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9)除了全球大報或是地方小報,不少報老闆還是積極挽救持續流失的報紙讀者。如果把報紙的版面改小一點,易於攜帶與閱讀,能不能吸引對報紙興趣缺缺的民眾呢?

(Brain.com 2013-02-19)當報界苦思數位轉型,試圖挽回報業持續衰退之際,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城的大報 Columbus Dispatch,卻從另一個方向構思:把報紙尺寸縮小,更換編排格式,期望藉此吸引更多的讀者。

報業多年來的數位轉型並未成功,換一個角度創新,未嘗不是可以試行的辦法,只是要支付龐大的代價。下圖就是新舊版面兩種尺寸的比較,大張是原版、小張是新版

 
▲版面尺寸比較(圖片取自Columbus Monthly 網站)

報紙的尺寸通常為四開(390mm寬、540mm高),美國的報界為了節省紙張,寬度幾次縮小,這份報紙原尺寸是289x558mm,縮小之後為266x370mm,寬度減少有限,高度則縮減少了30%,這樣尺寸的報紙,對折正好像雜誌的大小,攜帶、閱讀都比傳統的大張報紙方便。

尺寸的改變,內容的編排勢必跟著改變,這也是這家報紙縮小尺寸的主要目標。報紙的主管說,縮小尺寸之後,會採用雜誌化的編排方式,文稿的跨頁會大為減少(美國報紙的編排習慣在頭版擠進多則文稿,每則都需要連到後頁),會用大篇幅的圖片替代冗長的文字,類別也會細分的更明確,在閱讀上更為井然有序,而新的編排,內容只有比以前更豐富,不會減少。這一版本實驗讓讀者評價,說受到八成以上的讀者認可。

這樣破壞性的改版,對採編人原來說,是概念上的創新,需要心態上的適應。但在印刷技術上,卻是非常踏實的改變,而且先於編輯的改變,因為必需要知道技術可行。

印刷服務公司Pressline的3V技術(註),配合了技術上的改變,可以把三頁報紙頭接尾,製成一塊細長版,繞滾筒一周,所以滾筒轉一周可以印三頁,以前轉一周只能印兩頁。報社的四組輪轉機以同樣轉速,從原來每小時印六萬份大張報,提升到每小時印九萬份新版報,產能增加了50%。

3V雖然仍使用報社原有的輪轉機,但印刷機的前後端勢必要調整更動。前端的CTP要輸出一塊三頁報紙的連接版,更前端電腦傳送資料的程序也必需因應改變,後端的摺紙機是新的設計,能設定在368mm與400mm之間切紙(新版報紙的高度是370mm),除了切紙的距離,後端的整體速度也要加快,才能應付增加的單位頁數。

Pressline很自傲的說,可以為任何印刷廠改裝,節省成本與人力,尤其對報業更具吸引力,可能成為報紙的新標準尺寸。去年一經宣佈3V技術,有多家報紙相當有興趣,但在投資之前,對剛上線運轉的Dispatch則密切觀察效益,據稱這家報紙已經投入八位數的資金了。

至於這份報紙,把版面縮小,內容重新編排,是否吸引年輕的讀者,是否製造更多的廣告營收,以及提升的生產能量,是否合乎本益比例,業界看法兩極。

正面的看法認為對讀者與廣告主確有幫助,至少可以新面目維持既有的營運,反面的看法則認為報業的衰退不在格式與展現方式,而是因為數位搶走了讀者與廣告,蠶食了報紙的根基。

Columbus Dispatch的新嘗試,成效如何,新尺寸是否為報業普及採用,只有時間能證明了。下面一段由Pressline提供的影片,或可幫助讀者瞭解一些3V技術的概念



註:3V是指滾筒轉動一周可以印製三頁,V也有革命(Revolution)的意思。


※本文取材自2013年2月18日「那福忠ePublishing 電子出版簡訊:報紙的新尺寸」。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寫信到frank.n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