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鄉民、BBS、Ptt、01…這些網路術語對品牌行銷有多少影響力?有關產品的議題與趨勢,如何在網路發酵產生不同效應?
(Brain.com 2012-12-25)根據台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DMA)的資料,2011年社群及口碑行銷廣告投資量成長達35%,在三大網路廣告類型中成長速度最快,預估2012年仍有23%的成長率。顯示新興的國外社群媒體Facebook,及本土電子公佈欄(BBS) Ptt和大型論壇網站mobile01等,在對口碑行銷都有實質的影響力。
究竟這些在大型BBS生活的「鄉民」,或是論壇裡發言的網友,有哪些行銷人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鄉民的起源 最早的百萬網路社群
台灣目前最熱絡的批踢踢實業坊(Ptt),早年是在1995創立主站,到1999年與台大椰林風情、不良牛牧場及小魚的紫色花園等,合作成立台大電子佈告欄系統社。
2001年開始註冊會員數大量成長,迄今在Ptt及Ptt2註冊會員早已達150萬以上,在台灣的影響力完全不小於傳統媒體。
Ptt站內,最熱門的看板通常都是八卦版、就可(joke)版,或近期熱門運動及線上遊戲,還有對於各種產品的討論與合購及代購等,都有相關的討論區。也因為鄉民眾多,其中不乏各類型的神人,甚至被噓文的數量也可稱霸一方,但要在完全言論自由的Ptt,成為能影響鄉民的意見領袖,所花費的心力也不在言下。
言論自由!從「海角七億」到「SKYFOOL」創意現身
電影《BBS鄉民的正義》一片在2012年8月上映後,不少人又重新注意到台灣BBS的世界。對於沒碰過BBS的網友來說,版中的文字圖表達方式、歷年累積的龐大資料、各版不同的版規及用語,各版的歷史事件等,都值得花一些時間研究。
但最大的特色,就是在BBS的社會中,言論是完全自由,不受商業或官方行政體系干涉,除了涉及人身攻擊、洩漏個資等會遭到版主水桶(鎖文)或刪除,幾乎任何意見都不會受到管制。網友大部分都是即時性互動,特別是對於當日發生政治或社會事件,會立即引發流量,加上新聞媒體的炒作,鄉民對事件的嘲諷與批判更是毫不留情。
▲近期經濟學人刊出〈Taiwan politics : Ma the bumbler〉一文,引發台灣媒體一陣討論。Ptt網友也在板上開出一篇「讚美馬總統徵文比賽」,其投稿作品與多年前陳總統事件比較,足見網友在搞怪的作品上,也與時俱進,更加的專業與精細。
產品開箱、試用心得 論壇上不公開的潛規則
而相較於以文字為主的BBS,能讓網友張貼相片的論壇,更受喜愛圖文並茂的網友參與討論。
但是在論壇裡,無論是產品的評測、報導或是鄉民自發性的分享使用經驗,只要有較尖銳的議題,都容易在網路上引發爭議,除發文者本身的專業及立場會受鄉民考驗,過於偏激的回文,也會被網管人員封鎖帳號或停權。
而部分網路論壇因本身有廣告營運的壓力,也不得不傾向保守操作,所以除了針對爭議性內容會封鎖,對於特定事件的字詞也有相當「潛規則」。
較知名的大概就屬民國百年及同年十月國慶期間,Mobile01網管人員在「不涉及政治議題」下的規則下,強制刪除相關文章及移除會員國旗頭像的一事。2012年8月據傳該站也大舉刪除三星手機的相關批評文章,並於11月8日公布「若未提供照片或維修單據的抱怨或維修文章,一律會被移至回收區」,有網民就戲稱此為三星條款,並惡搞註冊samobile01.com網域,並將路徑指向01網站。
▲今年11月20日,01編輯Hana Lin在一篇針對HTC J Butterfly的評測文中,在畫面的比較上,對某一品牌手機螢幕亮度進行後製調整,被網友發現後引發大量不滿,除了暫時封鎖文章回覆功能,在11月23日也正式就此事向網友道歉並解釋原由。
網路口碑能否完全受控? 白熱化的行銷戰場 當品牌向消費者要求公平
2011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公平交易法修正條文「非名人代言如果不實或引人錯誤,需付連帶賠償責任」。此舉雖引發諸多公平性的討論,但也讓口碑行銷的商業模式開始檯面化。而邀約知名部落客出席產品記者會或活動,也嚴然成為公關及媒體公司的必要服務之一,當然知名論壇的置頂文章或是特定商品的討論區塊,也成為各品牌必爭之地。
近年多次有民眾在被法院傳喚後,才知網路發言涉入毀謗訴訟,其中除了有實體餐飲店家因負面食記而提告,也不乏知名品牌,基於維護企業信譽,也跟網友對簿公堂。
但這些案例,並未影響論壇蓬勃的發文生態,反到讓鄉民在發文上更加嚴謹,只要是實際發生的負面經驗,發文時除了用詞保守、嚴守版規,更是善於舉證與相互串連。在鄉民社會,商品特性解讀及品牌價值,恐無法完全由行銷定義。
品牌「搓湯圓」 免談! 鄉民伸張正義的優劣
福斯汽車DSG變速箱的瑕疵爭議,2012年在網路討論區話題不斷,在得不到與國外同等的保固修理下,車主在Mobile01網站上相互串連,最後找上立委,並於7月立法院召開記者會,交通部也在10月正式行文原廠,要求提出相關調查及召回改正的作業規劃,雖未引起媒體報導,但此事件已讓現有及潛在車主心生隱憂。
今年另一件「鄉民運動」,就是BMW車廠在今年部分車款,國外陸續傳出車室內鈑件有生鏽的情形,經過網友自行檢查,發現同款車輛不少都有此情形,該網友並未發表任何非理性的文章,而是直接在網路上邀請車主加入「生鏽車隊」,在未得到原廠與國外相同的保修條件下,版主並未向消基會或行政體系反映,反而是號召車主把車停到該廠展示中心周遭道路,同時陳列生鏽部件照片及國外提供的保修措施來爭取權益,終於在原廠的善意回應下,才讓此活動暫時延期,此文至今已有超過13萬的瀏覽次數,計有78位的車主聯署。
▲目前在01網站上的DSG爭議文,閱覽人次已達24萬以上,相關回覆數也高達798篇,目前此爭議尚未有定論。左圖為立委協助召開的記者會,右圖為交通部正式發文。
尋求協助及經驗分享才是出發點
根據TNS在Digital Life網站公布的數據,在40%會上網發表跟品牌或產品相關言論的台灣網友中,44%是為了尋求協助、33%願意分享與品牌或產品接觸的經驗,還有12%會給予讚美或推廣,其中僅10%的人是為了發表負面觀感。
而對照尼爾森媒體及生活型態調查,使用網路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尋找資訊。網路世界除了給素人一個可快速成名的舞臺,也提供一般消費者對商品及品牌的發言管道。
更開放的品牌價值與體驗
鄉民的嬉笑怒罵代表他們正在參與及分享品牌的體驗過程,無論是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消費者歷程,或是Google的ZMOT,都反映出網路建起了一個「個人媒體」的時代,消費者在決策過程會不斷被影響、跟影響別人,品牌除了提供更好的體驗、更及時的互動模式外,品牌如何保持一個更開放的態度,鼓勵鄉民創造更多原生內容,才能真正豐富品牌的網路資產。
網路上一向容易產生「購買同類商品」的群聚討論效應,其中負面使用經驗,最易引起不同擁護者的相互交鋒,但在資訊透明的網路環境,產品的優點可獲得鄉民無料宣傳,但也很難隱藏商品的瑕疵。
對於負面的體驗,除了可透過口碑公司的口碑監控,在企業端也應思考整合行銷、公關及客服,如何去發展一套更有效的處理制度去應對網路客訴,甚至提供完善的網路售後服務及關係管理,即使是負評,在積極處理後也有可能為品牌增加正向的體驗價值。
(本文轉載自2012年12月19日發行凱絡媒體週報667期──網路趨勢觀察 – 鄉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