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崩世代與奮起的新世代!小於百分之一的人為因素,另外百分之零點幾是善用數位工具,包括行動載具的因素;百分之九十九是神蹟。從學生開始,到民眾參與,24天的「公民不服從」,給了我們什麼提醒?
(文/吳進生)318太陽花學運暫劃下逗點,佔領立法院社會運動震撼了世界,綜觀國際輿論評價:這運動完成光榮任務。
在這二十四天當中,台灣民主的深化增添新頁,老世代該交棒了;準備接棒的新世代,在思想和必要能力上還沒準備好的人,得趕緊向同儕學習。
318對台灣的意義,是台灣新世代鬥智、鬥力、鬥勇、鬥勢的總合展現;可看做一個崩世代與奮起世代的分水嶺。
鬥智的論述:
「公民不服從」(抵抗權)、「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人民不該懼怕政府、政府才應該畏懼人民」、「民主,總是由沒禮貌的暴民掙來,卻斷送在有禮貌的鄉愿手中」、學生「阻卻違法」合憲、「平庸的邪惡」(the banality of evil)。政治、社會、傳播、心理、法學等,各學域的論述在這回群眾運動中的鬥智,獲得臨場充分的真實操練。
鬥力的根基:
三天內動員台灣史上五十萬人的街頭抗議人潮,散場秩序和平,垃圾不落地的「柔性力」;也包括連續性二十四天耐力、體力的意志力、續航力的合一展現。
鬥勇的展現:
再偉大的思想,如果沒有人行動終究是死的思想。318學運審時度勢,巧力20分鐘佔領立院,再來「和平靜坐」,而以公民不服從「柔力」為鬥勇的展現。
後續有待觀察的是:下波會不會演化成為進一步民眾武裝抗暴的「暴力」行為?江宜樺在擔任政治學教授時曾說:「如果一個體系宣稱自己是民主體制,但是它對成員的訴求沒有認真回應,那麼抗議是有正當性的,哪怕是暴力的抗議。那個抗議正當性的多寡,就與體系麻木不仁的程度成正比。」
鬥勢的憑藉:
掌時握勢。20分鐘攻入、24小時整合50個NGO社團發出退場聲明。看起來是與時間競賽的「鬥時」;大埔事件(媒體亦稱大埔毀田、大埔圈地、大埔爭議、大埔案)只是眾多因素之一,服貿是引爆點!其實更是運用一連串的主客形勢得宜的鬥勢。
小於百分之一的人為因素,另外百分之零點幾是善用數位工具,包括行動載具的因素;百分之九十九是神蹟;先是馬王鬥,早先從當選後捐半薪食言,鹿耳朵的茸毛、指花為蕉,一路積累能量。如果這不是神蹟,什麼才是神蹟!
天祐台灣。
公民不服從(搜尋:公民不服從)
1955年,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拒絕遵照種族規矩,讓座給白人。其公民不服從行動,引發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也參與抵制,進而推進了民權運動。
***本文同步見刊於《動腦雜誌》2014/5月號P.14.
延伸閱讀
設計即政治
【熱門服貿議題1】服貿爭議 看各媒體表現
【熱門服貿議題2】318學運 Z世代青年媒體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