬廣,難怪玩零嘴類、休閒類商品的創意人教人羨慕。創意雖然好玩但不好做,做到不好玩的創意,還能以好玩的心情做,又不會耗損身體,才是高竿。 諧音的趣味 玩諧音、雙關語的手法,國外、國內都很多,已成基本創意模式,偶爾為之,大家會心一笑,但若常常出現就會膩了。大師級的手法不見得學得來,而要學雙關語或諧音就容易多了,初出茅蘆者也行,就怕誤導「傻瓜造句法」即是創意。 麥當勞 勿失良「雞」、2汁豬99元 真的不明白,一笑再笑與勿失良「雞」有何關係,是說明畫面?還是因為在透明現場播音室裡,兩次都心不在焉,把台詞中斷,改說成「外脆內多汁」才是創意的焦點?事實上聶雲的第一次演出還算不錯,尤其吸吮手指頭成了這支片子的關鍵畫面,其他如顧客及服務人員的演出,則是差強人意,不自然、不真實成份居多,只能說「創意明顯,文字矯情」。 錯錯錯,連三錯!以改自「兩隻老虎」而成「兩隻小豬」的兒歌,帶出烤汁豬排堡2隻99元的促銷活動,居然能創造成「兩汁豬99元」!這種講法只有櫃台點餐的服務人員會對內場叫「1牛2豬3海鮮……」諸如此類的簡答,轉成創意就連轉兩個彎(兩隻豬99元,省略豬排堡,汁又是烤汁的汁),有什麼話講呢?又不是像國文老師改作文,不會這麼挑剔! 統一鮮果多A、E、C沒伊我ㄟ死! 多麼平凡的果汁,多麼平凡的創意,卻有意外的收穫!統一「蘋果多」系列玩「吸多」與「C多」的文字遊戲,最早的內容大家都知道,有個女孩喝多了蘋果多,被警察攔下,滿臉通紅還說要吸更多,把臉紅的導因,遊走於喝酒或喝蘋果多之間。 接著由單變多,統一鮮果多的綜合口味上場,這回說法更跳:「沒伊我ㄟ死!」初看時還一頭霧水,心想該不會是和維他命A、C、E有關係吧,怎會這樣呢?依、ㄟ、死(E、A、C),三個字都有,誰規定發音順序一定要照A、E、C這麼唸?重新排列,也有新意! 好玩吧!就是讓你注意、教你奇怪,要是你不敢這麼想、這麼用,哈哈!那你就落伍了! (吳曼蒂為有觀廣告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