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周刊、天下、獨家報導分居前三名
隨著國人對資訊需求與日俱增及電波媒體的開放,雜誌界在1993年的蓬勃表現,並不因景氣低迷而降溫,各家莫不使出混身解術,用盡各式花招,呈現出雜誌界一片爭妍鬥艷的景象。
根據動腦此次針對台灣地區雜誌媒體廣告營收所做的年度調查統計,廣告營收在1,000萬新台幣以上的有61家,其中有53家成長,8家負成長。這61家雜誌總廣告營收25.947億,較1992年廣告營收在1,000萬以上50家雜誌的總廣告量20.3億,成長27.8%。
廣告是雜誌營收的主要來源,而讀者群的「質」與「量」亦攸關廣告收入;因此,在愈演愈烈的雜誌競爭市場中,雜誌經營的現況與趨勢,呈現了各種不同的型態:
集團式的經營
雜誌集團運用多角化的經營,以不同類型或定位的姊妹刊物,分佔各階層市場。有的以龐大的財力、人力資源為後盾,加上同一體系內的媒體相互宣傳造勢,拓展媒體經營的最大效益。
如中國時報系旗下的時報周刊,於1992年底與法國Marie Claire合作的中文版女性雜誌「美麗佳人」,雖於1993年3月才正式創刊,但該雜誌廣告總監詹麗華表示,「美麗佳人」因有法國Marie Claire的知名度及中時報系的背景支持,配合500萬的創刊酒會及3,000萬的發行促銷造勢,而獲致10個月內即創下3千多萬元的廣告營收。
天下文化的天下與遠見雜誌,也已奠定穩固的基礎,兩本雜誌在1993年的廣告營收達2億3千多萬元。
華克文化的四本刊物哈潑、柯夢波丹、風尚和雅砌,分別到達不同的分眾市場,別具一格。
獨家報導也在1992年創辦貴族雜誌,加入集團式經營行列。
而財訊文化事業公司的財訊雜誌於去年營收突破億元大關,旗下於1992年底創辦的典藏藝術雜誌,也有不錯的成長,在創刊一年內廣告收入即進入千萬營收榜內。
儂儂雜誌與其姊妹刊物媽媽寶寶雜誌,雖同屬家庭婦女類刊物,但截然不同的屬性和定位,各有其市場,亦同列榜內。
樺舍文化事業機構的兩本國際刊物ELLE和PEOPLE中文版創刊至今時間不長,卻都有不錯的表現。其總經理劉炳森表示,未來計劃出版的第三本雜誌,刊物的定位、方向雖仍在評估中,但勢在必行!
從雜誌集團的逐漸形成與快速增加,也可看出台灣市場的蓬勃。排行前十大的雜誌有6家都有姊妹刊物,並在雜誌廣告市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上述的幾家雜誌集團外,入榜的還有台視文化的電視周刊、家庭月刊及常春月刊;新世紀傳播公司的仕女、新新娘;電腦類雜誌則是傳徵、第三波及倚天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
國際雜誌的引入
國際性刊物一方面擁有多年的編緝、廣告、發行經驗;另一方面也帶來國外資訊,結合本地具實力的出版家,運用專業的行銷手法,為本地雜誌帶來不小的震盪。這股旋風尤其衝擊著女性類雜誌,例如:Bazaar,CoSmopolitan,ELLE,Marie Claire等,其他還有男性類雜誌的Esquire風尚,老字號的Reader's Digest讀者文摘,1994年剛創刊的汽車類雜誌MOTOR TREND傳動雜誌等。國際雜誌中文版挾國際品牌的知名度,也帶進不少的廣告收入。
而本地雜誌也不甘示弱地展現各式招術來因應,如「儂後」每期多出版一套兩冊的精緻生活版小冊,以不加價方式附隨著原有雜誌出售,並主動出擊與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合資出版「都會佳人CITA Bella」」,是本地雜誌踏向海外的第一步。「黛」則推出革新驚艷號的全新版面,並在外觀上表現全新出擊的氣勢。「仕女」雜誌則在一遍「國際中文版」的聲浪中,首度推出「中文國際版」的新號召,以國際性的華文雜誌為定位,而不是國外引入的中文雜誌,企圖建立國際品牌形象。
大陸市場的拓展
台灣的書價比大陸貴,一直是台灣書刊在大陸難以推廣的原因。不過,近年來台灣過期的雜誌以兩、三折的低價轉賣大陸,一則出清存貨,為回頭書找到新出路,同時也是打響知名度、又培養訂戶的方式。據「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1993年統計,其透過香港訂閱的800多種台灣期刊,數量在1萬冊左右,有90%以科技與財經管理類為主,其他的10%則為藝術、裝潢類。
綜觀1993年雜誌廣告市場,財經管理、家庭婦女、大型周刊類雜誌仍是市場主力。藝術類則受不景氣影響略微下挫;相對的,電腦類雜誌並沒有因景氣影響,反而有穩定成長之勢。
財經管理類雜誌
雜誌業者面臨1993年的不景氣,首當其衝的就是財經管理類雜誌;所幸近年來,由於大量的人力轉入金融服務業,對財經管理的資訊與需求遞增,因此不景氣並沒有帶給這類雜誌在廣告營收上,太大的衝擊。
天下雜誌與財訊雜誌廣告營收均達億元,邁入成熟期;錢雜誌因廣告部人事穩定、流動率低,且固定舉辦廣告專輯活動,如廣告票選,最受欣賞及引起購買慾望之票選,成長率超過2成。
商業周刊則有18.6%的成長。商周業務總監徐瑞娟指出,商周在1993年推出專緝廣告,其業績佔了總廣告營收的25%,是整體成長的主因;而10月份持續「五期不下市活動」結合通路促銷與廣告,也創下商周歷年來最高單月800萬的業績。
卓越雜誌則因人事流動、廣告價格調漲,流失了某些客戶,而使廣告營收微跌15%。
家庭婦女類
據了解,美國「家庭婦女類」雜誌,佔有全美雜誌家庭43%普及率,台灣家庭婦女類則不到5%,可見其中有相當大的市場空間;當然,這類雜誌的競爭也就更為激烈。
一般而言,女性刊物多以舉辦各式活動,座談會或專題演講等作法,企圖打開知名度、促進發行及增加廣告業務機會,各家莫不在運作手法上力求突破傳統與創新。另外則針對編輯內容的革新、改版,增厚紙張磅數、加強印刷品質,以吸引更多的讀者和廣告。
電腦類
資訊業雖持續在1993年處於低潮階段,但進入榜的電腦類雜誌,廣告營收卻反而有成長的跡象。資訊新聞周刊副社長張琦琦指出,由於電腦資訊產業的發展特性是日新月異、不斷創新改進的,即使廠商面臨不景氣,而這些新產品更需藉由廣告的推銷。倚天雜誌發行人陳志鵬也表示,景氣愈差,廠商愈是需要做廣告。因此電腦類雜誌的廣告營收,仍有一定穩定的成長。
這類專業雜誌可分為資訊、工業及用戶等三方面刊物,廣告客戶通常依此類別及各雜誌的定位、編輯方向及報導專題等,作為廣告刊登取捨的標準。因此,電腦類雜誌在資訊產業的市場中,彼此競爭更為猛烈,為爭取每個類別的廣告客戶,此類雜誌呈現集團式姊妹刊物的聯合經營方式則更為明顯。
如進榜的8份電腦雜誌,均屬以下4家雜誌集團。傳徵公司的微電腦傳真、資訊傳真周刊、資訊新聞周刊;倚天投資創辦的倚天雜誌、大家用電腦雜誌;第三波的第三波雜誌、0&1科技、CAD與自動化及新電子科技等。
大型周刊、雙周刊
大型周刊、雙周刊由於具時效性、新聞性與內幕性,吸引了固定讀者的閱讀,也穩固了一定的廣告量。
時報周刊在1993年廣告成長18%,超過4億的廣告營收,仍是雜誌媒體廣告營收的最大贏家。時報周刊經理沈顯家表示,去年度洋菸酒廣告成長約20%,而房地產、鐘錶類等廣告也有量增的趨勢。
藝術類雜誌
走出文字,以更多活動塑造雜誌形象、知名度,並刺激發行量,是藝術類雜誌業者所努力突破的作法。
但發行與廣告量較佳的藝術家雜誌與老字號的雄獅美術雜誌均表示,1993年廣告量因全球性經濟蕭條而欲振乏力。雄獅美術業務理李玫璘明確指出,由於景氣低迷,畫廊的廣告預算亦趨於保守,畫展檔期也相對減少,連帶影響藝術雜誌的主力廣告容源。
雜誌面臨優勝劣敗競爭
1993年台灣地區雜誌媒體,儼然受著景氣低迷的震盪而漲跌互見。雜誌經營者反應,因為景氣差,廣告主預算減少,廣告量也隨之萎縮;但也有人說,就因為廣告預算縮減,廣告主會更精準的將預算投注其心目中的強勢媒體上,未來將有「強者愈強,優勝劣敗」的走向,而景氣與市場也不再是廣告營收成敗與否的藉口,問題的核心將是與媒體經營是否更有效率。
HOT NEWS
- 2023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 啟動徵件!期許參賽作品更創新及具影響力
- 2022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得獎名單揭曉,近400位行銷傳播人共襄盛舉!The Winners of 2022《Brain》Excellence Agency& Advertiser of the year
- LINE 推出「AI 肖像」新功能 體驗專業棚拍的高質感美照
- 2023台灣民生快消品牌排行 14億次國民消費揭曉品牌足跡贏家
- 域動行銷公布人事異動
- CSD中衛營運長張德成:中衛跳脫框架 玩出口罩新時尚
- 金獎的代價 牛恆泰:沒人知道我失去什麼!
- 台灣百事食品 注重品牌體驗創造差異化
- 黃麗萍:媒體代理商有幫客戶升級的責任!
- 牛恆泰:媒體產業蛻變關鍵期,數位轉型該怎麼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