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1)回顧2018年,這十大媒體要事你一定要知道!
(2019-01-11)回顧2018年,這十大媒體要事你一定要知道!
◎ 剪線潮來了,有線電視流失10萬訂戶
面臨土洋網路影音平台與IP TV的激烈競爭,全球有線電視出現剪線潮,台灣也不例外。
根據NCC統計, 2017年第四季是有線電視訂戶數有史以來首次下滑,今年第三季有線電視511萬7,231戶,和去年同期相比,前九個月共計減少約10萬戶,普及率跌至58.66%,換算年產值流失近8億元。
◎ MOD拚內容,會員數突破200萬
2004年成立的中華電信MOD在今年底突破200萬會員,代表全台每四戶就有一家裝MOD,已成為台灣最大影視平台。
MOD近年推動頻道新制,對頻道採取以收視率為依據的分潤制,對觀眾則推出頻道單頻單買、彈性收費,拉抬會員數。2018年MOD更專注投資內容,吸引觀眾已看見成果:
- 世界盃足球賽開打,MOD早買下愛爾達電視台獨家世足賽播映權,成為球迷想收看完整64場賽事唯一管道,世足也是全台首度4K直播運動賽事。
- MOD結盟全球OTT龍頭業者Netflix,歐美劇等內容向來是Netflix的競爭優勢,可幫助MOD衝高會員數,尤其年輕觀眾,而未來MOD會是台灣消費者觀看Netflix的新入口,提高Netflix在台灣的曝光。雙方也有機會合作投資拍電影、戲劇節目等。
◎ 中嘉出售,開創數位匯流3強鼎立新局
歷經七年、三次交易失敗的中嘉網路交易案,今年終於獲得NCC、公平會與經濟部投審會點頭,以515億元賣給泓策創投領軍的本土買方團隊。
NCC在此案中列出多項負擔條款,包括以節目自製率與收視率作為頻道上下架的參考依據,這將是國內以收視率做為電視節目上下架依據的首例,新的中嘉集團也承諾三年內要與國內外團隊合作優質節目與全OTT服務,並加入政府與民間正在規劃的國家隊OTT。
中嘉案通過將改變台灣有線電視競爭市場,形成泓策中嘉、富邦鴻海集團和中華電信三強對峙的數位匯流新局面。
◎ 選秀節目復興:《聲林之王》製作費破紀錄
台灣選秀節目在低迷數年後,今年推出自《星光大道》後最華麗的歌唱舞台。東森集團創辦人王令麟與知名製作人王偉忠聯手打造《聲林之 王》,且為近年少見高規格製作,一集預算近千萬台幣,打破台灣選秀節目製作費紀錄。
蕭敬騰與林宥嘉十年前自選秀節目脫穎而出,這次被找來《聲林之王》擔任兩大導師,還有楊丞琳、潘瑋柏、A-Lin、信、飛及徐佳瑩坐鎮。節目在東森新聞雲(ETtoday)APP、中國愛奇藝網路首播,電視則在台視主頻、中天綜合台播出。
◎ 《壹週刊》紙本停刊,雜誌開創多元營收
經營17年、發行880期的台灣《壹週刊》繼香港《壹週刊》之後,在今年收掉紙本雜誌,未來將全力攻網路媒體。
《壹週刊》2001年發行創刊號,以趙建銘和陳幸妤、黃子佼和曾寶儀戀情為封面故事,首賣銷售量高達27萬冊,在台掀起狗仔風潮,衝擊媒體生態;近年連年虧損,據報導去年賠了2億多元,高層因而決議停刊。
生活風格雜誌《小日子享生活誌》(簡稱《小日子》)在2012年創刊,以月刊形式發行,2018年底推出第80期。在雜誌一面倒陷入頹勢的情況下,小日子不但未放棄紙本經營,甚至進一步開出實體店「小日子商号」,2018年台北華山店、台南神農店開幕,目前全台有五家門市,販賣生活 選物、文創風格飲品等。
◎ 短影音成癮!全球5億人滑抖音
短影音在2018年大爆發,最受歡迎的平台莫過於「抖音」,今年月活躍用戶數突破5億人。抖音是一款讓用戶可以錄製、觀看15秒直立式短影音的行動APP,根據企鵝智酷發佈的報告,約22%的抖音用戶每天在APP上滑超過一個小時。
歐美社群龍頭上,讓用戶以照片或影片製作15秒內短影音的「限時動態」(Stories)大為流行,Snapchat、Instagram、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四個平台上,每天使用限時動態的人數綜計近有10億人。YouTube跟進推出自己的版本的限時動態「Reels」,讓用戶發布30秒的短影片。
Facebook也在今年推出類似抖音的獨立短影音APP「Lasso」,目前只在美國測試,強調提供豐富的音樂資料庫給內容創作者使用。
◎ 智慧音箱說中文,語音搜尋重要性提高
智慧音箱普及率持續提高,根據市Adobe Analytics預測,2018年底前將有近五成美國家庭擁有。由Amazon和Google主導的市場,今年起出現愈來愈多來自中國的競爭者,市調公司Canalys指出,阿里巴巴和小米的智慧音箱市佔率已經飆升至11.8%和7%。目前智慧音箱的前三大用途依序是聽聲音媒體、問問題與購物。
在台灣,遠傳電信與出門問問聯手推出智慧音箱,經過在地化的中文語音辨識技術可聽懂台灣慣用的詞語、腔調;華碩宣佈和PChome、PPT創辦人杜奕瑾分別推出兩款智慧音箱,搶攻聲控購物商機。此外,中華電、台灣大、亞太電信和國際大廠Google、Apple,都傳出有計畫推出中文的智慧音箱。
◎ O2O場域行銷攻進捷運站點
台北捷運日運量超過210萬人次,人流量龐大的捷運站成為受品牌青睞的接觸點,在既有的車廂和車站家外廣告以外,尋找接觸忙碌的通勤族的新方式。
人氣甜點店亞尼克今年在台北捷運54個車站設立蛋糕提領站「YTM」,讓消費者線上訂貨、線下取貨,期待YTM能夠解決亞尼克實體店覆蓋區不足與生鮮配送費高昂的問題。YTM的功能類似兩年前一度遍及各大站 點的智慧提貨箱「快取寶」,前期投資金額不斐,未來是否能達到損益兩平甚至獲利還有待檢驗。
LINE Beacon捷運站點從去年的七站擴大到35站,消費者只要走到LINE Beacon藍芽發射裝置附近,就會收到提醒,打開手機藍芽即可收到LINE發送的優惠和訊息。今年再推出贈點活動,希望培養消費者使用習慣。
◎ 隱私外洩頻傳,史上最嚴個資法上路
數位服務無所不在,持續收集使用者數據,2018年隱私爭議加劇,報告指出,2018上半年遭到洩露的個資筆數高達45億筆,是去年同期2.3倍,且超過一半來自社群網站。
年初Facebook爆發創立以來最嚴重個資外洩案「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劍橋分析公司在2014到2016年間非法取得臉書5,000萬用戶資料,分析這些數據後針對美國選民投放假新聞與個人化廣告,試圖影響大選結果。今年底Facebook又再被爆料與多家公司簽約,包含Netflix、Spotify、Yahoo、蘋果、華為等,交易用戶資料。
民眾資安意識提高,號稱史上最嚴個資法「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今年5月生效,對個資認定更廣、對同意條款要求更嚴,強調消費者有「被忘記的權利」。GDPR適用於在歐盟有據點或提供服務給歐盟居民/公民的企業,台灣的航空、金融、科技、電信與旅遊業首當其衝。
◎ 假新聞管不管?引發言論自由爭議
假新聞議題2018年在台灣受到更廣泛關注,其中最知名的事件之一為日本遭燕子颱風侵襲期間,男大生在網路上發文稱台灣旅客受困關西機場,靠中國駐日使館派出的巴士脫困。此事媒體未經查證即報導,之後因駐日外交官蘇啟誠輕生,引發軒然大波。
政府與民間團體積極提出抑止假新聞亂象的解決方案,例如通傳會修正《廣播電視法》,針對廣播業者、電視業者散佈不實消息提高罰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共同成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行政院新聞傳播處則成立「即時新聞澄清專區」,搜集的對象包含社群媒體、新聞媒體,發佈數據稱四個月間查出712則假新聞,平均一 個月近120則;政院也送審「數位通訊傳播法」,當平台上有內容受到檢舉,平台業者有責任查核與下架不實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