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8)【新書搶先報】當市場競爭太激烈,明星商品又太熱賣時,品牌若要推出新品搶攻未來市場,哪些要點值得注意?《愛不釋手的理由》一書提出分享伊右衛門茶的開發經過,究竟有哪些秘訣?
(Brain.com 2011-03-18) 「日本業界用『千分之三』,也就是一千項新商品裡,最後只有三個可以存活,來形容這場嚴酷的戰爭。」《愛不釋手的理由》一書作者褚炫初及何啟亨,指出日本飲料市場的競爭有多麼的激烈。在日本已經有招牌烏龍茶站穩市場的三多利,預估到未來的綠茶潮流,抓住了還沒被滿足的消費者,準備開發新的商品,而新商品的設計該在商品開發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決勝的關鍵因素會是什麼?而以文化為賣點的伊右衛門茶為什麼要進攻北美市場?進攻時,除了定價與品牌形象外,包裝做哪些改變?
動腦特別摘錄《愛不釋手的理由》一書中伊右衛門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他們的秘訣。
三得利「伊右衛門」綠茶 SUNTORY IYEMON CHA (刊於原書第41頁起)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一杯茶的世界觀
伊右衛門綠茶,可說是前幾年在日本便利商店成長最快的綠茶飲料。它的品牌歷史並不久,卻只用短短幾年工夫,成為稱霸茶飲市場前三名的暢銷商品,甚至外銷到北美,並且在京都開了一間飲茶沙龍。
過去日本的清涼飲料,以可樂、汽水等碳酸飲料為主流。直到80年代初期,釀造威士忌起家的三得利公司推出「烏龍茶」罐裝飲料,引發爆炸性的人氣,從此改變日本民眾喝茶是「在家自己沖泡」的習慣,也打開日本茶飲大戰的序幕。
烏龍茶的熱潮持續了近二十年,三得利公司一直處於霸主地位,同樣身為日本主要飲料大廠的伊藤園以及麒麟飲料公司,於是轉為開發綠茶飲料,希望另闢新機。果不其然,隨著烏龍茶新鮮感降低,以及近年逐漸加溫的綠茶養生熱潮,加上綠茶本來就是日本人自古習慣引用的飲品。於是綠茶勢力逐漸抬頭,成為清涼飲料類別的主力商品。
商品趨勢與消費者口味發展至此,三得利公司意識到,如果不推出一款成功的綠茶商品,未來在清涼飲料市場辛苦建立的江山不但難保,還會越走越艱苦。問題是過去三得利等於烏龍茶的形象經營太成功,也太根深柢固,加上先發品牌的綠茶飲料銷售非常穩固,三得利想後來居上,不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認同。面對這樣的情勢,負責主導開發綠茶商品專案的沖中直人知道,這是一場不成功變成仁的硬仗。
伊右衛門的誕生
為了找尋心目中完美的綠茶並理解日本精神裡的茶道精髓,沖中課長帶著團隊走訪日本著名茶鄉京都宇治,得到一個結論就是:「現泡出來的茶最能打動日本人的心。」但是為了要創造「現泡的口味」,恐怕從製程到生產設備都必須引發革命。
沖中課長就消費者、競爭對手以及三得利本身的條件進行全盤分析,認為打造新品牌必須達成三項任務:「第一是把日本傳統的慢活哲學具體化,二要實現真正的現泡綠茶風味,第三需要創造一個『懂得做茶』的人物形象。」第一與第二項較好解決,但第三項攸關如何建立三得利製造綠茶的專業認同,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於是,尋求專業老茶行協助參與開發的策略,漸漸浮出檯面。
「以釀造威士忌還有啤酒聞名的三得利,不可能一夕之間成為精通日本傳統文化的綠茶專家,更別說還要打響品牌知名度。所以一定要借助老行家的合作,來補強我們的不足。」沖中課長說。位於京都宇治,擁有兩百年歷史的老茶行「福壽園」成為最佳候選。
在商品命名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設計部門也沒閒著。三得利公司擁有自己的設計團隊,和其他企業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一般商品多由事業部主導開發計畫,到上市前最後階段才讓設計公司或設計部門參與,不過三得利的設計部卻從初期便加入,和品牌經營團隊共同落實商品化。不只是設計部門,三得利在推出新品前的階段,便會先召集品牌經理、研發人員、設計師、業務員及公關成立專案小組,每位組員無論是什麼專業背景,從商品企畫到命名,甚至是包材成本,全程站在第一線參與開發所有過程。由於新商品的開發牽連甚廣,從成本控管到資源分配,都會不斷造成各部門的立場衝突。徹底執行跨部門專案小組的運作,有助於加強橫向的溝通,且維持品牌的核心精神。在創意面來說,設計師能夠充分掌握商品的理念,量身打造出合身又實用的設計。
三得利公司在伊右衛門上市前,為了進攻後來崛起的綠茶市場,已失敗過無數次,因此這次出擊,可說是集過去失敗之大成。從過去的經驗中開發三得利「伊右衛門」綠茶小組得知,綠茶雖近幾年才開始流行,卻是日本人喝了幾百年的的飲品;綠茶的味道代表了日本文化中味覺上的鄉愁,與其絞盡腦汁創造差異化,不如集中火力強打「品質」與「道地」,反而容易得到消費者肯定。來自京都,採用老茶行福壽園嚴選茶葉;用名列日本「名水百選」、專門釀造頂級威士忌同樣的天然蒸餾水沖泡,不添加任何人工香料......同樣的概念運用在設計上,時尚、可愛或新潮的外觀,都不符合伊右衛門的品牌精神。
日本綠茶飲料主要消費群是30~50歲的男性,因此在視覺上一定要符合出伊右衛門的核心價值,才能打動人心。設計師於是拿出御飯糰當做比喻,綠茶也有相同的背景。家庭食品工業化,改變了大眾的飲食習慣,只是消費者表面上接受了現代化,內心仍會下意識追求「手工」的感覺。因此一些高價的飯糰,會使用竹葉來包裝,即使是同個類別,也會因包裝而讓消費者產生質感認知的差異。相對於飯糰的竹葉,三得利的設計師發現江戶時代的日本人用竹筒當成水壺,以方便外出時飲用,就像現代的保特瓶。竹筒裝的茶水不但讓人感覺純淨安心,有「手工」感,也正好和京都及福壽園的形象也十分吻合,橫掃市場的竹筒型包裝設計,於是在千呼萬喚下誕生了。
「畢竟這是個兩秒鐘決勝負的戰場,消費者到便利商店大概只花兩秒,看看形狀和顏色來決定要不要購買。所以一定要有強而有力的包裝設計,適當凸顯伊右衛門的特色」沖中課長說。
從京都到日本,從日本走向國際的IYEMON CHA
選擇舊金山做為進軍國際的第一步,主要在於美國西岸對於日本文化接受度高,慢活養生的風氣也較濃厚。三得利公司表示受健康主義高漲的影響,美國市場非碳酸飲料的銷售量逐漸擴增,因此希望藉由日本茶這個新品項,來開拓無糖茶的市場。
伊右衛門茶特別針對美國消費者喜好,除了選用符合美國政府有機認證的茶葉當原料,並調整了配方與比例,喝起來更加順口;包裝上使用充滿高級感的霧面玻璃,除了大大的茶字logo,漢字的字型盡量小而低調,取而代之的是優雅纖細的英文字體,還有半透明的玻璃瓶上絕妙的顏色漸層運用,營造出一種簡約的美學。「我們在包裝上想傳達的是,少一點點的設計。有別於日本的策略,包裝上的漢字就不能太多太搶眼。因為太多陌生的語言,會讓消費者產生疑慮。東方元素雖然有新鮮感,處理得不好就會成為負擔。所以我們包裝上無論是用色、圖案或字體,走的都是少一點比多一點好的原則。這種內斂、不搶眼、往後退一步的姿態,也代表了日本精神。美國人喜歡強調自我, 反其道而行,用東洋的觀點來說就是謙沖的態度,但是這種風格和力求自我表現的商品放在一起,反而更容易被看到,結果是以退為進。」
伊右衛門的野心還不止於此, 在美國上市不多久,2008年夏天,第一間IYEMON SALON KYOTO(伊右衛門沙龍京都)開幕了。地點選在京都,是因為京都不但是日本茶的故鄉,也是日本文化重鎮。伊右衛門除了商品還跨足餐飲業,開了這家「以日本茶的傳統文化為原點,用『茶』來設計現代生活」的茶館,裡面除了供應各式茶飲餐點,還陳列了許多原創周邊商品,並不定期舉辦各種藝文活動。
「伊右衛門沙龍的營業時間從早上八點到午夜十二點,每個時段的客層都不盡相同。大清早來吃早餐的多半是附近工作的上班族,其中不少是常客;中餐和下午茶除了本地人以外,由於京都是觀光城市,所以從外地慕名而來的很多;到了晚上,尤其是九點以後,投宿在市區的外國人常常在回飯店途中,繞過來喝杯茶吃塊蛋糕。因為我們營業到很晚,一些不想上居酒屋喝酒、想安靜聊天的客人,會到這裡鬆一口氣。」 Cafe Company駐派的顧問加藤說。

▲沙龍的門口放置的英文店鋪說明,特顯品牌的國際形象與地位。

▲361ml玻璃瓶是「IYEMON CHA」進攻美國市場的第一炮。包裝上使用充滿高級感的霧面玻璃,除了大大的茶字logo,漢字的字型盡量小而低調,取而代之的是優雅纖細的英文字體,還有半透明的玻璃瓶上絕妙的漸層運用,營造出一種簡約的日本美學。
作者小檔案
褚炫初出生於台北市,畢業於京都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攻(現改為媒體學科),早稻田大學亞太研究所。曾任職電子媒體編輯部與國際新聞中心、日商智庫研究員、本土食品集團新事業開發部門。1999年921大地震隨日本NHK電視台赴災區拍攝紀錄片以來,擔任建築、設計美學、品牌行銷等相關領域之大型演講、招商說明會、記者會、專業教育課程之同步 / 逐步口譯至今,曾任GTDI Co. Ltd.設計公司台灣代表,現為專職日文口譯員與自由文字工作者。部落格:designdiary.pixnet.net/blog
HENRY HO(何啟亨)出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學科。曾任職於香港奧美廣告,1996年赴日加入 GTDI Co. Ltd.設計公司。十餘年來在日本擔任過資生堂、佳麗寶、聯合利華、日本可口可樂、大塚製藥、麒麟飲料、味之素、香港美心集團、台灣統一企業,統一超商等集團商品之形象與包裝設計。並以自創兒童品牌「Born To Create」獲得日本G-mark獎和D&AD獎。目前身兼GTDI社長與創意總監的職務。官網:www.gtdi.co.jp/
《愛不釋手的理由:日本行銷包裝大師打造人氣商品的秘密》
作者:褚炫初、Henry Ho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2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362694
裝訂:平裝
詳情請上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