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2)市場競爭中,當競爭對手擁有較多資源,自然會以資源戰來消耗對手實力,並快速取得目標對象的認同,而資源較弱者,則要找出自己的定位,集中有限的資源,才能力保屬於自己的市場。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日前公布31項橫跨企業、影視、社團的「惠台措施」。

(2018-03-12)今年228,中國國台辦(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宣布31項「惠台措施」,其中12項針對台資企業,提供與中國企業同等待遇,其他19項則提供台灣民眾與中國民眾同等待遇。在228這個時間點,又在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開幕之前宣佈,自然有其「策略」意義。如果有朋友對於什麼是惠台31項還不清楚,可參考「天下」整理的這篇文章,就會有初步的概念。

從今年的春節包機因為M503航線問題造成春節加班機的爭議以來,中國的對台政策與過去幾年的封鎖作法有了不同,改以懷柔的方式釋出善意,針對中國的惠台31項政策,媒體民調甚至顯示高達七成的民眾表示認同,這對台灣政府來說,可能是憂喜參半,喜的是兩岸有破冰的契機,憂的是台灣的民心是否會被對岸拉攏而對台灣政府失去信心。

 

若將台灣的民眾當做是要爭取的目標對象,中國和台灣政府是兩個要爭取認同的品牌,中國的惠台31項的「商品力」可謂非常有競爭力。拿出牛肉來爭取目標民眾的認同,而這個牛肉又讓競爭對手無法批評,也不能禁止中國對台灣民眾提供的優惠,陸委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則表示這是一種統戰,無法讓台灣民眾感受誠心與善意。

為了避免對岸掏空台灣的人才與技術,事隔近半個月,行政院宣布要組成專案小組,提出對國內育才、攬才、留才的具體作法,將台灣的創新實力開拓到國際市場,並吸引全球人才。

政府的具體作法為何還尚未可知,但電視上則出現行政院的績效廣告「上菜篇」,宣揚政府在加薪、前瞻建設、長照等「牛肉」,不知是因應春節還是是一種反制的作法。上菜篇的菜色中不乏有爭議或計劃中的「政策」,具體的牛肉和成效,可能還要再等等。


施政成效《上菜篇》。(圖:YouTube)

市場競爭中,當競爭對手擁有較多資源,自然會以資源戰來消耗對手實力,並快速取得目標對象的認同,而資源較弱者,則要找出自己的定位,集中有限的資源,才能力保屬於自己的市場。兩岸交流已十數年,很多不能說或看不到的互動都已在進行,而中國近年來的經濟實力更是舉世矚目,台灣的人才和技術流入中國早已發生,只是數量和速度的問題。

在國際社會上,人才和技術的互通本是常態,只因為兩岸的特殊關係,所以會有很多政治上的考量,但對人民來說,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遠高於政治上的意識形態,因此,若要留住民心,如何營造一個在台灣能安居樂業的環境,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縮小來說,台灣也有都市化的現象,偏鄉民眾往大都市發展,也是因為經濟考量,如果在自己的故鄉能有好的發展,誰願意離鄉背景?對台灣民眾也是如此,如果在台灣的生活富足,經濟無虞,就不用擔心台灣的人才與技術外流。

現實的問題是台灣的資源有限,不是所有產業都能有好的發展,所以也不可能留住所有的人才,但如果沒有找出核心競爭力,投入資源去發展,那麼就可能全面崩盤。政府的當務之急,不是「全面」提出具體化的作法,而是思考台灣的產業政策,如何找出台灣的競爭優勢,以政府的力量協助強勢產業發展,補助弱勢產業轉型。若將台灣視為一個企業,如何透過STP的方式找出值得投入的目標市場(可以不只一個),會比推出上菜的宣導影片要更實際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