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酷活動】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預定參觀人數最多,首次在開發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這麼一場就發生在對岸的盛會,我們對它了解多少?其中有多少精采的創意?台灣人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山水心燈」為主題的台灣館正進行燈光測試,紅色的光透出來就像即將啟程的天燈

(Brain.com 2010-04-06) 台灣上一次參加世博會是在1970年於大阪舉行的萬國博覽會,當時的中華民國館是由貝聿銘先生設計,他的助手就是本次設計台灣館的李祖原建築師。當時台灣還派出了北一女的樂儀隊參加開幕式的表演,影響層面廣,因此成為台灣人記憶當中最熟悉的一次世博會。

  在大阪萬博之後中華民國因退出聯合國,再也沒有機會參加世博會,對於這場世界嘉年華會的印象逐漸模糊,直到這一次上海世博因為地緣、血源關係才又被喚起。然而台灣近十年來社會內耗的厲害,對於在飛行時間僅80分鐘距離的地方所發生的世界盛事,卻是如此的陌生、冷漠。

台灣創意人 在世博創造驚喜
  上海世博會中最受矚目的場館,一個是地主國的中國國家館,一個是40年未曾參加世博的台灣館,這兩個館的展示創意設計與工程,都是由來自台灣的躍獅公司承攬。這本來是非常有象徵意義,也非常具有話題性的事,但在台灣卻沒有人關心,它的新聞價值恐怕還趕不上C咖藝人的緋聞。

 

  躍獅在2007年就透過競圖,獲得世博局的展覽展示設計與展覽工程兩項推薦服務供應商的資格。2008年參與中國館展示概念標案,在64家國際團隊中經過一年的時間,四輪的角逐,最後終於獲選為主方案,並獲得創意總監與深化設計的身份。2009年再以競標方式取得中國館最核心項目中心大電影院的工程。


姚開陽的躍獅公司從四家國內外團隊中脫穎而出,承攬上海世博會台灣館的設計工程與營運,圖為日前台灣館宣告峻工。

  同一時間,躍獅參與台灣館標案,在四家國內外團隊中脫穎而出,成為台灣館的展示設計、工程與運營總承攬商。躍獅在世博每一步都是刺刀見紅拚出來的,但也讓我們有機會從前所未有的高度,來看兩岸產業的未來發展。

 
姚開陽除了是台灣館的創意總監,更從64家團隊的比稿中脫穎而出,獲得中國館內中心的大電影院核心項目,圖為施工人員正在調校穹幕投影,確保完美呈現。

 
台灣館基於「建築即媒體」的設計觀念,外部的巨型玻璃燈罩就是戶外大型播放螢幕,參觀者由外可以看到台灣生態著名的蝴蝶飛舞、魚群優游的逼真影像。

 
台灣館還有4D LED球幕,具內部放映功能。圖由720度全天域球幕劇場的門口看向中央天橋,可見美國Spitz公司的技師正在施工。背景可看到全天域球幕的一角;這個館至今從未對外曝光過任何照片,讓動腦讀者先睹為快


全球聚焦世博 商機無限  
  世博會是從宣揚人類工業革命成就開始的。自1851年第一屆世博會在倫敦舉辦起,它就與商業脫不了關係。相較之下,以競技為主的奧運會政治色彩比較濃,能帶來的商業效應反不如世博會。尤其奧運會時間很短,對產業影響有限;世博會卻長達半年,場館數量、園區面積與流量也超越奧運甚多,從商業的角度它遠比奧運來的重要,但我們對奧運的關注卻遠超過世博。

  世博會本身是一個超級Event,對會展、文創、設計、多媒體等行業都是一個巨大的舞台,參與就有機會與世界頂尖的設計師同台競爭或合作,能夠看遍世界各國優秀的方案,能夠實際操作特大項目的工程,並獲得無可取代的業績,並且利用這個機會將公司的體質與體制壯大。

世博商機 台灣人參與多少?
  台灣雖然表面看來熱鬧參與世博,無論吉祥物設計、餐飲進駐或是贊助展示,但最關鍵的展示設計與展覽工程卻非常少廠商參加,這對台灣未來的會展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到了後世博的時代,沒有參與世博的台灣會展業將處於絕對的弱勢,不僅在博覽會,還包括博物館、主題樂園、精品酒店與購物中心的市場全都將拱手讓人,這是多麼大的隱憂?更令人憂心的是,直到今天我們都還沒體會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與廠商放棄世博舞台相呼應的,是台灣社會對世博的冷漠,直到去年底還有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世博會是什麼東西?當時我們參與世博的工作都已經兩年了。這些人還不是普通人,而是相關領域的官員、學者、媒體,甚至業界。現在臨到要開幕前夕才彷彿大夢初醒,到處充斥著局外人講的外行話,卻不知機會早就沒有了。

  我們以台灣業者身份參與大陸的國家形象建設工程,有機會比較兩岸在這方面的差異。我們不能老是以過去的刻板印象,以為台灣一定比對岸先進而「敝帚自珍」。以世博會工程來說,無論消防、無障礙空間、環保節能建材等,都是依照國際最高標準來要求,同時圖紙的準確程度與每一步驟簽證的專業資格都有明確規定,這使得習於台灣工程施作方式的台灣館一開始很不適應。

世博展館 講求精細工藝
  台灣人最常講的一句話是:「就憑兩張草稿我也做出過2萬坪的展館,幹嘛圖紙一定要畫到那麼仔細?」台灣地方小,項目小,設計師與工頭說一說就開幹了,然後一面做一面改,遇到法規的限制,往往不去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而是想出各種繞道的撇步解套。這是台灣的特色,說的好聽是彈性,說的不好聽是沒有計劃,做不了大工程。

  這種做法在大陸就不大行的通了。大陸地方大工程規模也大,又依法設計與工程必須是分開發包,還有項目監理與財務監理公司的介入,不可能依靠少數人的溝通與默契就能施工。而且民工知識水平較低,頭腦呆板,沒有主動的判斷力,設計師若不把圖紙畫到很細、規格定到極死,工人就無法開始工作。當然大陸也會有形式主義做表面功夫的問題,但世博是國家重點工程,位階拉的很高,執行力度很大,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兩、三年,的確學到許多在台灣學不到的東西。

  在經歷40年的缺席後台灣重返世博,但參與台灣館的工作更可能是百年一遇的難得機會。因為依國際世博局的規定,我們絕對不可能以台灣館名義參加,這一次是因為中國是主辦國,在雙方各自表述的默契下讓台灣館出現在A片區,這是兩岸華人的智慧,但卻無法運用在別的國家主辦的世博會上,而且在幾十年內也看不出有解套的可能。

  百年一遇的機會,人一生最多只能抓到一次,我們很幸運,一次抓了兩隻大的!(作者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及台灣館創意總監;本篇文章附圖皆由作者提供)


作者小檔案
  「鼻子尖尖,鬍子翹翹,手上還拿了根釣桿!」的廣告詞至今讓人印象猶深,這支波爾茶廣告片,就是過去曾製作過多支知名廣告影片的姚開陽的代表作。姚開陽曾經營過協同影視、輝格影視等多家廣告影片製作公司,結束廣告影片製作公司後,就潛心經營躍獅公司,推出互動體驗商品。

姚開陽
1952年生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第一屆畢業
資深導演與創意
躍獅影像科技公司創意總監
2010年世博會中國館與台灣館創意總監
中國軍艦博物館館長
海軍與船舶史研究者、航海者
業餘歷史小說家

 

動腦上海世博文創考察團預計在7/25-7/31出團,想要一起參加這個盛會嗎?
請洽02-27132644分機22陳小姐或e-mail至lynn@brain.com.tw預約上海世博考察團說明會,名額有限,敬請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