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般消費者覺得身體不舒服,可能會就近尋求醫生的治療,或者到藥房通路購買成藥。而成藥也包括了維他命等保健食品,這些在他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保健食品,行銷通路多元又多變,這塊市場呈現什麼現象和趨勢?
(Brain.com 2009-09-09)「哈啾!」一般消費者可能曾經有過經驗,因季節轉換、身體感到不適,但感冒季節到了,大排長龍的耳鼻喉科診所和醫院,讓分秒必爭的他們大喊吃不消;這時,他們或許會選擇直接到藥房自己買成藥吃,並靠意志力壓下感冒病毒。
這些不用醫師指示和處方箋的成藥,也包括維他命等保健食品,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占了部份比重。現在,銷售成藥已不再是藥房的專利,消費者也可以在量販店、藥妝店發現成藥保健食品的蹤跡,各行銷通路表現出什麼趨勢和現象?
台灣藥品制度共分為三級,分別為處方藥、指示藥、成藥,OTC(over-the-counter drugs)也就是所謂成藥。所有新藥推出初期都是處方藥,基於安全性考量,需有醫師開立的處方箋才能購買。指示藥可經由醫師或藥師推薦指示後選購,成藥則不需處方箋也不需經由醫師指示,民眾可自行判斷與購買,如:綠油精、萬精油等,另外還包括中草藥、營養補充等產品,種類繁多。
台灣全民健保福利制度的完善,民眾已習慣於小症狀至大醫院就醫領藥,經健保給付後,處方藥甚至比民眾自行購買的指示藥或成藥便宜,就醫的便利性除了造成處方藥的浪費,也降低了民眾對於OTC保健產品的需求。
台灣OTC藥物的市場需求,主要著重在保健產品的購買與使用上,包括常見的維他命等,以下探討台灣OTC保健產品的市場概況與使用通路,並提出在銷售通路上的觀察。
台灣OTC保健市場概況
根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2009)統計,台灣2008年OTC保健市場達560億新台幣,較2007年成長5.3%,成長幅度從2006年後已開始趨緩,2003~2008年複合成長率為5.7%,2008~2013年複合成長率將下降為3%,OTC保健產品逐漸邁入成熟市場。
全球金融風暴所造成的景氣低迷,也促使消費者未來對於生活支出的考量,比以往更為謹慎;雖然如此,台灣OTC市場仍持續緩慢成長,預計2013年台灣OTC保健市場將達660億新台幣。
台灣OTC保健市場銷售通路
從銷售通路觀察歷年來銷售資訊可發現,消費者購買OTC保健產品主要來源以藥房與直銷體系為主。
但近年來,OTC銷售通路的散佈更為多元,藥妝店、超市、網路販售等對傳統兩大銷售通路,都造成市占率的威脅。如康是美、屈臣氏等藥妝店擴大經營,銷售通路的快速佈建,以及產品的多元選擇,在通路上占有優勢,也影響傳統藥局銷售比重,由2007年37%下滑至36.5%。
另外,大型超市與量販店所開始販賣OTC產品,產品內容也越趨多元,加上設有專業藥師提供民眾購買建議與諮詢,因此銷售比重由2007年5.9%,上升至2008年6.4%。這也使得過去以直銷為主要銷售模式的維生素及營養補充品,部分轉移至由實體店鋪購買。
雖然藥房與直銷是現今主要OTC保健產品的銷售管道,但直銷通路模式受到實體店舖銷售、結合專業諮詢服務模式的競爭壓力,而網路購物的便捷,預估也將逐漸對傳統通路銷售構成壓力。
台灣OTC保健市場銷售通路
實體通路是目前消費者購買OTC保健產品主要模式,因此產品的擺設與介紹將影響消費者購物意願。大部分實體通路產品擺設多以產品功能性區分,且產品種類豐富,包含各式藥物、美容保養、營養補充品等,甚至配有專業藥師在旁提供諮詢服務,民眾可針對不同需求、症狀到合適的貨架挑選,在最短時間內比較各大產品價格、品牌、內容物等,提供消費者一次購足的需求。
因此,對於傳統只銷售特定藥品的藥局來說,未來將面臨龐大的競爭壓力。部分藥廠如:杏輝、永信等則為了吸引更多品牌忠誠度高的消費者,選擇在各大通路設獨立專櫃,而未來預計會有更多藥廠投入這種經營模式,且市場規模年複合成長率將達3%。
綜合維他命及其相關補充藥品,一直是OTC市場主要需求產品,比重高達八成;其次為咳嗽感冒、因感冒引發的過敏用藥和皮膚照護相關藥品。台灣民眾目前仍習慣於小病至醫院或診所就醫,對OTC藥品的需求也較少。
而2008年市場銷售成長力,除了來自於維生素補給相關產品外,成人口腔照護及皮膚照護產品也保持每年4%~5%的成長,主要原因與對於個人衛生注重,以及對於抗老化的需求意識提高有關。
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2009)估計2008~2013年台灣維生素營養補充產品年複合成長率約3.4%,其次為成人口腔照護產品2%,而眼科照護產品將出現負成長,年複合成長率為-0.6%。
海外品牌主導台灣市場
台灣OTC保健市場主導廠商仍以海外企業為主,如:安麗(Amway)、羅氏(Rotta)、食益補(Cerebos)等,銷售分別為紐崔萊(Nutrilite)、維骨力(Viartril-S)、白蘭氏(Brand’s)等品牌產品,估計前述廠商2008年在台灣占有5.7%、4.5%、4.0%的品牌市占率。
台灣的廠商則以中草藥、抗過敏、感冒藥為重點產品,三洋藥品、台糖、葡萄王生技等為OTC保健市場主要領導廠商,2008年分別以維士比、台糖蜆精、葡萄王等,在台灣占有品牌市占率6.3%、1.8%、2.1%,其中維士比一直為台灣市占率第一的產品。
結語
藉OTC保健產品的發展,可以觀察出現今消費者對健康較過去更為重視,也有了使用保健品的動機;營養素補充與維繫健康機能的產品,漸漸在市場上受到青睞,也帶動廠商研發產品和行銷的走向,強調具保健功能的產品。
雖相較於處方藥與指示藥,OTC產品因應非緊急健康需求,銷售通路也很多元。相較於國際品牌,本土OTC保健產品的使用市占率低,和銷售通路佈建規劃、設置成本、行銷策略與品牌管理息息相關。已知一些台灣知名藥廠在保健品開發上努力,甚至發展自有品牌,並開始在虛擬通路上販售,都有助於產品銷售與知名度的提升。
銷售通路的佈建,對過去以代工為主的廠商來說,是較為陌生的領域。結合網路與實體店的經營,競爭態勢更為激烈,業者適當的廣告行銷,增加民眾對產品購買的安全性與信心,不僅有益於銷售量提升,也有助品牌經營。(資料來源:群邑媒體週報「台灣OTC保健市場需求與趨勢分析」,出刊時間2009/09/01-200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