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號494期動腦雜誌)

現代的年輕人愈來愈聰明,會問我失敗的經驗而不問成功的經驗,這是對的。因為失敗學比成功學更值得學習,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是失敗可以避免。複製別人成功的路徑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是別人曾經失敗的經驗,卻可以變成未來不犯同樣錯誤的借鏡。 ......

 

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曾經說過,「成功是個爛老師,他引誘聰明人,自以為永遠不會失敗」。沒錯,成功的經驗會讓人自滿、驕傲,結果犯不該犯的錯。

就學習的角度而言,人可以分三個層次。第一等聰明的人就是別人犯過的錯,引以為戒,不會再犯。第二種人就是別人犯過的錯,自己還要繳一次學費,痛了才會學習到經驗。第三種人,也是最沒有學習能力的人,自己曾經犯過的錯,毫不自覺,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樣的錯。

最好我們可以訓練自己成為聰明的第一等人,這樣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就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少付出一些慘痛的代價。但是可惜大多數的人都是屬於第二種人,總是要痛過才記得跌倒過。

我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在盛怒下說了不該說的話,導致一位我非常依賴的工作夥伴提了辭呈,而自己太愛面子,拉不下臉跟他承認我的錯誤,於是流失好的人才。這個失敗的經驗讓我學到,盛怒之下絕對不能做任何決定和舉動。

同樣的,我也曾在一場運動賽事轉播上看到相似的例子,感慨良多。2006年代表法國隊力拚世足賽的隊長席丹,在與義大利隊爭取冠亞軍時,賽中他竟然用頭槌去衝撞對手的一位球員,導致被舉紅牌出場,讓法國隊喪失了冠軍的寶座。原因只是對手在場上說了一些激怒他的話,而席丹竟然就這樣中計發飆。原來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

失敗是人生的必然,我沒有看過不會犯錯的人。可是千萬不能因為害怕失敗,就少做少錯,或是什麼也不做,至少要嘗試過。做不了第一等聰明的人,至少要做第二種從失敗中學習的人。

我曾經問過以前一位老外主管,你為什麼總可以找到對的人放到對的位置。他回答我,那是因為我失敗過很多次。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我卻常說「失敗要趁早」,這樣至少讓我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站起來。


作者是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歡迎連絡
http://www.facebook.com/TingO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