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7)在不斷追逐高科技的氛圍下,若能回頭看看人性的本質及需求,或許高科技能發展出更適合人性的科技商品,使用的普及性才會打開。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

(文/溫慕垚)日前一部電影「不存在的房間」,在試映會後,讓民眾戴上VR眼鏡,實際「體驗」這間不存在的房間。
 
以電影造勢來說,結合新科技創造話題是不錯的選擇,但據參與的朋友分享,戴上VR眼鏡沒多久,眼睛和感覺就開始不舒服,會有壓迫感產生。
 
在近年來一片炒作VR的聲浪中,VR的發展是否真能如一些網路巨擘和3C廠商分析地那麼美好?
 
筆者於一月曾撰文「VR與AR」,分享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與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的異同。
 
兩者都是新的科技產物,但應用的層面和發展性卻大不相同。筆者以過往在LG台灣推出3D電視的例子來說,3D也是數年前娛樂圈倚重的新武器,在電影、遊戲、電視節目上都大力推廣,但近年來的3D應用卻逐漸減少,連電視廠商都不再主打3D,原因為何?
 
因為戴上3D眼鏡的麻煩和不舒適問題始終存在,而且消費者的眼睛不一定都適合長時間觀看3D畫面,說穿了,在我們眼前的景物本來就是3D立體的,所謂3D影像是把景物的景深調整,讓景物能有層次,但也造成了視覺的壓迫感而無法久看。
 
VR「侵入」視野的狀況比3D影像還「嚴重」,它讓你完全置身在一個「密閉」的視覺空間中,美其名是脫離了現實世界,但實際上是跟現實世界隔離,加上與眼球的距離更近,要不產生對眼睛的壓迫感,是很大的難題。
 
因此,VR雖被冠上未來影視科技的希望,但筆者對其發展卻沒那麼樂觀,或許在一些特定的場域,如何娛樂、訓練等會較適合,但要普及到全民市場有其難度,主要就是這項科技並不來自於人性。
 
人類的眼睛在正常狀況下,本來就會看到世間萬物,為了創造眼睛看不到的「效果」,而把人們的眼睛給圈禁起來,並不符合人性的需求,在不斷追逐高科技的氛圍下,若能回頭看看人性的本質及需求,或許高科技能發展出更適合人性的科技商品,使用的普及性才會打開。
 
麥當勞McCafe的對話杯推出新廣告,議題是「出櫃」,引起了不同的社會看法,下週跟各位讀者分享,也歡迎讀者提供想要筆者分享的行銷話題。      
 
討論一:您覺得VR的未來會有那些層面的應用?
討論二:你有什麼行銷事件或現象,希望作者能提出來分析及分享?

 
 
 
 

 

 



***歡迎加入筆者的行銷社群:行銷金三角臉書社群、或瀏覽筆者的行銷部落格:行銷金三角部落格 

博客來購書網址:本書銷售所得扣除成本將全數捐給社福團體,歡迎各界朋友一起讀好書,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