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1)在批判與評論之前,或許我們可以先試著了解。
(Brain 2015-08-11)根據統計,每五位美國人就有一位擁有刺青,而其中更有高達九成的人,不曾對在身上刺上東西感到後悔。
但美國人對刺青的高度接受,並非與生俱來,它其實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甚至在更早以前,刺青在美國西部其實是種禁忌。
日前出版的一本新書《100 Years of Tattoos》探究了這種以身體為媒介的藝術在文化與政治意涵上的演變,這種在肉體上產生痛楚、難以磨滅的藝術是如何從一種反叛的行為象徵,到現今成為突顯人格特質的個人宣言。
美國早期擁有刺青的人多為軍人或水手,他們在身上刺印上「Good Luck」等字樣,以祈求能夠平安返家。
1870 年,全美第一位刺青藝術家 Martin Hildebrandt 在紐約開了一家刺青店,意味著刺青藝術在美國開始生根發展。
早期的美國刺青多是伴隨著愛國心而生,當時的刺青師 Paul Rogers 在軍人身上刺上象徵美國精神的老鷹,他的刺青技術與美學風格進而影響如 Ed Hardy 等刺青師,越來越多圖案被開發,例如美國國旗、跳動的心臟、豐滿的女人。儘管當時美國海軍並不贊同刺青,但刺青依然在軍人之間相當流行。
相較於美國沿海等都市,刺青傳入更廣大的美國鄉村則是靠著各地巡迴的馬戲團。身體擁有難以抹滅的圖樣,對當時許多人來說,是相當奇異的事情。
女性的馬戲團表演者,全身刺滿各種圖案的刺青,作為雜技表演、奇觀的一環。五六零年代,男性與女性的刺青依舊展現相當不同的意義,特別是在黑幫之間,女人身上的刺青意味著臣服,例如在心型符號之上有著「艾倫的女人」一行字。
直至七零年代,女性身上的刺青意義有所轉變,它不再只是男性的從屬,它更意味著女性的賦權,花的造型在女性之間相當流行,而女性的刺青師也應運而生。
*新聞出處及圖片來源
** BIOSMonthly 是一份以觀察當代城市生活、捕捉多元生命經驗為宗旨的線上雜誌,並以「生活、體驗、閱讀、分享」的精神,作為我們追求成長的目標。雜誌內容涵蓋了飲食文化、設計時尚、休閒旅遊、藝文思潮等主題,是一份獨具特色、質量兼備的一份電子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