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0)【十大忽悠名詞第九名】能夠提昇質感,感性銷售的策展行銷,為什麼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Brain.com2014-01-20)在上一篇《RTB,過度重視這些事情才是讓你企業失敗的主因!》談到透過即時競價購買的數位廣告。廣告主應該要注意,當代理商在講RTB時,是否也仔細談到廣告需求平台(DMP)。
再來,為了在數位行銷上,更煥然一新,「策展」也成為火熱的焦點名詞之一。一起來看看,數位「策展」有哪些問題與機會?
No.9 策展
相關字詞:策展電商、策展 XX(XX請隨意置換任何字詞)
策展(Curating)是正確的觀念,但也不完全是新觀念。會選它為第九名主要是這東西實在太膚淺了,而且嚴格來說它是一個本來就被混淆的名詞。我引用一段我很喜歡的解釋,該文作者是英國倫敦大學人文與文化研究博士,他應該比我有資格評論現下「策展(curation)」的亂象:
最近出現的一本日文翻譯關於Curation的書(註2),在日文原來主標題使用「キュレーションの時代」,是使用英文Curation的片假名,保有外來語原脈絡意義,但翻譯成中文之後變成「策展的時代」,Curation 對應成「策展」,這個中文翻譯讓在英文系統裡有所區別的兩個字詞 Curating與Curation變成同一件事,造成混淆視聽的事實。
在此書的中文版的推薦序裡,各位推薦人更把「策展」被無限制地自由闡述,把Curation當作Curating 來陳述。有人將之公式化稱 Curation=Content+3C(Context, Comment, Conclusion),將策展定義為把一個訊息,賦與關係,提出看法,並說出結論,另外甚至有人過度地延伸其意義,把在臉書按「讚」都稱之為策展,或認為策展不需要專業,只要有好奇心。
同時,也反過來把處理Curation的人做為策展人,認為由策展人「提供觀點」的行為,就是策展。這些說法加強策展二字的通俗運用,並大言不慚地將Curation誤解使用為Curating,宣稱「以往,所謂策展,指的是策展人在博物館或美術館中所策畫的展覽;現在,策展指的是從如恆河沙數的資訊洪流中,基於策展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淘選資訊,賦予新意並與眾多的網友共享」。然而,必須被提醒更正的是這兩個「策展」,實際上各自對應不同的英文字,前者為 Curating ,後者為 Curation ,各自指涉不同的意義。
當然,我並不是說名詞不能有新解釋,但是近代許多忽悠公司都過度簡化對於策展的深度,以為辦個XX專區就叫做策展,如果弄個年節專區、尾牙專區就叫策展,那真的太小看策展(curating)的真義。
身為一個策展人或是機構(Curator)必須要了解策展(curating)實際上是——多面向、立體化、包含時間、空間、人於其中的展覽製作的事實。
當然在社群時代,可以透過網路及社群,增加策展(curating)超越空間與人之間的互動,最後的結果可能不僅是策展人,而是與觀展人之間的互動。聽起來很抽象對不對,沒錯,因為策展本來就沒有那麼現實。
破解方式
我認為,遇到有人要跟你說做策展 XX 的,直接忽略就好。
策展是門藝術,網路時代的策展我覺得只能是「加分」的工具,太過看重策展容易忽略產品的本質重視。
感性很好,但行銷到最後終究目的是要讓人買單(除非你是靠賺廣告費過活的),一定會牽扯理性判斷。如果當有人跟你說要幫你做策展XX,請先把過往經歷先交出來吧。
(Photo Via @Pleuntje CC License)
※本文轉載自「Circle:十大忽悠名詞第九名:策展,過度重視這些事情才是讓你企業失敗的主因!」
註1:忽悠是中國東北方言,意思是唬弄或唬嚨
註2:佐佐木俊尚著,郭菀琪譯,〈CURATION策展的時代:「串聯」的資訊革命已經開始!〉,經濟新潮社,2012。 推薦序請見
策展(Curating )/策展(Curation)?
延伸閱讀:
【十大忽悠名詞第十名】RTB,過度重視這些事情才是讓你企業失敗的主因
【十大忽悠名詞第九名】策展,過度重視這些事情才是讓你企業失敗的主因
作者簡介:小黑,本名邱煜庭,不過還是希望大家稱呼他為小黑,臺灣網路行銷操作者,接觸網絡多年,曾任MIS、網站企劃、網路行銷企劃、行銷顧問。 專精於Google、Bing及百度白帽SEO,Inbound Marketing(集客式行銷)推廣者。 著有《 網路集客力 》一書(臺灣城邦集團PcUser出版),致力於集客式行銷及雙向O2O(Online to Offline, Offline to Online)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