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1)液晶電視、4K電視持續刺激市場,消費者選購電視機時,有哪些考量?哪些功能、品牌受民眾歡迎?
(Brain.com 2014-06-11)在上一篇EOLembrain東方快線的調查報告《液晶電視稱霸市場 大尺寸有契機》中,針對台灣家戶使用的電視機的使用型態,發現在技術革新的層面上,液晶電視的使用率已將近七成,而傳統CRT電視機的試用者則剩下二成,液晶電視漸漸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
在顯示技術世代交替漸趨成熟的過程中,各品牌廠商紛紛推出新產品及銷售方案,想要搶下品牌重新洗牌之後的一席之地。
然而以現行各液晶電視品牌的使用率來看,除了Panasonic和Sony兩家日系家電大廠仍穩固寶座外,其他韓國的LG、台灣的CHIMEI、禾聯等品牌,因將液晶顯示器的市場切割較零碎,而未來大品牌效應是否會又慢慢浮現呢?
在EOLembrain東方快線2014年4月,針對網路市調會員進行的「電視品牌大調查」中,公佈最新調查結果如下:。
Sony、Panasonic仍展現品牌吸引力
在本次調查中,現行電視的品牌(不分類型),Sony和Panasonic的使用率最高,約為20%。
然而在未來,消費者在會考慮購買的品牌,首先還是被大廠牌吸引,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Sony可能是未來購買的品牌,而Panasonic、CHIMEI分別位居二、三名。之前與三星、鴻海傳出合作結盟的日本品牌夏普,欲購度則竄升至第四位。
雖然實際的消費行為,仍然會考慮品牌以外的其他因素,但對於電視這種高單價家電商品,消費者還是比較會考慮自己熟悉的,或是現在使用率高的品牌。各品牌的行銷策略必須靈活運用,才能獲取消費者的注意。
電視的功能性考量首重高畫質
台灣電視頻道高畫質內容尚未普及,顯示器的畫質發展遠超過可展現的內容,第四台還停留在480i的解析度,MOD最高到1080i的畫質,雖然4K2K面板的顯示器在市場上呼聲頗高,目前台灣4K電視的上已有SONY、CHIMEI、Panasonic、SHARP、LG等品牌加入戰局,但其實距離普及化還有待加強。
即使如此,台灣的消費者對電視顯示器還是非常看重高畫質,有近80%的消費者認為畫質是重要的;但相對的,也有70%的人認為,電視可以節能省電,還是對自己的荷包有實際效益,尤其是40至49歲的中年族群,更是著重省電效果。
對於電視的上網功能和內建數位機上盒,則因各年齡層電視使用型態的不同而出現顯著差異,現在的年輕族群看電視和上網,幾乎都以電腦或行動裝置來完成需求,所以反而是40歲以上的族群對於電視的上網和數位電視功能較為重視。
電視有售後保固最安心
現在大尺寸高畫質電視動輒2、3萬的價格,消費者關心的反而比較不是價格或促銷因素了,液晶電視大面板的維修費用所費不貲,修理面板可能不比買一台新電視還划算;在消費者的認知當中,耐用度和傳統電視也有一段差距,在消費的過程中產品的知覺風險(Perceived Risk)是較高的。因此,有七成以上的消費者認為,電視的保固和售後服務才是他們安心花錢購買的重要原因。
以上調查乃根據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絡市調於2014年04月針對市調會員(Panel)所進行的「電視品牌大調查」而得,共有來自全台灣北、中、南、東部等地區縣市、不同年齡、性別的市調會員參與本次網路調查,樣本組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