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1)集結全球最富有的人共同做一件公益,並非尋常,但比爾蓋茲做到了!他成立的「突破能源創投基金」,首先要集資10億美元資助新創技術公司。

MIT、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合作實驗核融合反應器(示意圖)。(圖:MIT)

(2018-10-01)集結全球最富有的人,共同做一件公益,並非尋常,但微軟(Microsoft)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做到了!他邀約國際上有實力又有錢的人,成立「突破能源創投基金」,首先集資10億美元資助新創技術公司。

這些公司可能很小,而且還在研發,但要有創意激進的技術,一旦成功普及,每年至少要吸收5億公噸溫室氣體。把標準提得這麼高,是因為地球暖化的危急刻不容緩,必須發展更新更快的技術,才有彌補的機會。

 

基金會成員包括:比爾蓋茲-微軟、麥克彭博(Michael Bloomberg)-前紐約市長、彭博社(Bloomberg News)、潘石屹、張欣-SOHO中國、Mukesh Ambani(印度實業家)、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亞馬遜(Amazon)、Richard Branson(英國Virgin集團)、馬雲-阿里巴巴、孫正義-日本軟銀等30人。

這一創投基金的焦點,在減少供電、運輸、農業、製造、建築五大行業廢氣的排放。對申請資助的創新技術,只要合乎標準,依發展的程度,可資助從20萬到2,000萬美元。以下就是已經資助過的「新點子」,許多技術細節因是新創,並未公開,但也不難從中意識到人類豐富的潛在能量。

便宜的電池
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的成本下降,甚至與化石燃料接近,但不穩定性需用大量能源儲存來互補,現在,鋰電池成本太高,所以要發展新的電池化學。硫磺是一種便宜的礦產,以硫為基礎的電池,可以儲存幾星期、幾個月的能源,與風力、太陽能互補,全年不缺電。

地下水力電廠
水力發電是讓高處的水往低處流,藉水流的沖力帶動發電渦輪旋轉,製造電力。唯受地形限制,興建水力電廠並不容易,但用水力發電的概念,如果放棄又太可惜,於是有人想到地下水。

地下水當然不能再往下流,但可以往上噴,如果把廢棄的油井灌水,灌很多的水,充滿地層岩石的縫隙,使壓力加大,這時候如果釋放壓力,讓水噴出來,就可以帶動發電機了。用廢棄油井僅是試驗,找到適當的岩石向下挖井,也有同樣、甚至更好的效果。

全固態電池
全固態(all-solid-state)電池,也就是現在電池中的隔膜與電解液,完全用固態材料替代,專家認為這是未來電動車發展的關鍵。目前,電池的電解質為液體,為可燃物,全固態電池不用液態電解質,以電動車來說,更為安全,同時,電池體積也可以縮小,增加能量與功率的密度。

淨正能量核融合
相對於核分裂,一個原子分裂成兩原子產生能量,核融合正好相反,把兩個原子合成一個原子產生能量,如兩個氫原子融合成一個氦原子。融合所產生的輻射衰竭期較短,所以較核分裂安全。

一家新創核融合研發公司,與MIT合作,實驗高溫超導體的核融合,試圖成為第一個「淨正能量 」(net-positive energy)系統,也就是生產的能量多於使用的能量。

微生物肥料
一家生技公司發展微生物的技術,來取代氮肥料。氮肥料順著雨水隨處串流,讓水中的氧氣減少,影響影野生水生物的生態。同時氮肥料所產生的氧化亞氮(N2O),也就是俗稱的笑氣,是一種300倍於CO2的溫室氣體,也就因此不再排放。

加碳的混凝土
建築用的混凝土,是水泥與砂石等材料的定量混合,不能任意變更,但有人卻減少水泥,把別處回收的CO2注入,經過化學變化,CO2成為礦物,反而增加混凝土強度,不但降低成本,也讓混凝土工業進入減碳的行列。

機動代謝生技
機動代謝的生物技術,是以微生物為宿主,在嚴格的控制程序之下,可以製造高價值的化學品,包括氣味、保健品、自然產品、製藥、生物燃料等。其最重要優勢,是從起步到商品化,僅需很短時間的生物合成,大幅度節省成本及時間。

無根水
無根水是還沒落在地上的水,也可以說是雨水,本來是最乾淨的水,現在空中微粒雜質飄浮,雨水不再乾淨。但一家亞利桑納州的新創公司,集合熱力學、材料學、與控制技術,運用太陽能板,把空氣裡的水份吸進來,連到家裡水瓶或冰箱飲用,而水質也高過國際飲水標準,成了真的無根水。

那相對濕度要多高才能集水?目前試驗場所在乾燥的亞利桑納州,相對濕度雖然僅有5%,照樣有水進來。至於成本,以15年計算,以亞利桑納州為例,平均每天12瓶水在約1美元。

 
在中東乾燥地區,一片太陽能吸水板連接到飲水機。(圖:Zero Mass Water)

「突破能源創投基金」自稱其目的,在尋找對加速能源轉換有重大影響的技術與公司,予以資助。除了基金本身有一群科學家、技術專家、實業家,還結合140個學院與大型企業,組成一個專家網路,共同來尋找基金所關注的技術。

對抗地球暖化、氣候變遷,不乏嘴上、紙上的答案,現在終於有人站了出來,做實在的事,以10億美元拋磚引玉,開始起步......寄望拯救地球。


本文取材自2018年9月30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68)」:全球富人集資 激發減碳新點子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與作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