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5)今年中國最火紅的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如何吸引觀眾、廣告收入翻倍?看總策劃杜昉從7個面向分析節目的成功。

杜昉

(Brain.com 2012-12-05)在中國,收視率只要超過2%,就算是指標性節目。而浙江衛視的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從第二集開始,收視率就持續上升遠超2%,穩坐同時段節目收視第一。

廣告費也三級跳,15秒廣告費從一開始15萬人民幣(約新台幣75萬元),翻倍成長至36萬(約新台幣180萬元)、51萬(約新台幣255萬元),最後冠軍總決賽時,15秒甚至直衝116萬人民幣(約新台幣580萬元),創下中國單則廣告費最高記錄。第一季5,0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500萬元)的冠名贊助費,聽說第二季有機會翻四倍。

《中國好聲音》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魔力?成功的要素又為何?2012年11月28日,浙江衛視副總監暨中國好聲音節目總策劃杜昉,應動腦雜誌邀請,在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指導的「101年度電視節目行銷人才培訓專班」,「中國市場新商機:了解新世代提供好內容」課程中,分享籌劃《中國好聲音》背後的故事,並歸納出其中成功的要素。

從失敗中累積能量 尋找理想中的選秀節目
杜昉表示,其實浙江衛視對於音樂類型的節目,耕耘已久。很早就觀察到,現今歌唱選秀節目中,毒舌的評審,加上過度強調外型、舞台效果的節目內容,已經喧賓奪主,引起單純想聽見好聲音的觀眾反感。現在觀眾需要的,應該是回歸到聲音本質,對於歌聲篩選建立高標準的節目。

在《中國好聲音》之前,浙江衛視其實有類似的嘗試。例如:讓演唱者在布簾後面,要評審喜歡才能露臉,或是另一個名叫《非同凡響》的選秀節目,有同樣讓評審變成導師的概念,讓導師選自己的團隊彼此較勁。這些想法雖然都不錯,但在執行上都有許多不完美的地方,因此收視表現不算太搶眼。

直到杜昉看到源自荷蘭Talpa公司的《The Voice》,和他一直以來的理念不謀而合,而且結構更完整、更強。《The Voice》每次在各國授權所播出的節目,都在各國拿下非常好的收視成績。讓他下定決心,要做中國版的《The Voice》。

中國好聲音 成功7要素
回顧《中國好聲音》從無到有的過程,杜昉歸納出7項成功的要素:
1、好的節目模式
《The Voice》原有的節目模式非常完善,杜昉強調,其實像是評審不看參賽者盲聽,或是導師制度,他們之前都有嘗試過,但是成功把這些迷人的特點融合,就是《The Voice》厲害之處。

《The Voice》在處理盲聽的過程也很厲害,讓參賽者站在舞台上,所有導師坐在旋轉椅上背對參賽者,如果喜歡這位參賽者的歌聲,就可以按鈕,把椅子轉向舞台,面對演唱者。爭取收這位選手為徒。如果有超過兩位導師爭取,則主控權反轉,由選手來挑導師。

觀眾在電視上,看到評審聽得心癢難當,臉上既期待又猶豫,不知道該不該按下按鈕的表情,到決定按下去,全場驚呼的小高潮,讓節目張力十足,擄獲人心。

2、寶典致勝
拿到授權之後,Talpa會提供一本寶典(bible),裡面詳細記載節目製作規則、導師和參賽選手要如何挑選、比賽賽制,及現場設備的規格。除此之外,寶典裡面還會記錄過去授權製作時,不同國家遇到的問題,以及因地制宜的解決方式。

杜昉表示,有這一本寶典,讓他們少走很多冤枉路。例如,寶典裡強調為了補抓任何細節,全場要27個攝影機位,除了歌手、評審、觀眾、後台的家屬,每一個鏡頭都不放過,這樣大陣仗和中國之前做節目的習慣大相逕庭,如果不是寶典,他們不可能這樣做。

3、精心挑選導師
寶典中對於導師的選擇,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尋找導師的過程,杜昉一開始就設定,要找目前仍然活躍的一線歌手。於是找來中國流行樂壇國寶級的劉歡,和暢銷天后那英。

接下來由於在盲選過程中,棚內沒有主持人,需要一個人控制場面,因此找來能唱又能主持音樂人庾澄慶。最後拍板定案的創作歌手楊坤,杜昉坦誠,最初不是很有把握,但沒想到後來楊坤以個人的感性,為節目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4、本土化觸人心
除了依循寶典外,《中國好聲音》也有一些因地制宜的作法。首先,由於中國的觀眾,看電視的時候習慣邊做些其他事,所以杜昉把節目的步調放慢,以免觀眾一個不留神,就錯過精采鏡頭。其二,《中國好聲音》挖掘出每位選手背後的故事,裡頭包含親情、愛情等動人篇章,連評審劉坤都多次因此落淚。最後,《中國好聲音》將賽制做調整,針對中國觀眾比較喜歡盲選過程,增加盲選的集數。

5、技術上的堅持
既然是強調回歸好聲音的節目,音響設備及技術上自然不能馬虎,《中國好聲音》請來中國最好的音響師金少剛擔任音響總監,搭配中國舉辦演唱會首選樂隊,所有的聲音收入硬碟後,會經過前後兩期的調校,完整呈現音樂的細節。燈光部分請來英國達人秀的燈光師,保證節目的品質。

6、意見領袖 口碑行銷
行銷策略上,《中國好聲音》找來一些意見領袖,像是知名導演馮小剛、姚晨、李湘、王菲等,請他們觀看節目片段後在微博上說感想,結果引起一般民眾好奇,想看一看連馮小剛、王菲都推薦的節目。但杜昉強調,這樣做的先決條件,是節目本身要夠好,不然那些意見領袖也不可能會願意背書。

7、共享共榮的經營模式
以往在中國做電視節目,大致不脫自製自播和製播分離兩種模式,但是這次《中國好聲音》,由於投入資金較難預估,最後浙江衛視和製作公司燦星製作決定攜手,採取版權共有、聯合製作、利潤共享的合作模式,一起把餅做大後分成。這樣的經營模式,對於中國來說,是很大的突破,開啟了未來無限的可能。

最後,杜昉表示,雖然《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做得非常成功,有人會認為,要趁勝追擊馬上製作第二季,但他認為,一個好的節目,需要很長的準備期,其實一年做一季差不多,也可避免觀眾很快失去新鮮感。

在台灣歌唱選秀節目逐漸疲軟的時刻,《中國好聲音》的節目製作或經營模式,也可以給台灣的電視台一些啟發,重新思考該如何找回觀眾的目光。

《中國好聲音》節目片段:


中國好聲音成功7大要素
 


荷蘭電視製作公司Talpa小檔案
.創辦人為知名製作人John de Mol
.善於將自己的節目格式化,販賣製作版權。
.把相對英美來說,規模較小的荷蘭市場當作實驗室,嘗試各類型節目,一旦成功,就拆解一套節目製作的「聖經」,授權給其他國家。
.光是英國版《好聲音》節目的授權費,就達220萬英鎊(約新台幣一億四百萬元)。
.目前《The Voice》的版權已授權40多個國家,《中國好聲音》是第40個。

 


中國好聲音》小檔案
.從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衛視台播出,總決賽日期為9月30日,共14集。
.由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擔任導師。
.第一階段盲選佔6集,由4位導師挑選出14位選手加入自己的隊伍。
.第二階段7到10集,則由各導師隊伍內的14位選手PK,選出4位代表進入表演賽。
.表演賽共3集,最終,導師會選出一位選手代表參加最後一集的總決賽。
.《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冠軍是由那英團隊的梁博拿下,庾澄慶指導的李莫愁為亞軍。


【圖片來源1.2

杜昉小檔案
. 1973年生,杭州人。
.浙江衛視副總監兼節目中心主任。
.負責策劃和監製浙江衛視所有非新聞類自辦節目,活動,晚會和紀錄片等。中國知名節目《我愛記歌詞》《中國夢想秀》《中國好聲音》總策劃、總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