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9)旺中媒體將《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及《時報周刊》,整併成「兩報一刊」的聯合採訪部,除了提升編採戰力外,背後還隱藏著什麼原因?
(2016-04-19)日前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發表聲明,將整併旗下媒體《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及《時報周刊》,成立「兩報一刊」的聯合採訪部,部門組織重整為7大中心1個組;此消息一出,再為新聞媒體產業投下震撼彈。
而對於此次內部整併的決策,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副總裁吳根成認為,全球平面媒體慘淡經營,新聞媒體早已轉戰新興媒體,外在環境大幅變動下,傳統媒體勢微,組織必須相對作調整,若不改變,就沒有活路。
數位匯流來襲 部門整合求應變
其實報業編輯部門整併或重組的例子並不是頭一遭,去年底聯合報系的「聯合報」及「聯合晚報」為因應數位匯流的趨勢及需求,也把兩邊的編輯部合併成「聯合報新聞部」。
部門整合後的優勢在於,當重大新聞發生時,可以針對事件彈性的運用人力,包含派遣記者進行擴大報導,或是有效的分配同線記者早、晚工作時間;也就是說,這也建立了一個24小時發稿團隊,提供給讀者紙媒、數位、影音等新聞載具服務。
據銘報報導,旺中媒體集團認為,此次的改變,正是要把對的人才放在對的位置,適才適能,讓公司同仁的工作效能一同提升。並且為了迎戰網路主戰場,同樣的新聞材料、內容,必須要做更多元的運用,像是同時運用在紙本及電子載具上,然而除了全力衝刺電子報流量外,也不會忽略其他新聞載具。
為了在整體呈現上追求進步,《中國時報》甚至請工作同仁們撰寫一篇《我今年要如何改變》,希望同仁可以藉機互相勉勵提醒,同時了解員工對公司的建議,畢竟面對這波來勢汹湧的數位匯流,若不極力求變,就會翻覆滅頂。
逆境中看見轉機
這波來勢洶洶的數位匯流,表面上看似對傳統紙媒弊大於利,各個報人無不焦急惶恐,然而最壞的時機也是最好的時機,縱觀台灣新聞媒體產業,已有不少傳統媒體跟上數位浪潮,從困境中找到翻身的契機。
(圖片來源:mobile.udn.com)
《聯合報》近幾年積極投入發展新媒體,不只研究以數據為關鍵的資料新聞,創立客製化的新聞APP外,更要結合大眾熟悉的社群媒體,企圖開發出新聞的新形態閱讀模式。
《聯合報》洞察到許多讀者因為沒時間翻閱報紙,因此時常錯過重大新聞消息,所以他們為此設計《聯合報Focus》APP,於每日早晚分別更新必讀的重點頭條,乾淨的介面搭上簡潔明瞭的圖文,讓讀者更輕易掌握時勢脈動。
此外,《聯合報》還嘗試使用Facebook的直播功能,和粉絲直接互動,他們認為比起以往的電視台及4G包,社群媒體直播的即時性,更能與民眾分享最即時的新聞。
(圖片來源:Apple Daily)
除了上述與社群媒體結合,發展數位版圖的曝光量外,也有些新聞媒體和既有的網路平台平行合作,增加多樣化的新聞內容,拓展新聞的深度與廣度。例如《蘋果日報》和TED合作,推出《TED-Ed蘋果》。網站內有各種透過動畫講解的教育課程,淺顯易懂的動畫配上中文配音,不但要試圖引起讀者的興趣,也要達成提供優質內容給讀者的目的。
數位化對傳統媒體的衝擊,讓平面媒體戰戰兢兢,不過依照目前人們的閱讀習慣來看,紙本報紙仍然不會消失,因此紙本報紙與數位新聞應該是兩者並進的,但要在這波浪潮下找到立足點,就得看各家媒體如何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