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廣播營收絕大多數有二位數字的負成長,在營收大幅衰退下,業者莫不使出渾身解數,以更實際的做法降低對廣告的依賴度。

  在台灣的廣告媒體市場佔有率不到5%,並屬於輔助媒體的廣播,2001年無論在全省聯播網、中功率、小功率,絕大多數都有二位數字的負成長。但是,專業的廣播廣告代理商卻主動出擊創造更大的商機,是否意味廣播電台需走出「聲音」的單一環境,以更多元的經營找尋新契機。 

  今年動腦以問卷方式針對全台灣14家收聽率較高的廣播電台做廣告營收調查,發現這14家在2001年廣播廣告量約為23.02億新台幣(約佔廣播總廣告量41.97億的五成五),和2000年比較負成長約為17.62%。 

2001跌勢增強少有成長

  據動腦估計,2001年廣播廣告營收少有成長。全省性的正聲廣播因為約八成以上的營收來自電台時段外包,降幅甚微;而中廣因全省性廣告主預算縮減,下降近二成。 

  北區的飛碟受經濟衰退影響甚鉅,營收下滑二成三;台北之音營收大幅下降,積極轉型;台北愛樂以整合行銷活動增加一倍以上收入,穩住跌勢;ICRT估計因直客量減少,衰退近二成七;POWER989因內部人事異動頻繁,營收難有起色,延續2000年的跌勢。 

  以桃園地區來說,亞洲廣播表現十分不錯,不僅擁有桃園地區17.5的高收聽率,營收
也成長三成。 

  中區的大千電台及好家庭廣播呈現小幅成長;全國廣播因全省性客戶縮減廣告預算,營收略為下降;台中廣播則因關係企業的財務問題影響聲譽,營收大幅向下滑落。

  南區港都電台結合地方政府及產業聯合行銷,有效抗跌而有小幅成長;大眾廣播營收些微下降,但高收聽率使廣告主仍願意投資。

大環境影響中廣跌二成

  台灣規模最大的中廣,2001年廣告營收約為新台幣8億1,100萬,較2000年負成長19.38%。業務部經理劉廣生表示,2001年的負成長是因為大環境景氣未見復甦,且中廣營收主要來自全省性的廣告主,連帶受到很大的影響。 

  劉廣生說明,中廣2001年在經營上,除加強廣播主流時段的經營,也推出廣告組合套餐及優惠專案,提供客戶更多元選擇,也以活動爭取大額廣告預算。
 
  中廣2002年上半年痛定思痛裁撤約110位員工後,也招募新血以增加競爭力。劉廣生說,2002年1~3月的首季廣告營收仍呈現下滑走勢,4月開始有明顯好轉;但面對猖獗的地下電台,在實質上的競爭與非法的干擾,與有線電視業者以低價分食廣告市場的做法,廣播媒體生存將愈趨不易,2000年前的榮景恐將不復再現。 

正聲時段外包影響小

  正聲廣播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2億7,400萬,相較2000年有極微小的負成長1.01%。據瑞迪廣告總經理殷士偉表示,全省性的正聲廣播約八成以上的營收來自電台時段外包,廣告營收在年初標案後就大致可確定;根據問卷資料,其透過綜合廣告代理商與直客的廣告來稿,僅佔約7%與11%。所以,環境及景氣的變化幾乎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營業部經理林蜀平表示,於2001年轉型為財經類型的正聲台北台,有助於招攬投顧等財經型企業廣告,其他電台則維持原來的運作模式;台灣廣播董事長馬長生則表示,正聲台北台雖轉型為財經類型電台,但在有線電視業者的低價競爭下,其廣告經營仍不容易。一般來說,調幅電台的營收多來自藥品、健康食品廣告或電台時段外包的收入。 

經濟衰退飛碟受害深

  在北區廣告營收及收聽率第一的飛碟電台,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3億3千萬,較2000年負成長23.26%;廣告營收以透過媒體服務公司發稿為主,約佔53%;直客33%;透過綜合廣告代理商佔14%。 

  業務總監梁敏富表示,負成長是因為飛碟的前七大廣告主類別:建設、通訊、汽車、食品、金融、唱片、電腦,與台灣地區主要廣告主類別一致,受經濟衰退影響明顯。2001年飛碟為維持廣告價格,取消廣告單一折扣及台內包裹組合,希望以浮動折扣鼓勵廣告主自行廣告排期;雖2002上半年飛碟廣告營收仍延續去年的衰退,但認為已到谷底,下半年可望回升,達到1998年廣播營收高峰前的水準。

台北之音轉型以挽頹勢

  在北區位居第二的台北之音,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1億3千萬,較2000年負成長51.85%;廣告營收約一半由廣告主直接發稿,其次是透過綜合廣告代理商發稿而來。 

  根據多位資深廣播業者推估,台北之音女性生活廣播電台HitFM在2001年每月營收約新台幣600~700萬,加上都會台FM107.7每月營收約200~300萬,一整年約新台幣1.3億,而且跨年晚會的廠商贊助業績也不好,營收應該是大幅往下掉。據了解,因為唱片市場2001年下跌約三成五的廣告預算,有幾個月發片量不到10張,而唱片就佔了HitFM七至八成廣告營收,又有飛碟與Wave Radio等同類型電台的競爭,所以跌幅才會這麼大。 

  已於今年5月轉型為「流行經典音樂資訊電台」的台北之音都會台,在「要讓聽眾每天都像在聽一場演唱會」的訴求下,更重視曲目安排及主持風格。台北之音2002年在廣告主的開發上,則計劃結合廣告、活動及節目單元和企業合作,或推出經典演唱會等,希望能在飛碟和NEWS98中切出一塊市場。 

台北愛樂特色強抗跌佳

  經營類型電台頗成功的台北愛樂,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1億700萬,較2000年負成長5.31%;負成長原因是經濟衰退與納莉風災造成。
 
  總經理夏迪表示,台北愛樂2001年以整合行銷活動與產品多角化經營,降低廣告營收的依賴度至65%;其中音樂會、音樂之旅、音樂講座、直效行銷及有聲出版部份,大幅成長122%,彌補了下滑的廣告量。七福傳播媒體部協理王瓊桂指出,要成為台北愛樂的年約型客戶,只要約新台幣100萬,比飛碟便宜許多,所以年約型客戶蠻多,佔了一半以上的量。 

  夏迪也說明,台北愛樂2002年因直銷產品的成功,預估將有不錯的成長;他認為,未來廣播收入絕對無法只依賴廣告,應根據廣播電台的定位,進行多角化經營並建立特色,發揮品牌延伸效益。 

ICRT受直客影響降幅深

  ICRT在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9,500萬,因直客量下滑負成長26.92%。ICRT廣告營收以直客為主約佔54%,透過媒體服務公司約佔33%,透過綜合廣告代理商約佔13%。 

  王瓊桂說明,ICRT節目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訴求英文程度好、層次高的聽眾,一是以年輕化為訴求,以晚間時段居多;另外,在周六、日也開闢以外勞為主的節目,爭取電信或固網業者青睞。 

POWER989延續跌勢

  於2000年轉手象山集團的POWER989,2000年負成長43.79%,而外傳因象山總裁江道生的個人作風及內部人事變動頻繁, 2001年業績也不見好轉,負成長33.33%。
 
  根據前POWER989台長、英悅國際副董陳信雄的看法,因為象山旗下的中天與POWER989有包時段的合約,自2001年始至2002年5月,中天以每月新台幣150萬包下POWER989的時段;因為中天沒能力幫POWER989多做業績,在不具市場競爭力情況下,估計其2001年廣告營收來自與中天的合約,計約1,800萬元。 

  POWER989日前已被高雄港都電台總經理倪蓓蓓以新台幣1億元買下;POWER989前身為人人電台和YES989,原由倪蓓蓓一手創建,業界認為她買下POWER989的價格過高,也買得很辛苦,而認為可能是一種丟不下的情感因素所致。倪蓓蓓表示,6月1日起POWER989會推出全新型態節目,並與她投資的高雄港都電台、屏東南方之音、台中山海屯電台、花蓮蓮花電台,串連成全台聯播網,以好事聯播網Best FM之名發聲。 

亞洲區域互動佳受青睞

  桃園亞洲廣播的成功常為業界稱許,其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6,500萬,成長30%;廣告主直接發稿約佔70%,餘為綜合廣告代理商發稿。
 
  行銷業務經理葉善彬說明,亞洲廣播以大、小型活動深入各階層,得到不錯的社區互動,且收聽率、知名度及指名度,都受到廣告主的信賴。全國廣播總經理林俊杰表示,亞洲廣播近年來自大台北地區分到的廣告預算,也是有增無減。葉善彬說,亞洲廣播2002上半年營運已比去年同時成長35%;他認為,唯有做好區域領導地位、增加地區互動,未來才有成長的可能。 

全國活動力強大致持平

  全國廣播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9,800萬,負成長4.85%,負成長是由於全省性廣告主縮減廣告預算;廣告營收以直客為主約佔73%,其次是專業的廣播廣告代理商約佔25%。 

  總經理兼台長林俊杰說明,因與區域指標型客戶合作已久,加上整合行銷活動及開拓收聽結盟點的成績頗佳,故能持平發展;去年還主辦台中地區「兵馬俑─秦文化特展」,幫電台帶來更多銷售機會。副台長蘇理彰還宣稱,全國今年5月的廣告已滿檔(每小時有12分鐘的廣告時間),並看好下半年發展。 

  對於未來的廣播經營,林俊杰則認為,因中部市場已經飽和,廣播業者不斷降價求存,造成業績突破極大的困難,所以,未來區域型客戶的預算提升空間有限;但是廣播電台定位漸趨專業、分眾化之下,全省性客戶將以族群或收聽區域互補的方式,運用兩家以上的廣播做廣告;如各廣播電台能嚴守廣告價格底限,並漸拉回去年的水準,將是成長的唯一契機。

大千調高價格成長一成

  收聽率中區第一的大千廣播,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6,900萬,成長10%;據台長溫翠琴表示,因為對大千的節目非常有自信,去年還向上調整廣告單價一成,希望能「以價制量」,讓廣告營收在不景氣下仍成長一成,使大千的股東都分到紅利。據業界人士指出,大千的營運成本頗低,這也可能是電台經營的一項優勢。 

  在節目風格上,溫翠琴主張「要能滿足聽眾的需求」,主持人需以「一對一」的方式與聽眾說話,且「廢話」不要太多,也沒有call-in或閒聊節目;所以,因為新的電台開播而轉台的聽眾,最後還是會回到大千來。 

台中商譽受損大幅下滑

  台中廣播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3千萬,負成長45.45%。 

  據王瓊桂指出,台中廣播營收大幅下滑,受關係企業亞哥花園的財務問題影響甚大,且壹週刊對亞哥花園的內幕報導,也造成台中廣播的商譽嚴重受損。電台外在形象不佳、員工人心惶惶,加上景氣又不好,營收當然很難維持。

好家庭穩守分眾市場

  好家庭廣播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2,600萬,成長4%;營收來源以直客為主佔七至八成(其中約一半是長約型客戶)。 

  行銷企劃經理楊麗娟表示,去年開始與台北愛樂電台聯播部份時段,並轉型為古典音樂電台後,發現中部原來有很多潛在的古典音樂聽眾;且市長胡志強也提倡文化藝術活動,好家庭與各級學校合辦的音樂性活動,市政府會主動發函告知各單位;另外,在提升客戶服務及企劃力上漸入佳境,讓電台大致持平發展。
 
 楊麗娟說,透過舉辦定頻活動,好家庭獲得約200家公司迴響;未來將加強分眾市場的經營,一方面教育客戶接受較不商業化的廣告模式,一方面也會對客戶做取捨,以延續特色經營。 

大眾節目編排佳穩定發展

  收聽率南區第一的大眾廣播,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1億4,300萬,負成長2.05%;廣告營收以直客為多約佔58%,餘為綜合廣告代理商的發稿。據該公司表示,去年因廣告總量的衰退,唱片業的不景氣及通信業的飽和,而有些微衰退。 

  副總經理黃燕釗表示,預期2002年沒有大幅成長的契機,未來會持續提升節目品質,以中、大型區域活動穩固知名度及建立品牌,並機動配合廣告行銷專案爭取客戶預算,期能穩定發展。 

港都行銷高雄市場奏效

  港都電台2001年廣告營收約新台幣1億,成長6%;廣告營收來自南部直客佔35%,專業的廣播廣告代理及贊助佔35%。 

  Best聯播網高雄行銷處處長李鳳玲說明,2001年港都成長原因為,結合地方政府、公家機關與各局處的宣傳計畫,深入城鄉文化與掌握精緻農業趨勢,並重視地方產業,如房地產、婚紗、餐飲等,以活動結合行銷。 

  Best聯播網台北行銷處處長陳蔚菁表示, 2002自1至5月的收入比去年同期成長30%以上,主要原因為廣告業務以「行銷高雄市場」的角度,取代「廣告檔次買賣」,而增加收入;她也指出,廣播頻道已從百家爭鳴到目前各台地盤底定,部分廣播電台也已歷經易主或換裝,目前音樂性電台同質性太高,雖然音樂確是愉悅耳朵的重要元素,但廣播畢竟不是音樂播放器CD player,業者或許應回到「聽眾為什麼聽廣播」的原始動機來思考節目策略。 

把握優勢爭取區域客戶

  對於2000年仍稍有成長的廣播媒體來說,2001年的廣告量算是想像不到的「慘」,要讓各電台負責人公開「不漂亮」的數字,著實令人進退兩難。但在無奈的數字背後,我們仍可以從有些廣播因應不景氣推出的解決方案,看到廣播業者積極從單純「賣空氣」的廣告模式,轉型為具有整合行銷策略及品牌形象媒體的做法。 

   在實際做法上,業者皆認為,中功率電台的分眾性比電視、報紙、雜誌還高,機動性、即時性也強,把握這些優勢爭取區域性客戶的預算,也讓部份廣播電台在2001年維持了抗跌性。 

  但是,城市廣播總經理蘇明傳認為,未來廣播電台透過代理商與區域性客戶發稿的量,應該會有變化,全省性知名品牌客戶也會增加。

回到原點思考經營模式
  於1999與2000年如繁花盛開的中功率電台,到了2001年已出現飽和,新興電台以中小功率為主,中功率電台則沒有增加;2001年廣播媒體因應不景氣,出現了少數的結盟或易主情況;據一位資深廣播前輩指出,高雄港都電台在南台灣的成功,是其深耕在地族群而來,接手POWER989的經營後,也必須掌握這個「勝利基礎點」來經營北台灣市場。 

  因應廣播廣告量大量萎縮,多數電台都以人事精簡節省支出;據了解,有些電台員工人數已經少到不能再少,以往主持人掛帥、或用名人提升知名度的做法,也不復見;節目轉型為以提供實用資訊為主,聊天、哈啦或call-in、call-out內容也相對減少。因此,業者回到「聽眾為何要聽廣播﹖」的基礎點去思考節目策略,用更專業的企劃及創意區隔市場,集中鎖定目標消費群幫助客戶銷售,開發新類型、以往不重視廣播,甚至從不花廣播預算的廣告主。 

業者面對變化態度積極

  跨媒體整合方面,因跨媒體集團多以電視經營為主導,廣播廣告常只能成為媒體套裝專案中的搭配媒體,或電視廣告的附屬品,合作的層次僅止於媒體的檔次分配。所以,一位資深業者表示,其實廣播業者並不認同這種市場運作模式,認為在跨媒體集團中的廣播是無法施展魅力的;唯有當跨媒體集團願意放下「老大姿態」,讓各媒體的特性能互補互用,而這又有待更深入的策略整合了。

  在經營者方面,殷士偉認為,以往由知名廣播人經營的電台,容易忽略聽眾感受及行銷面,而面臨經營困境;在逐漸重視廣播專業經理人的趨勢下,電台負責人也更積極傾聽專業建議或聘請顧問,以更成熟的心態面對市場環境。

  不景氣之下,廣播業者易降低廣告價格以求存;但也有部份業者重新檢視營運成本與品質,祭出「以價制量」、「合理反應成本」的做法,一方面提升廣告價格,一方面抵制忽視成本與生存的價格戰。

  在廣播與聽眾的關連性上,郭正宗表示,其實廣播收聽率與教育水準、國民所得呈現正比關係,生活水準愈高廣播收聽率也愈高;歐洲人幾乎早上一醒來就習慣開廣播來聽,聽廣播的人口遠比看電視人口多,而台灣的現況正好相反。

  殷士偉也指出,網路與有線電視的日益發達,讓廣告主常容易忽略廣播的媒體角色。在台灣生活水準愈來愈高的同時,是否意味未來會收聽廣播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更具消費力,也讓廣播成為令人不能忽視的媒體。

政府應加強頻道管理

  在頻道環境方面,林俊杰認為,因為台灣廣播頻道開放速度太快,業者眾多,競爭非常激烈;在電台頻寬固定的情況下,頻道間的干擾嚴重,造成廣播收音品質不好,而頻道播音品質的優良與否,影響了聽眾是否收聽此頻道一半以上的原因。且政府也不能以保護空中的「言論自由」為由,枉顧大多數聽眾「聽的權利」。

  對非法地下電台氾濫的問題,馬長生表示,政府僅以「就地合法」方式處理,感覺上像是放任合法與非法業者捉對廝殺,這只會讓非法電台擾亂市場,造成合法業者的損失,其中又以調幅台情況最為嚴重。

  馬長生認為,非法電台的開播時間及內容無法管制,聽眾也不能分辨電台好壞,容易認為廣播是令人「沒有安全感」的媒體,除影響業者形象及合法電台的生存空間,也會讓廣告客戶對廣播卻步。

  雖然地下電台的問題令人頭痛,但Wave Radio董事長廖婉池表示,廣播主持人秦偉以購買時段的方式,不定期在各主流媒體強力放送自己的節目與客戶廣告,像打游擊戰一樣,專打一些沒被騷擾過的聽眾,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只會把廣播市場做疲,令專業的從業人員不能茍同。 

  在區域廣播已能穩守一方,積極塑造電台特色、提升節目品質的同時,政府是否應該更要合理保障業者的生存空間,管制神出鬼沒的地下電台,讓台灣各地美好的聲音,都能繼續在空中傳遞。(動腦李欣樺採訪整理)

廣播趨勢
未來廣播分眾性會更顯著
數位廣播將突破區域限制提供服務

  在聽眾與廣播的關連性中,雖然廣播市場會因為聽眾的生活型態,以及對其他媒體接觸行為的改變,而產生變化。Nielsen媒體研究部副總監滕青芬根據近年來調查發現,聽眾對廣播維持不變的是對節目的內容需求,仍以音樂及新聞資訊為重;這種需求只是隨著年齡有不同的差異,愈年輕的人對音樂需求度愈高,反之則對新聞資訊需求度較高。 
 
 滕青芬對廣播的看法是,廣播接觸率多維持穩定,不像平面媒體下滑、也不如電波媒體般明顯上揚;即使近幾年地區性中小功率廣播蓬勃發展,但因為廣播媒體強烈的個人特性,新電台興起對非廣播聽眾沒有產生太大的吸引效果,造成市場大餅並未隨之擴大,只是會瓜分掉原來大功率廣播的量。這個現象就像有線電視頻道興起,電視觀眾的選擇性增多,無線電視台在觀眾心目中,卻開始變成只是60、70個可選擇頻道中的其中之一而已。
 
  在廣播經營方向上,滕青芬認為,中小功率廣播的經營在於追求特色,拉大與大功率廣播的區隔,所以,未來廣播的分眾性會更顯著;但是幸好廣播收音機少有操作便利的遙控器助長聽眾選台,而且普遍來說,閱聽眾對廣播電台的忠誠度會較電視頻道高。因此,從目前分眾廣播間的差異愈來愈明顯的情況可看出,電台清楚的定位,會更能讓眾產生對電台的認同感。

  古都電台業務經理張暐 認為,雖然廣播是四大媒體之末,但目前迎接數位廣播的環境也漸趨成熟,這使廣播可以結合網路、突破區域性限制,及透過人手一機的行動電話提供收聽和內容服務;所以,廣播下一波會面臨的衝擊與重整,也考驗著業者的創意思考。《消息來源:動腦雜誌314期/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