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有人說疫情過後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生活,因為疫情的衝擊改變了我們的思維,連帶改變了社會結構...

因疫情在家工作在家上學,是享受、還是挑戰?(圖:Peter Olexa from Pexels)

(2020-08-25)半年多了,許多人家裡一兩個房間變成了辦公室,另一兩個房間變成了教室,如果沒有那麼多房間就調節共用,疫情讓大家拉開距離,辦公室與學校雖然關閉,卻把工作與學習轉移到各個家庭,遠距離的「正常」運作。早上不必到辦公室上班,不必到學校上學,不必在路上堵車,皆大歡喜。

但半年下來,各式各樣的疲乏症狀出現了,有人說減少了每天上下班的樂趣,雖未必喜歡在辦公室工作,但上下班的「過程」卻是心理上的慰藉,一句「下班了、回家!」多麼讓人滿足!在家上班上學會長期下去嗎?在疫情沒有到穩定的程度之前,恐怕是最安全的辦法。

 

學校即將、或已經開學,如果恢復疫情以前的上學方式,當然是最危險的作法,即使是因應疫情調節的方式,戴口罩、每張桌子間隔、體育才藝等課外活動減少,甚至採輪流到校上課的雙學制(Hybrid),費時間費精神,也不是最好的方式。

至於上班,藉數位化之便,大家可以在家上班,即使疫情緩和,許多公司都說不會讓所有的人全回來,可以節省辦公空間,甚至有的公司如Twitter,希望一些員工長期在家上班。

在疫情的安全還不確定之下,經濟即使開放,疫情回高是否會再度關閉,都是許多人的疑慮。突如其來的強制回家工作,有人習慣之後覺得享受,有人仍在掙扎調整,但什麼樣的工作方式才有最高的士氣、最大的產能?辦公室與教室同在一個屋簷下、父母辦公又要照顧孩子學習,是否成為一個新挑戰?資訊技術管理機構Keypoint Intelligence在開學之際,提出在家上班上學的探討,或值得參考。

疫情以前,遠地工作已經開始流行,許多人選擇喜愛的工作地點,除了家裡,有咖啡廳、飯店、機場,這種彈性的工作時間,逃脫了朝九晚五的僵硬規律,對一些人吸引力,更勝於休假、加薪、退休福利。

據SmallBizGenius的資料,允許遠地工作的雇主,員工的離職率較不允許遠地工作的雇主少了25%,每月至少一次遠地工作的員工,感覺幸福、有旺盛生產力,比不在遠地工作的員工增加24%,所以員工與雇主雙贏。

依照這一論述,即使經濟逐漸開放,有些員工還是不願意放棄這一新工作方式的自由,再回到辦公室。許多員工認為沒有辦公室的干擾,在家工作反而增加產能。除了節省上下班路上的時間與精神,在家上班也節省了交通、午餐、咖啡的零星費用。

隨著疫情緩和,一些機構或開放讓員工回到辦公室,但回流的員工人數也比疫情前減少,這一趨勢恐怕直到疫情過後,因為雇主與員工都會為了健康減少接觸。

並不是所有在家上班的人都有心情享受自由與彈性,因為雇主允許員工遠地工作,與關閉辦公室強制員工回家工作,意義不同,如果家裡有學童,無論這一學期上學怎麼安排,對父母都可能造成生活上的惡夢。

學校採取遠距教學,學童在家上課,父母必須有一人在家陪伴,即使父母需要到實體場地工作,也要一人放棄。如果學校採用雙學制,在家與在校輪流上課,更要安排每天不同的上課行程,打亂了生活規律。這些干擾,使家庭不再是有生產力的工作環境。

即使沒有學童的父母,也要克服工作與生活無法區隔。有人希望把工作與生活分開,特別是保留工作的獨立環境,但在一個屋簷之下,工作電腦桌距餐桌、電視機、其餘家庭成員,不過幾步之遙,工作與生活就難有明確的分割,在沒有上下班時間的限制之下,工作就會鬆懈,做一些多餘的事,像不必要的回應郵件或網上搜尋。多年養成的上下班規律一旦消失,恐怕要花精力建構一個在家的上下班新規律。

無論新規律是怎麼建構,在家工作的時間總是比較寬鬆,但寬鬆不等於輕鬆,據網路安全公司Twingate調查,在家上班的員工,有45%表示開會的次數較以前在公司上班大幅度增加,僅有21%說開會比以前少,又有40%說因為不時接到視訊電話,導致精神疲勞。

視訊無疑是主要溝通工具,但在視訊會議上往往看不到肢體語言的信息傳達,致溝通品質下降,當然也體會不到在辦公室爭執的氣氛,或大家喜笑的歡樂。長期在家工作產生的工作文化,免不了更傾向孤獨、缺乏動能。

有人說疫情過後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生活方式,因為疫情的衝擊改變了我們的思維,連帶改變了社會結構。在家上班上學是享受還是挑戰?WHO說疫情會在兩年內消跡,那這兩年是否維持在家上班上學,或者是採取彈性又不失安全的方式,來度過漫長的疫情?

疫情之後,有人回到辦公室,有人繼續在家工作,我們也許要靜下心來回憶疫情中的種種,不論是享受還是挑戰,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麼?


本文取材自2020年8月23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166)」:在家上班上學是享受還是挑戰?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分享您對本文的看法。