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6)近幾年來「膠原蛋白」深深影響台灣保養市場,從外用到內服的許多產品紛紛上市。不過其中也引發過不少爭議,也有一派秉持著膠原蛋白無法直接被人體吸收的論點。
(Brain.com 2015-06-26)i-Buzz 口碑研究室為了解膠原蛋白的討論狀況,監測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的網路數據,發現網友普遍喜愛內服更勝外用,且最在意產品的「規格」,「副作用」則較少被提及。
該如何從變化萬千的市場中,抓取趨勢與先機,更是值得品牌進一步思考與策劃的方向。
內服膠原蛋白當道 外用僅是行銷噱頭?
據統計「膠原蛋白」的口碑數共有17,073筆,其中以內服型為主,占比高達7成以上。
探究其原因,可能與華人傳統觀念深信「吃富含膠質的食物,可補充膠原蛋白」有關,透過食補將「胺基酸」直接吃進體內的方式,雖然尚未有明確的研究顯示其功效,但相較於外用型產品多與其他效用的保養品結合,如乳液、面膜等,可能還主打保濕或美白等其他功效,直接服用是網友更容易提及與選擇的使用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的口碑數是外用型唯一超過內服型的一次,進一步了解話題內容,是因網友發起知名面膜團購活動所致。
消費市場仍以女性為主 品牌應著手開拓男性潛在市場
i-Buzz 口碑研究中心分析話題來源,發現討論多集中於「論壇」,且以女性社群頻道居多,顯見目前的消費市場仍以女性為主。
值得思考的是,透過2月份一則「偷膠原蛋白喝漂漂 2愛美男遭逮」的新聞提到,與12月的熱門話題「我是男生 想吃膠原蛋白」的討論。
顯見女性雖然仍是品牌需要積極行銷的對象,但若能掌握新興的男性消費者來源,降低膠原蛋白限縮在年輕女性購買的印象,進一步拓展至全民適用,將會是後起品牌需要掌握的風向。
挑選膠原蛋白有訣竅 用產品規格掌握消費者的心
將膠原蛋白的特性關鍵字依照月份做比例分析,發現網友普遍關心產品「規格」,如粉狀、凍狀及面膜式;包裝有方便攜帶的小包裝或用量大的補充包;內含添加物是否有色素、防腐劑;以及產地製造是台灣,或來自日本、美國、中國等。
其次是功能與效果,不外乎是女性保養重視的幾大關鍵字,如美白、保濕、毛孔、光滑等,幾乎都能與膠原蛋白產生連結,也無怪乎廣受女性網友的喜愛。
另外,在分析所得的數據中,「副作用」看似為最不在意的事項,其實細究熱門話題之內容,關心產品在身體中的作用以及相關影響的貼文不在少數,例如首次購買尋求其他使用者經驗分享的文章中,在相關留言裡除了廠牌的推薦,也不乏出現賀爾蒙失調的相關症狀,如月經紊亂的情況最為明顯。
然而,膠原蛋白的效用暫未有實驗數據可直接證實,副作用的產生也可能與其體質、生活習慣、使用頻率、原料來源等息息相關,尚有許多不確定性的變化因素存在。
建議品牌選定消費族群 持續培養口碑熱度
綜觀整體膠原蛋白的監測結果,可確定在產品日漸增多的情況下,透過價格折扣等行銷活動,可自然帶動口碑的搜尋與討論熱度。
細究網友分享內容的型式發現,「提問」型的文章多是初次接觸或仍在品牌摸索階段;「分享」型的文章則不乏有3年、5年甚至15年等的使用經驗。
顯示必須要經過長期被使用、驗證過後,才能自然形成產品的口碑推薦時,品牌如何鎖定並培養一群死忠粉絲就變得格外重要,而堅持提供有保障的產品,並積極傾聽消費者意見做良性改善絕對是不二法門。
倘若品牌身為後起之秀,除了把關產品的品質外,如何運用創新思維尋找新的突破點,不論是利用不同型態的產品與膠原蛋白結合,又或者是針對女性以外的族群,做更深入的研究與設計專屬產品,都可望能在未來市場發展出屬於品牌的一席之地。
(統計期間2014/01/01-2015/02/17 i-buzz口碑研究室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