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2)今日晚上7點,王瑜君博士來到福爾摩沙教室,以「從歷史廢墟到工業4.0-談德國的社會與產業創新」為題,從德國當代歷史的發展,啟發台灣。
(2017-05-22)經歷了納粹政權和戰敗後的分裂,德國如何從物質和精神上的廢墟中重新站起來?歷史教育與公民行動如何促成社會與產業的創新?歷史反省如何落實在德國的科技與能源政策?歷史反省如何促成福利制度和高齡社會的療癒能量?德國當代歷史可以給台灣那些啟發?
王瑜君是一位跨領域和跨文化的探索者,從自然學領域(美國SUNY Stony Brook物理學博士,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博士後研究),跨行進入人文社會領域(德國University of Trier哲學系和政治系),長年居住歐洲與美國等地,發表過環境能源、氣候變遷、科學教育、轉型正義、歐洲電影等文章;今天從她的視角,看德國當代歷史與其產業創新的能量。
德國,在王瑜君眼中,走過好長一段的人性試煉,至今仍是個低調個家;「心理的廢墟、價值的廢墟」讓德國得以浴火重生,王瑜君認為,此刻的台灣可以學習德國經驗,而所謂學習絕非模仿。
「國際大思潮」使得歐洲各國彼此間的影響,不受國界所限,王瑜君以德國特里爾(Trier)說明,馬克思誕生於此、逝世於英國倫敦,身為德國人的他是一位猶太人;小小的特里爾一個城市,就能有這麼多跨國界的故事發生,還有許多猶太人為了淡化民族色彩,選擇改姓或再加上基督教姓氏,一個城市、一個姓氏都能看到一個弱勢民族,為了在主流社會中求生的枝微末節。
特里爾是一個中國觀光客聚集的熱門城市,但早於中國觀光客匯聚之前,這裡的羅馬古建築已吸引多數西方遊客;王瑜君強調,特里爾的觀光旅遊,絕非只靠一位名人馬克思,它的文化歷史底蘊才是促成當地產業轉型的關鍵。
王瑜君:人類的歷史發展非常複雜、糾葛很深,歷史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醒大家避免以《去歷史脈絡》的方式去詮釋宗教教義,學習解析「歷史脈絡」是德國公民教育的重要主軸之一。(圖:Brian.com.tw)
王瑜君:同溫層的學習方式無法讓人與社會接軌。(圖:Brain.com.tw)
「東方社會非常重視學歷,而猶太人重視的是『知識』」王瑜君說,歷史記憶是一種全球視野,它強調的是活化的記憶,西方許多國家的電視頻道,在周末黃金時段播放的都是歷史類型的節目內容或紀錄片,足見歷史生活化才能真正反映其價值。
一個對歷史友善的空間,才能鼓勵人開放胸襟,王瑜君說日本東北大地震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廢核的決定不是短線的政治操作,早在1986年車諾比事件爆發,當時輻射塵風向往西歐吹而讓德國、瑞典等地的日常生活遭受波及,深入影響一整世代的身體記憶,引發對於「風險社會」的激烈爭論,核能的溝通以有足夠時間的醞釀與公民共識,這才是追究歷史真正的能量。
長期關注歐洲各國發展的王瑜君,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剖析德國產業創新動能。(圖:Brain.com.tw)
談及德國接收百萬難民,王瑜君表示,政府該有何作為,從「人性」角度來思考,解決方案便呼之欲出,與其等難民誤入歧途後,再以龐大警力鎮壓、追捕,倒不如從教育著手,社會問題的發生機率便能大幅降低。
王瑜君強調,公民的批判能力,以及不受威權操縱的決心,是讓德國從廢墟崛起的重點,高水準公民才是帶動德國前進的力量。
王瑜君(前排右三)和所有聽眾合影留念。(圖:Brain.com.tw)
延伸閱讀
動腦懸掛德國國旗一天
貝傳媒社長張弘光、北醫大助理教授王瑜君訪動腦
動腦觀點1 翻轉產業的產業
動腦觀點2 產業翻轉:「門,開在哪裡?」
動腦觀點3 建立「愛的國度」 是執政的義務
動腦觀點4 危險意識 國之磐石
動腦觀點5 新創意時代
動腦觀點6 建設最該建設的
TAIPEI TIMES Developing an overall strategy for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