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8)各位行銷人可能很困惑,到底如何評估,誰才是真正能協助自己達成目標的程式化購買最佳夥伴呢?

圖片來源:Sociomantic Labs

(Brain 2015-07-08)廣告生態圈已被 Agency Trading Desks、AD networks、Exchanges、Retargeting 以及 DSP(demand-side platforms)擠滿,各家都試圖在即時廣告中宣示主權。

這些平台運用如 RTB、動態廣告優化、使用者行為定向與分眾等技術,協助廣告主在對的時間,傳送對的訊息,以合適的價位,傳達給對的顧客。

程式化購買夥伴怎麼給分?
各位行銷人可能很困惑,到底如何評估,誰才是真正能協助自己達成目標的程式化購買最佳夥伴呢?

這裡我們提供十個評估重點:

1.程式化購買不只是「購買」。
Programmatic display is about more than just buying.


Real-time bidding(RTB)只是潛力無窮的程式化技術中的一小部份。

為了精準競標每個有效曝光,廣告主及其程式化購買技術夥伴,需要進行千百筆資料分析:從使用者瀏覽網頁行為,到過去某時段內的 CRM 數據,甚至可能天氣資訊都要丟進來綜合考量!

「購買」不是程式化技術在廣告的唯一執行重點,有些程式化技術夥伴甚至能自動優化動態廣告內容,這樣的技術稱為「動態創意優化」(dynamic creative optimization, DCO)。

因而能成就從「Call to Action」到「推薦產品」,做1:1個人化的差異。

2.並非每一種程式化技術能力都一樣。
Not all programmatic technologies are created equal.


在程式化技術領域中,有個專有詞稱作「投標波動率」(Bid Volatility),意指買方(DSP或Trading Desk)提出的競標總數。

不同 Ad Exchange 合作夥伴,針對一個行銷活動,RTB 的投標波動率可能從一個基本變數(如,有些技術商對任何網友都只投使用統一標價),到超過16,000種競標變數。

同樣的變數概念也可用到廣告創意上:有些平台每個曝光都用同樣的廣告訊息,而其他有些平台則以能以多從動態優化訊息作客製化。

3.談大數據前,先看看自家的結構化資料吧!
When it comes to “big data” in programmatic, get smart by tapping your structured data first.


程式化仰賴許多數據,然而在使用大數據前,須花一番工夫將尚未結構化的種種資料(眾人常說的大數據, Big Data)轉換成具行銷意義的可用格式。

其實行銷人早已坐擁許多結構化數據,隨時可做程式化應用,我們稱這些數據為「Smart Data」。

Smart Data 可以是現有的 CRM 資料、產品/訂單管理數據、到優惠活動數據等等都是。在投入大量資源在處理 Big Data 前,先瞧瞧手邊現有的 Smart Data 資產。善用 Smart Data,讓行銷策略更 Smart!

4.利用區隔概念做出不同用戶群差異化。
Leverage segmentation to treat different user groups differently.


行銷人可透過「區隔」概念來提升程式化購買效率,讓技術基於各用戶群的潛在價值,對不同用戶群提出專屬的行銷目標(如:不同的 CPA、ROI)。

最基本分眾方式是區分新舊客戶:絕大多數的廣告主願意在獲取新客上投資多一點,而程式化購買能即時達成此目標;至於舊客方面,則可再細分,(例:類似操作 e-mail 電子報時使用的 CRM 區分邏輯),針對「顧客終生價值」(CLV)等做更深入的客戶投資調整。

5.給程式化系統多一點時間學習。
Give your programmatic system time to learn.


程式化技術常被描述為能「自我學習」,事實上,「學習」只說明了機器運算數據、識別數據背後規律、並採取行動的能力;但未提及,為了更好的判斷使用者行為、進行自動化購買、及訊息判定,程式化技術需要時間處理數據,所以在進行成效分析前,請確保整個行銷 Campaign 讓系統有足夠的「暖機」時間。

「暖機」所需時間取決於每個 Campaign 的規模及不同的成效要求,但大體上來說,需等待一段時間直到穩定成效出現,在此之前,請別過早斷定結論。

6.投資在長期、顧客優先的程式化購買應用。
Invest in sustainable, user-centric programmatic practices.


許多人談「即時(real-time)」,很容易提到「程式化技術」時就陷入「即時」概念裡。不幸的是,當廣告主執著在曝光、點擊或轉換而無法把目光放得更長遠時,便是讓最有價值的用戶,曝露在過度資訊轟炸的風險下!

這正是「個人頻率監控(user-individual frequency capping)」功能會出現的原因,它確保在固定時間內,用戶最多只接觸某一定合適的廣告量,這點對於程式化購買非常重要。若沒有以這種以顧客為中心的行銷方式,將不知不覺的消耗掉有價值的顧客。

7.行動時代,確保你的動態廣告是 Flash-free。
Make sure your dynamic ads are Flash-free to reach mobile devices.


行動廣告是當今所有電子商務商的第一個念頭,因此對於行動相容的廣告格式也該格外重視。

過去十年,許多動態廣告以 Adobe Flash 呈現,不幸的是,這技術很設限:第一,必須在瀏覽器安裝 Flash 附加元件;第二,和 Apple 的 iOS 裝置不相容。因此業界為了達到裝置相容通用,紛紛改成擁抱 HTML5 技術。若行動對您的未來事業很重要,請確認您的程式化夥伴採用行動相容的技術。

8.別只盯著現有訪客,也想想新客源吧!
Look above and beyond the lower funnel.


雖說程式化購買技術以成效優化與 Retarget 建立起名聲,然而當今全球最先進的廣告主已開始利用程式化技術優勢,接觸使用者的完整消費路徑,吸引消費者進行第一次消費,及後續的更多交易。

最聰明的程序化技術會利用其自動化技術,在顧客消費週期的各個階段(購買前 awareness、購買 purchase,購買後 post-purchase),調整訊息及行銷投資策略。

9.行動端程式化領頭羊將大量獲利。
Mobile programmatic pioneers have much to gain.


會進行跨裝置消費的用戶,常被歸為具較高顧客生命週期的用戶,這也是許多電商領頭羊將行動廣告視為第一優先的原因之一。

在行動程式化購買部分,廣告主面臨的競爭小於桌機(至少當今而言),意味著在行動端,廣告主有機會以較低的成本接觸用戶。

若您有行動網頁或是 APP 了,是時候將程式化策略—競標 bidding、訊息 messaging、分眾 segmentation、追蹤 targeting—從桌機延伸到行動了!

10.即使是程式化策略,依然需要一點人性。
You still need a human touch when it comes to programmatic strategy.


上面列出的九點皆顯示,程式化購買需行銷人的行銷經驗及專業,才能產生有效應用資料策略。即使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程式化購買平台,如果沒有行銷專家配合投入,亦是無用。

因此,做好程序化購買研究,廣告主便能有效操作資料策略、成長營收、戰勝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