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每個國民的廣告花費,僅只是美國廣告花費的零頭而已。但是Young&Rubic am吉隆坡分公司的經營指導大衛.哈里生(David Harrison)卻做了樂觀的預測,他說:「這種狀況可能導致傳播的爆炸。」
馬來西亞剛起步的廣告業,在受到消費成長、商品激烈競爭、進口貨物減少及政府放鬆經濟控制等多方面的刺激下,正面臨一個充滿挑戰及成長的時期。
市場行銷者對馬來西亞的狂熱
儘管一連串的稅率提高,使汽車價格上漲25%,進口煙、酒上漲100%,也無法遏止那些市場行銷者的狂熱。
事實上,第一輛在馬來西亞生產的汽車(由三菱汽車與國營的重工業公司合作生產),將在1985年七月正式上市。這輛還沒有離開生產線的新車,已經給主要廠牌的日產及豐田帶來相當的震撼。這兩大廠商不得不增加廣告預算以保持它名列前矛的業績。
在另一方面,香煙進口商正試圖以昂貴的促銷戰,以設法負擔稅率提高的影響。
馬國政府承諾放棄對傳播、日用品、交通及住宅等國營專賣事業的壟斷,轉由私人經營。這項承諾對財經狀況有極好的幫助。但是,跨國的廣告公司如果要在馬國長久經營,首先就必須遵守馬國政府的一項法令─僱用30%的馬來土著工作。
大多數的廣告業者相信「私營化」將提供廣告業者許多新的機會。然而,僅只是首都吉隆坡一地,就有一百二十家廣告公司,這顯然與國民的廣告花費不成比例。他們認為:「廣告的使用與被接受度不能與廣告公司的繁衍成正比」。在馬來西亞,每個國民的廣告花費,僅只是美國廣告花費的零頭而已。但是Young & Rubicam吉隆坡分公司的經營指導大衛、哈里生(David Harrison)做了樂觀的預測,他說:「這種狀況可能導致傳播業的爆炸。
報紙媒體佔了2╱3廣告量
印刷媒體一直佔據了絕大部份的廣告投資,去年的報紙廣告量就佔了總廣告量一億二仟四百一十萬的三分之二。馬來西亞全國最大的英文報紙─新海峽日報(New Straits Time)的一個全頁黑白廣告僅需4604元。但因它的讀者群大多是較富有的消費者,因此廣告業者都爭先爭取該報的版面。
以電視而言,黃金時段的收視人數大約四百萬人,而電視廣告費十分便宜。以國營的馬來西亞廣播電視公司為例,儘管今年的廣告價格漲了一倍,但是卅秒的插播廣告。只要1663元。根據廣告業者估計,新海峽日報及電視上出現的廣告,其對訴求對象的接觸率還不到10%。因此,綜合估算起來,廣告費並不算太便宜。
哈里生覺得媒體供需失調以及版面嚴重缺乏是一種◆態。他說:「媒體變得無法滿足需求,也不能開發偌大的財源」。新海峽日報約有45%的廣告版面。它的競爭對手星報(the Star)也幾乎相等於這個數字。
自從馬來西亞政府改變學校的教學課程,一般人的英文能力已大不如前。因此第三份英文報的出現機會渺茫。
大多數的廣告企劃及文案都使用英文,然後再承包給一些外行人翻譯成馬來文、中文或坦米爾文(Tamil)因此廣告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新的電視網將在明年開播
馬來西亞目前僅有馬來西亞廣播電視公司擁有的二個頻道。而這個公司遭受到來自兩方面的束縛。一是擔任政府訊息的傳播工具;一是必須吸收足夠的廣告來支付各方面的費用。
計劃中第三個電視網的成立,將在1985年開播。這是增加廣告量的最佳希望。而這個電視網將由全國最大的媒體集團─新海峽日報的擁有者─艦隊財團(F1eet Group)來經營。艦隊集團打算在第三電視網上投資四干六百萬元,但事實上它仍不能完全掌握投資的自主權,廣告人士也不可能自由運作。因為馬來西亞廣播電視公司顯然會引用一些嚴格的法規條文來限制。舉例來說,如「性」仍然禁止出現在廣告中。廣告人將繼續被鼓勵去推動國家主義、種族集團及家庭向心力。至於有關豬肉或豬肉類的產品廣告,也因為回教是官方信仰,而被視為一大禁忌。
在製作廣告時需注意當地情形
一個頗有挫折感的廣告人指責馬來西亞廣播電硯公司是一個「自相矛盾─既想商業化,又不願商業化,永不會成功的機構」。儘管如此,馬來西亞廣播電視公司的營業額,去年仍舊達到二千三百萬元,成長了15%,亦即總廣告量的17%。
直到現在還有許多廣告公司不能完全了解馬來西亞廣播電視公司那一長串的─准與不准的條例,也不了解為什麼有些公司卻能迂迴地在黃金時段出現。泰培滋廣告(Ted Bates)的業務指導利西亞、喬賽夫(Rishya Joseph)提出他的忠告說:「國際廣告公司必須謹慎地修改他們的廣告,以便適應當地的環境與社會型態」。
HOT NEWS
- 2023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 啟動徵件!期許參賽作品更創新及具影響力
- 2022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得獎名單揭曉,近400位行銷傳播人共襄盛舉!The Winners of 2022《Brain》Excellence Agency& Advertiser of the year
- LINE 推出「AI 肖像」新功能 體驗專業棚拍的高質感美照
- 2023台灣民生快消品牌排行 14億次國民消費揭曉品牌足跡贏家
- 域動行銷公布人事異動
- CSD中衛營運長張德成:中衛跳脫框架 玩出口罩新時尚
- 金獎的代價 牛恆泰:沒人知道我失去什麼!
- 台灣百事食品 注重品牌體驗創造差異化
- 黃麗萍:媒體代理商有幫客戶升級的責任!
- 牛恆泰:媒體產業蛻變關鍵期,數位轉型該怎麼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