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6)台灣群眾募資的發展和市場概況如何?
(Brain.com 2015-07-06)1884年,自由女神像從法國運往美國之後,因底座預算在國會遭到否決,遲遲無法順利完工。
當時,普立茲(Joseph Pulitzer)便在他創辦的報紙撰文號召市民捐款,承諾會將每位捐款人的名字刊登在報紙上,無論他們是誰、捐款金額是多少。短短五個月之內,這場募資活動獲得超過 10萬元美金的贊助。
2014年7月,提案者 Okinafa Chen 於台灣群眾募資平台 flyingV 發起「台灣婚姻平權貼紙計畫」,這個提案希望透過簡單的文字和貼紙素材,向社會表達支持婚姻平權的立場,同時作為台灣同志運動的一個小小媒介。
最後募款金額超出原先設定的兩倍之多,並受到許多人關注,歌手 Amei 更曾在表演時將婚姻平權的貼紙貼在手上, 表達支持。
太陽花學運一戰成名!
上述兩個事件,雖然發生在不同的時空脈絡,募款的議題也相去甚遠,但同樣是透過眾人的小額捐款,合力完成某計畫。
麻省理工公民媒體中心的戴維斯(Rodrigo Davies)認為,自由女神像的完工過程,即是實踐群眾募資(crowd-funding)概念的先鋒者。
這百年之間,歷經網路科技的成熟、經濟和消費型態的變革,群眾募資活動越發蓬勃。在台灣,直到2014年太陽花學運事件,才讓民眾真正認識群眾募資,募資平台 flyingV 更在318學運期間創下流量新高。
根據 flyingV 發表的2014年度報告,去年 flyingV 總共募集了超過一億元以上的贊助金額,較2013年成長三倍,有將近80,000人參與,人數成長兩倍以上,預計這股熱潮將持續延燒。
本專題將介紹這股熱潮,並探討台灣群眾募資的發展和市場概況。
病毒式蔓延:全球群眾募資市場概況
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群眾募資平台才開始爆炸性地發展,顯示新創公司無法獲得傳統金融機構融資的無奈,以及對新募資管道的重視。
2007年,群眾集資平台還不到100個,現今估計全球共有1,250個活耀中的群眾募資平台,如此爆炸性的成長不但影響多國的政策,也改變全球金融機構扮演的角色。
據市調公司 Massolution 的研究報告指出,在2014年,全球募資平台共募得162億美元,相較2013年61億美元,成長高達167%之多。北美仍是最大的市場,亞洲則超越歐洲,成為第二大市場。該機構並預測2015年募資金額將達344億美元。
群眾募資平台類型
群眾募資平台大致分為以下四個分類,因受限於法規(政府於2015年4月通過法案,開放股權性 質群眾募資平台的運作)以及市場環境,台灣目前仍以報酬式的群眾募資平台為大宗。
台灣群眾募資發展現況
自2008年金融風暴後,網路群眾募資的方式在歐美開始受到重視,2011年底,這股風潮才由國外吹向國內,2012年初陸續有數家不同的台灣募資平台上 線,包含 flyingV、zeczec。
受限於法令限制,台灣過去幾年只允許報酬和捐贈性質的募資平台運作,目前市場達到飽和,群眾募資平台 HereO 共同創辦人翁梓楊接受《數位時代》採訪時曾直言,台灣募資市場「很擠,而且很慢!」
為了加速台灣新創的發展,政府在2015年4月通過相關法案,開放股權性質群眾募資平台的運作。
隨著法規鬆綁,flyingV 在2015年第三季,將與各家金控、創投攜手合作,成立股權募資平台 flying VC, 媒合新創公司以及投資者。可預見自太陽花學運起掀起的群眾募資熱潮,將在2015下半年迎來截然不同的面貌。
台灣群眾募資平台類型
就提案類型來看,台灣群眾募資仍以文創類的平台為主,但各大募資平台亦開始建立特色,號召特定類型的提案者,例如,SOS 和 weReport 就是以新聞報導的提案為主。
台灣群眾募資案例介紹
進擊的太白粉:2013年因 The Color Run 報名人數過於踴躍,無法成功參與的網友紛紛在Facebook 上表達不滿,主辦人 Marc 在臉書成立「進擊的太白粉」粉絲專頁,在短短五天內獲得超過20,000名網友支持,進而才將概念搬上 flyingV 募資,並在100個小時內募得近580萬元,創下當時台灣最高金額的群眾募資專案紀錄!
眉角雜誌:「如果你要害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勸他去辦雜誌。」在即時新聞充斥的當下,媒體工作者鐘聖雄和劉美妤2014年於新聞募資平台 SOS 上提出創辦《眉角》雜誌的想法,這是一本慢雜誌,堅持紙本印刷,兩個月出刊一次、一期處理一個議題;最後獲得超過 2,500人支持,募得500萬元,超出原先設定的目標,也是第一例用新聞募資平台上募資成功的新聞媒體。
OVO智慧電視盒:OVO 電視盒由台灣團隊設計開發,整合數位有線電視與網路影音。主張關心台灣電視生態,建構即時且公開的雲端收視率調查系統;電視盒由消費者共同決定顏色與規格,在2014年創下 flyingV 科技應用類募款的最高紀錄。據報導,2015年初於網路商場開賣時,成功締造最快千台銷售紀錄的佳績。
小眾市場興起,消費者覺醒
群眾募資到底為什麼迷人?這股熱潮會不會只是媒體炒作後的曇花一現?
事實上,當前的商業活動早已逐漸拋棄規模經濟時代的模式,朝向「小眾經濟」發展,小眾品牌的使用意願逐年上升。根據 CCS 資料庫,2012年到2014年,消費者在購買知名品牌的意願有下滑的趨勢。
在資訊爆炸的社會,民眾消費行為更主動、也更有自我意識;告別穿制服的年代,消費者對特色化和個人化商品的需求越大,小眾品牌因為沒有包袱,更能彈性靈巧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因此,和傳統消費行為相比,群眾募資為一種去中間化的消費歷程,消費者可直接、即時地將意見回饋給提案者,此外,產品製造過程也更加透明化。
自造者運動!The Maker Movement!
根據1111人力銀行公布「上班族創業意願調查」顯示,有七成六的受訪上班族有意創業,拜 3D 印刷技術所賜,加上網路社群發展、隨手可得的開源軟體,前《Wired》總編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他的新書《自造者時代:啟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大膽宣示:「自造者將掀起第三次工業革命,改變世界。」群幕平台在這股熱潮中,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促成小型製造商取得創業資金的第一步。
對提案者或創業者而言,藉由群眾募資聆聽消費者的聲音,是最直接的管道,flyingV 在號召提案者時便直接 表明群眾募資的效果:
1. 產品設計者能預先掌握生產量,有效降低開模、庫存的負擔
2. 非產品的提案者則可以募集資金、順利執行計畫、並得到即時的建議
3. 在集中各領域使用者的群眾募資平台上揭載專案
4. 過程中也能達到推廣、宣傳和行銷專案的效果
5. 一個成功的群眾募資專案,也是向其他單位尋求合作、投資時最好成績單
熱潮背後:ㄧ場遊戲,ㄧ場夢?!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Massolution 預測,2015年全球群募市場的募資金額將可達344億美元(約新台幣1.03兆元),而台灣2014年募資市場總金額約三億元,2015年成長幅度可觀。然而,看似風光背後,對新創企業而言,群眾募資是否真為一帖萬靈丹,亦或只是一場閉門造車的遊戲。
根據 flyingV 發布的2014年度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共有523件提案,成功幕資的提案僅有238件,成功率不到一半。
贊助人數前10名排行榜之中,僅有 OVO 電視與新科技類別相關, 其他皆屬於文化創意相關案例。其中音樂影視類最受消費者喜愛,平均獲得的單筆贊助高達 2,336元。
這樣的結果,與群眾募資想要扶植新創產業的目的相去甚遠。這也顯示多數提案者和消費者對於群眾募資的想像,仍徘徊在文化創意事業的格局,或許在2015年法規鬆綁後,下半年群眾募資的面貌將會改變。
群眾募資平台成為新的行銷曝光管道
當代群眾募資歷經網路科技的成熟、經濟和消費型態的變革後,已不再是單純集資完成某項計畫,而是帶動產業更多元的發展,並隨著自造者的崛起,群眾募資平台提供了自造者成長的養分,可能成為下一個科技革命的發源地。
台灣的群眾募資受惠於年輕人自我意識抬頭及小眾市場興起,可望發展為一個成熟的產業體系。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投資具創意性和個人化的特色商品,群募平台上琳瑯滿目的提案,正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也意示著台灣消費型態的改變,品牌的規模化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對提案者而言,群募平台除了成為新創業者募集資金的管道,同時也成為一個行銷、展演的舞台,除了透過網路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藉此增加品牌曝光的機會。
2015年台灣群募法規的鬆綁,是否能激勵更多新創業者的出現,進一步推動群眾募資的發展,將是台灣群募平台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