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6)創新力為競爭力,台灣的競爭力在哪裡?「大稻埕上賣小藝」如何利用現有空間,植入文化創造新的經濟效益?
(Brain.com 全民報新聞)今年,在電影《大稻埕》的加溫下,讓台北市的大稻埕再度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走進迪化街,百年老屋已經呈現出不同的風貌,由文創品牌、書店、咖啡店、茶館組成的「小藝埕」、「民藝埕」成為亮點,曾經繁華不再的大稻埕,如何重回昔日榮景?對居住在大稻埕的居民而言,看到地景的變遷、移轉,又感受到怎樣的意義?
2014年2月26日,由台灣變形蟲設計協會主辦,文化部贊助、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指導,動腦雜誌、TdA台灣設計聯盟協辦的「新空間經濟」講座,希望透過舉辦一系列的「新空間經濟學」論壇,邀請多方學者以及業界先進,以務實的角度找出新的康莊大道。
第一場邀請到,世代文化創業群主持人周奕成,以「『大稻埕做大藝埕』以合作創業在歷史街區營造公共空間」為題,分享「大稻埕上賣小藝」如何利用現有空間,植入文化創造新的經濟效益?以及如何利用在地文化與產業資源,重新建構街區,和思考歷史公共空間的未來發展面向?
周奕成先後在台北最有歷史文化的街區大稻埕,創辦了「小藝埕」、「民藝埕」、「眾藝埕」,由「世代群」與各創業團隊共同經營管理。他表示,「世代群」規劃「小藝埕」與「民藝埕」所營事業,必須與大稻埕的文化及產業傳統有關,包括:布、茶、藥、戲曲、建築等,要結合產業與文化資源,創造出新的產品服務及時代意義。
現在的大稻埕已沒有稻穀可曬,但仍有豐富的文化與產業資源,新的世代可以在「大稻埕上賣小藝」現藝、賣藝。對文化藝術工作者來說,這裡不僅代表本土文化,更是商業化十足、平民化的「市井」,可以深入地了解什麼是庶民經濟,是最具現實感的微型創業環境。
透過具體的大稻埕空間再生案例,重新認識地方,將有機會鼓勵居民或民眾,更有動機為地方服務,更能尊重地方的智慧和文化,並回頭認識自己的空間,反省現有的結構和制度,能找到更好的空間互動模式,打造有特色的產業,是未來文化創意產業可發展的方向。
▲由台灣變形蟲設計協會主辦「新空間經濟」講座,希望透過舉辦一系列的「新空間經濟」論壇,以務實的角度找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Brain.com/攝)
4/30新空間經濟系列講座2:「創造好品味好人生,用多元創意創造成功」
延伸閱讀:
【新空間經濟講座 2】好樣如何多角化經營生活美學?
【新空間經濟講座 3】用歷史人文背景賦予老空間新生命
【新空間經濟講座 4】佳佳文化系列旅店找優勢說出好故事
變形蟲2014推動設計社會化
變形蟲談 新空間經濟學
變形蟲設計協會「澎湖創意論壇」如何讓特色變生意
變形蟲「設計產業化、設計社會化」倡議發酵中
台灣觀光營收倍增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