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7)廣告之所以成功或失敗,廣告主與代理商需平均承擔責任。當廣告引起觀眾負面反應過大時,代理商要注意哪些地方?

(Brain.com 2012-10-17)一則政府宣傳廣告,在Youtube上被網友檢舉「詐騙」,因而下架,相當尷尬!但從這次事件可看出,公民媒體的即時迅速,讓我們再次見識網友在PTT上討論的影響力,隨時要注意全眾反應,並加強危機處理的能力。

由行政院署名的網路廣告「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在10月16號晚上在PPT及FB上瘋傳,引起不少網友傻眼。他們認為這樣「有拍卻沒解釋到任何政令」的廣告,究竟有何必要?



公民媒體新頭殼首先報出《低智廣告!馬政府在玩愚民政策嗎?》,指出行政院推出的經濟促進方案廣告,內容空洞、文案沒有意義,整支廣告反而凸顯領導人沒有能力向民眾解釋目前經濟環境,也對人民需求無感。

因此,今早(17日)就有網友在政府標案網站猜測,可能是由戰國策國際顧問得標,以400萬承接的「經濟部101年整體政策宣導行銷案計畫擴充案」,因此戰國策這家知名公關公司也瞬間陷入網友的圍勦。

動腦向戰國策求證,戰國策許立倫表示:「這廣告不是我們做的!」。透過戰國策網路監測系統,今早10點就得知網友隱射廣告由戰國策操刀,所以立即展開內部會議,討論是否該在PTT上回應網友,為公司形象止血。

戰國策認為,網友訊息來源是標案網站,令訊息可信度增高,更容易傳播,也不易澄清。如果真正的執行單位沒有站出來,危機會迅速擴大。

最後在下午證實「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是由行政院發言人室所發包、民視文化製作的「101年度政府法令政策媒體宣導」,以新台幣100萬元製播。也證實這個廣告是具爭議性的前政院發言人胡幼偉在位時的規劃。新頭殼也再次以《史上最爛政府廣告 又是胡幼偉政績?》為題報導後續消息。

透過觀察,輿論的重點雖然都以「政令廣告無用」、「胡幼偉」為主,認為製播單位只是聽令行事,而不該負主要責任。但當政治敏感度高,或是有爭議的商品上市時,相關的代理商、製作公司會受到牽連,甚至賠上商譽。

而在公民意識抬頭,小眾媒體仔細監督社會情勢的狀況下,廣告主與品牌也須注意這樣的趨勢,做好網路公關危機管理。

網友Kuso廣告:【口號的背後,一片空白】


相關新聞如下:
◆低智廣告!馬政府在玩愚民政策嗎?【來源:新頭殼】
◆史上最爛政府廣告 又是胡幼偉政績?【來源:新頭殼】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來源:UDN活動網頁】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來源:行政院官網】
◆經濟部長長:廣告沒做好 應撤掉【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